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槛外人语】双重国籍之我见:对其不可行性的个人看法补充 -- afdsjl

共:💬15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槛外人语】双重国籍之我见:对其不可行性的个人看法补充

这是回应回旋镖网友,关于海外华人双重国籍的讨论。

随着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相似(双重国籍)的诉求会继续增加。未来当局在一些地方作小的技巧性让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本质原则不会变。中国其实不缺那点海外的人才和资本,说得不恰当些,从历史眼光看,那些只能算蝇头小利。土共要能看得上眼,六十年前就开始搞双重国籍了。在最艰难的时刻定下和坚守的原则,难道未来富有了就会向现实让步吗?

这并不是说拒斥海外游子,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群归国人员为中国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这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事实;而当下中国强烈需要熟悉先进生产技术和体制的海外人士归国,为之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筑巢引凤,这也是普遍活跃于各地政府的事实。我记得阅兵时胡的讲话也提到了这一点(或是别的政策文件吧,有这个印象)。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需要海外人才的迫切举措与国籍等并无太大关系:为海外人才提供优惠条件,未必一定需要在国籍“准入标准”上动手;而真正抱着振兴中华、事业发展、赚钱营利等目的回国的人员,也并不必须需要双重国籍然后才能开展事业。入世甫初,中国并未为引进人才的便利而在国籍上动手;那么现在在人才归国渠道更加通畅的基础上,就更不需要在国籍上动手了。至于美式样板,在官方自信心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未来值得效仿的可能性更是不乐观。

在不断呼吁下,未来当局在一些地方作小的技巧性让步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也就是从早上三个栗子晚上四个栗子换成早上四个栗子晚上三个栗子而已,不会有实质上的转变。

而呼吁双重国籍的,其心也有可能是为了“利益均沾”,而未必一定要弄到国籍和福利然后再报效祖国。喊得响的未必是做事多的,举个类比的例子,河里洗心女士曾言,NGO方面,国外的喊得响,但做事的却多是国内机构且多默默无闻。假如资本发现赢利的机会,它不会对制度斤斤计较;一匹骏马希望奔跑,它绝不会呼唤人们先给它铺一条马路的。

即使如此,呼吁“利益均沾”的声音随着中国的富有会越来越大,对不断做大的蛋糕垂涎的群体不断壮大,将会在报章媒体上以各种方式、各种理由发出诉求。为目的覆盖上各种各样的道理,这在现在这个时代从来不是难事。在未来数年内,又将有一批关于这种主题的新的文章通过各种途径出台,社论、专栏、新闻、事故事件、杂文、小说、散文等各种形式都会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个人一叹:共安乐易,同患难,荣辱与共难。寻常人的想法,往往还是走杨振宁的道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