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你说的并不影响我的论断。

中国秦之后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屈指算来只有那么几个,秦汉隋唐元明清而已(民族论者不认元和清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分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

韩信可以积小负于大胜,在于刘汉掌握着关中最大的兵员、兵粮基地,而关外各分封王各为其政,项羽指挥不动。

明英宗土木堡都被抓走了,但是没有瓦剌的胜利根本没有动摇明朝的实力根基,于谦登墙一呼,北京保卫战就胜利了。

你所谓的英雄,其实都是一些战略组织家,他们的特点能够团结最大多数能团结的力量,而并不在于自己有多么的能征善战。

一个组织,如果力量能够团结起来,才能发挥这个组织的最大力量。

大家都是人,但是由于生产能力的不同,游牧民族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战胜充分、有效调动自己资源的农耕民族的。也就是说,农耕民族自己不出问题,游牧民族就根本没有机会。

你所谓的游牧民族强大过汉族,都是在汉族出问题的时候显得比汉族强。隋唐时期的突厥有多强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们的人口,战士数量,控制的区域比前后的匈奴、契丹、女真如何?),还不是被打的扯了标签。

我的主要观点是,如果中国能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能够充分调动我们国家的资源,那么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就是无敌的。你帖子也承认了,秦朝、东西汉、前唐、南北宋初、明初都是很强大的,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充分调动了手里的资源。后期的衰弱都是内部出了问题。

你可以看看我的前后帖,我说了很多,意思都是这样,我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地方豪强(包括既得利益集团)为了一己之私,掏空国家实力。一旦国家实力被掏空,国破家亡不远。

要是按你举得例子来说,咱们一一做一个分析:

1、明末。明末的问题是士绅不纳粮,而不是连绵天灾。据说李自成进郑州的时候,福王府里金银遍地。后来的满清三顺王还有满族豪门,个个抢钱抢的家财万贯。所以看来,明末的地主阶层避开自己对国家的义务,也让国家失去了保护他们的能力,和北宋的情况是有区别的。

2、北宋。北宋初的时候,战功确实很猛,而且到北宋灭亡前几十年,狄青、范仲淹、种师道等人也是很厉害的。北宋是由一连串的战术失败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败。首先是北宋没有马场,在战斗能力上比北方游牧民族落后。其次是为了北宋初期的战争,将全国的优质军队集中在开封,开封百多万的人口及百多万的驻军看起来很好很强大,但是一旦补给出了问题,开封失陷,北方就无兵可用。但是国家根基还在,高宗在南方很快就重新组织起了政权。你也说到了,那时候北方还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金国掌握了中国的大部分资源,所以南宋的北伐很难成功。

3、晚唐。安史之乱后,为了平定叛乱,允许军队就地征粮,造成军阀割据,原来隶属中央的各个节度使形成独立的自主王国。乱七八糟一直到宋朝杯酒释兵权才把军权集中到中央。

4、晋。晋从来就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集权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调动整个汉族的资源。受东汉末年豪强士族势力的影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根本就是一个各大家族各自为政的年代。北方出现五胡乱华、士族们立刻衣冠南渡。根本没有人为整个民族的利益去做点什么(曹操能好一点,冉闵只是无奈中的爆发)。

5、蒙古。蒙古就是典型代表。蒙古一旦出现一个能整合整个蒙古力量的中央政权,立刻爆发了蒙古人所能达到的最强战斗力。当然,其战斗力由于破坏性强、建设性弱而不可延续是另外的话题。而且蒙古是先破金,并利用投降的金国汉人再灭宋。从侧面说明了汉人需要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重要性。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胜利的依靠是后勤保障。

汉族这样的农耕民族要想战争胜利,就必须通过政治手段形成大一统的中央王朝,调动全国资源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毕竟我们不能像游牧民族那样以战养战,抢掠为生。

你说的汉族和游牧民族的互动,打个动漫书式的比方,游牧民族战斗力能到20就敢和战斗力100的汉族打,打不过就骚扰,抢一个村子就能把他们的战斗力扩大好几点。要是汉族内耗只能调动60点的战斗力,就肯定会在战争中输给战斗力不足40的游牧民族。

所以汉族要想保证自己的国家、民族安全,就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保卫每一个村子的安全,否则,自己的损失将会变成游牧民族的发展催化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