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梦里依稀的“老帖子”已经不能回了,在这里单独先回一个 -- 燕人狂徒

共:💬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回帖一】光有数据没有正确的分析也是白搭

原文: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4952

回复: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99626

各个时期的积累和消费占国民收入比率

=============================================

       积累率(%)   消费率(%)

---------------------------------------------

1952-57    24.2      75.8

1958-62    30.8      69.2  

1963-65    22.7      77.3  

1966-70    26.3      73.7 

1971-75    33.0      67.0  

1976-80    33.2      66.8  

1980-85    31.2      68.7 

1986-90    34.3      65.7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

  显而易见,毛时代的积累率通常只有25-30%左右,不仅不高,反而低于

毛后时代的30-35%。拥毛人士特别喜欢引用的积累一说,完全无法得到统计

数据支持。事实上,前三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无法用高积累来说明。

依俺看,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实际经济增长极为缓慢。在毛泽东左一

个运动,右一个运动的瞎折腾下,多少工程上马了又下马?多少不合需要的

产品生产了又丢?折腾来折腾去,有多少被当官的浪费了的“学费”,没有

使人民得到实惠,却始终鱼目混珠于增长数字中,为那个时代硬充着门面?

积累率和消费率是相辅相成的,消费率高了,积累率不得不降低,好像是废话嘛?呵呵。建国初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再加上个体经济和小型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很难有效的进行积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消耗在了维持生活上,恩格尔系数极高,而且是无法降低的。而政府的措施就是在现有的生活水准上逐渐而缓慢的改善,尽可能的把资金用到建设上去。从这个意义来讲,那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的积累率实际上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而且到了文革后期,积累率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所谓高,并非是绝对高,而是相对高,才能谈积累率这个问题。而该文的作者显然没有仔细考虑过,或者是根本不像考虑,机械的根据数据就妄下结论了。

一般规律,在发展阶段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积累率应该是不断上升的。我国的国内生产是不断上升的,恩格尔系数也在降低,所以积累率很容易提高。可是看看上文提供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后的积累率一直维持在文革末期的水准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生活水平上升的很快的原因了,因为我们的资金相对的转移到消费上去了。大家可能觉得现在的积累VS消费比率比较合适,那么很简单,由现在的积累率反推可以大致获得一个比较适合于建国初期的积累率(可以找点文章参考,说起来太复杂,我也不具有这种专业素质,呵呵)。基本上,得出的积累率是远远低于当时的积累率,所以我们才称当时的情况是“高积累,低消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