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红色旋律-1,牢不可破的联盟(苏联国歌) -- 路人癸

共:💬103 🌺1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红色旋律-2,斯拉夫女人的告别

这首歌的名字也有斯拉夫送行曲、告别斯洛维安卡(汗……这个翻译的家伙和常凯申有一拼)等多个翻译版本,老实说有点乱,不过知道就好了。这首乐曲作者是瓦·阿伽普庚(后来他参加红军,长期在安全部门军乐团工作。在1941莫斯科保卫战中十月革命节阅兵式上,他担任混合乐队总指挥。1964年10月他以上校军衔逝世),现在流传的苏联版的词作者是维·菲多托夫。这一版歌词和弗·拉查瑞夫1912年的歌词有中译文。

这首歌的经历也是十分的曲折。事实上,这不是一首苏联歌曲,而是沙俄时期的一首军乐;甚至这首歌的最初都不是写给俄罗斯人的。

这首歌曲创作于1912年,当时巴尔干发生政治危机,塞尔维亚等国掀起了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争取自由的斗争,而沙俄对南斯拉夫民族争取独立的行动进行了支持。当时是沙皇军队的一名司号手阿伽普庚完成了这首曲子,送给那些支持自己丈夫走上前线的斯拉夫妇女们。随后很多人(包括弗·拉查瑞夫)给这首曲子填了词。后来在一战中,这首歌曲受到俄国士兵的极大欢迎而流传开来。这些版本的歌词,更多的还是泛斯拉夫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感情。

后来,沙俄先后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随后俄国陷入内战。战争中,白军和红军都对这首歌青眼有加(当然,也都对歌词进行了适合自己阶级特性的修改)。最终,红军击败了唱着同一首歌的白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这首歌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红军和白军都唱这首歌,因此白军和红军都将这首歌打入了冷宫,禁止演唱。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士兵都没有唱过这首歌。

但是,二战中波兰人却在唱——波兰人将罗曼·施莱扎克填词的《垂柳萧瑟》,即这首歌的波兰文版作为波兰国民军的军歌。要说明的是,这支部队是又反德又反苏的。1944年的华沙起义就是由这只军队组织进行的,后来被德国残酷镇压下去。美英空军对华沙空投了物资以支持起义,而隔河相望的苏军却按兵不动——这后来成了历史学家间一笔打不清的官司。

这首歌再次在苏联传唱开来,要等到二战之后。1947年的电影《普通一兵》中第一次出现了这首歌。[注:有资料称次歌最早是在1957年的《雁南飞》中出现,当为错误。顺便说一下电影《普通一兵》,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而这部表现以自己身体挡住敌人机枪的苏联英雄的电影虽然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当年却相当受重视——军事顾问是上将,诗歌由著名诗人操刀,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步兵团集体参加演出,多名苏联人民演员参加了演出。当年黄继光就被称为“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见图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加上维·菲多托夫完成了对苏联“政治正确”的歌词,此后,这首歌才在苏联公开传唱。不过还是由于歌词的问题,这首歌更多时候只有都没有歌词而只有旋律。

苏联解体后,这首歌的命运又迎来一个小小的高潮——一些人将这首歌推举为俄罗斯国歌候选曲目之一。当然,最后的pk中这首歌还是败下阵来。不过这时候,这首歌已经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都演奏过这首曲子。而在俄罗斯,这首歌也作为阅兵的一首必备曲目,继续回响。无论歌词如歌更改,不管政治理念如何变化,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这是一首充满着爱国热情的歌曲。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始终不变。

ok,上曲子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A3NjcyMTEy/v.swf

[/FLASH]苏联合唱版。当为苏联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70年代演出版本。辣椒兔同志贴过这个版本。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UzMTI0MTY=/v.swf[/FLASH]

俄联邦国防部军乐团器乐版。(多句嘴——我怎么觉得这个指挥这么想英国王储查尔斯呢?)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E0Mzk3MjQ=/v.swf[/FLASH]

男女二重唱版,2009年5月9日胜利节莫斯科纪念音乐会演出。演唱者扎拉(她只有26岁!)、佩夫佐夫。这首的歌词和苏联版有很大的不同。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A3MDQyNjA=/v.swf[/FLASH]

哥萨克合唱版。歌词为1912年版。(库班哥萨克合唱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