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续几句,你说的

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太过厉害,什么事都集权管完了,地方上的人没有历练机会,人才是历练出来的。当中央政府被人一锅端了,地方上的人就抓瞎了,全是些不作调的人。

我觉得这些都是技术问题,而不是本质问题。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调整,而本质问题是不能通过技术手段调整的。

你说的明朝的事情。实际上明朝最具有优势的时候,就是明成祖时期。那个时候,明朝中央政权可以五征蒙古,南征越南,修北京,修武当外加一个郑和下西洋。连续的战争和大规模的工程,不但没有掏空国家力量,还顺带出仁宣之治,这是什么原因?

我看来,这其根本就是朱元璋时期的强势中央,从根本上打垮了地方豪强势力,让地主阶级、割据势力没有生存空间,将整个国家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我们的这个国家和民族,只要能将力量整合起来,在世界上就是无敌的。

而后来明朝的衰落,其原因是地主阶级的崛起。为了照顾元勋集团和做养读书人的文气,明朝的士绅是不纳粮、不当差的。这种政策,导致大量自有土地的农民为了避税,将自己的土地贱卖给特权阶层,自己该行当佃农。风调雨顺的时候,占了便宜,一旦出现灾荒,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外逃荒几年,回来就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变成了流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具有绝对强势的张居正内阁进行了改革,短短十年就将政府的财政局面扭转过来。但是地主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弹也非常的强烈。随着张居正去世,人亡政息。

到万历年间,地主阶层的代表文官阶层,利用转移视线对抗的办法,在立太子等问题上,消耗了整个政府的大部分精力,使万历没有精力继续张居正的改革(万历亲政初期是敌视张居正政策的,但到了中年估计也明白了张居正政策的好处,但是已经有心无力,这才闹出太监征税的事情),致使国家力量一步步被掏空。

即便如此,到万历晚年,抗倭援朝战争,明朝还是取得全面的胜利。也正是因为万历三大征的后勤补给不能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致使整个国家的问题要靠小规模的自耕农来承担,大地主避开了他们的责任,才导致后来面对李自成、后金势力的虚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