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补文】现在并不是言论自由、军队国家化的时候 -- 陈郢客

共:💬811 🌺2653 🌵1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刚拜读了你几篇涉及那个事件的文章,谈一点感受

文章的优点很多,尤其触动我的是表达个人感受的许多段落,堪称出色。但恰恰是这种细腻的能力使得我所提到的问题更加突出。我的意思是,你有如此强大的体会人情事态细腻处的能力,但到了评论那段历史时为何一不留神就出来简单化的评论呢,为何总是试图从是否个人野心或利己上来“概括”历史当事人的动机呢?

而且,这种试图是一边倒的,你并没有试图对当局决策人的动机做类似的“概括”尝试。

另外,我前面一个帖子主要还不是指事件爆发后那个短时段历史当事人们的观点与利益有怎样的关系,而主要是指整个八十年代后期知识界的根本思想如民主万能,如盲目崇拜西方,等等,都不能简单从知识人的个人利益上找原因。“三百年殖民地”这样的极端言论也一样,不能归结为刘某人如何为自己盘算。

在讨论历史与社会时,如果对象是大范围的过程与模式,那么个人自利作为技术假设有其方法论上的重要性。但一旦研究的焦点对准的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互动,最好不从其人是否自利这样的角度看问题。

这不仅是因为人的动机难以明确证明(几乎所有所谓的证据都有反驳的余地),更因为人的动机从来就是一个混合体。人只能按自己的意识与思想行动,这个基本事实使得“self-interest”这样的概念充满了含混。记得有人说雷锋助人才快乐,所以他做好事是为了自己快乐,根本上还是自私,离了这个“我”他不会那么做。我们的道德直觉当然都拒绝这个推理,但它究竟错在那里呢?错在问题就提得不对,错在一定要以利己还是利他来概括个人动机。

革命者在革命中张扬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你能否认这一点吗,但若据此就追问革命者是否为了个人野心才如何如何,显然是提了一个居心不良的问题。你似乎熟读毛的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毛早年琢磨过这个问题,《毛泽东早期文稿》里就有一段说了这个意思,好像是涉及理学什么的部分。抱歉,记忆不好,手头没书,无法引用。

固执于追问利己还是利他,不是自古就有的,不是自然而然的。儒学自称“为己之学”,并不担心被人误解为只为自己,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每一步都是“我”的成长与扩展,又每一步都涉及他人与整体。在西方思想史上,苏格拉底不这样问,柏拉图不这样问,亚里士多德也不这样问。古代希腊的美德伦理学被称为egoism的一种形式,也不担心与自私自利划不清界限。

自私还是无私,利己还是利他,主要是随现代伦理学兴起才成为突出的提问方式。英国17-18世纪思想史是这个问题意识的经典战场。这个历史事实本身就意味深长。

我显然在捅一个理论的马蜂窝,还是打住为好。理论太抽象,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指证,追问某人自私与否,是不是一个明智的提问方式。情人之间,夫妻之间,吵起来时每每互相指责对方“自私”,激动之处,无事不可以证明对方“自私”,但一旦和好,又没有一件“自私”的事不可以有其他的解读。

我当然不是否认可能真有人有事确实就是“自私”,只是在提醒,这种提问方式太含混,太随意,太不给对方以辩白的空间,作为解释历史与人物的方式,也太不productive了。

最后还想说一点,如果追问自私还是无私,在研究历史中的人物时往往不是一个自然而有效的提问方式,为什么总是见到有人这么追问。答案已经在上面提到,追问者永远只对他们反感与不喜的对象做如此追问。所以,它更象是一种隐晦的情感表达,而不是实证的研究。

通宝推:我爱我家fh,雷神,煮酒正熟,萨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