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7) -- 洪枫

共:💬36 🌺3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坚持淮南 --- 记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13)

(十三) 东南支队

在淮南路东地区,除了盱来嘉一带有十六团和盱来嘉地方武装在游击坚持外,在东南方向上的甘泉,仪征和六合一带,其实也有我方武装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着敌后游击,这就是六合县大队,仪征县大队,以及甘泉县大队各地方武装的游击坚持斗争。

由于路东保卫战的仓促撤退,淮南区党委及淮南军区没有来得及对东南方向的六合,甘泉,仪征地区的游击坚持做出统一安排和具体布置,致使该地区的游击坚持在路东根据地失守后的初期陷于混乱无序而又各自为战的局面。尽管如此,各县委及县大队仍自发地同干部群众一起坚持着当地的游击斗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六合县委和县大队在六合一带进行的游击坚持。

六合县大队由六合县委书记秦超和县大队长艾明山率领,有4个连的实力,在当时路东各县武装中是实力比较强的。当我军主力于7月29日撤出淮南后,六合县委为了有利于避开敌人的“围剿”,寻找联系各区、乡坚持斗争的干部,镇压还乡团、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决定兵分两路进行活动: 一路由县长刘力行、县大队副大队长张伯锷率部分县、区干部与县大队两个连,在冶山、樊集与仪征交界地区坚持斗争; 另一路则由县委书记秦超、县大队长艾明山率部分县区干部和县大队两个连及一部分侦察队, 向西突过天六公路,寻找竹镇区委,沿途待机打击还乡团。竹镇在抗战后期是我来六县委驻地,群众基础较好,而且紧靠山区,有利于游击坚持。

7月31日晚,秦超等从仪征草庙山出发。一支由侦察队和部分县、区领导骨干组成的30余人的武工队,在队长程万里、副队长许传道和党委书记达慈带领下,由熟悉路线的何世德、何学安作向导, 在前面侦察敌情。入夜后队伍到达东旺庙,捣毁了东旺庙乡公所,镇压了乡丁林士太,缴枪10余支、手榴弹6箱。

次日黎明, 队伍进入梵山乡,活捉了国民党副乡长陈亚夫、副乡长周福和保长章连九。后转移到民主乡大树候,此时天已大亮。因我县大队的着装同国民党县保安队的军装一样(都是黄色),便冒充成敌县保安队,找到保长陈道海、曹庆中,诈称去竹镇“剿共”,要他们立即准备早餐。餐后由该二人带路至均朴乡, 在此处决了陈亚夫、周福、章连九及陈道海,曹庆中经教育释放。

8月2日晚, 秦超所带队伍在奶奶庙附近与县民众联合会副主任凌如竹及竹镇区、乡干部会合。之后便在竹镇一带坚持游击斗争,并与盱来嘉工委及十六团取得了联系。

当敌在8月下旬对坚持在淮南路东的十六团和盱来嘉地区地方武装进行疯狂的驻剿、围剿、合击的时候。六合大队及县、区干部也多次受到天六仪扬国民党军队的几路包围和合击,有时一天数次被围,数次突围,经常食不果腹、日不能息、夜不能眠,粮食、弹药均得不到补充,伤员得不到救治,斗争环境极其艰苦恶劣。

在来安六合边界活动的竹镇区乡干部,也多次遭到敌人的“围剿”。当他们离开来安县委返回到六合境内时,仅剩下19人。8月30日在广佛寺又受到六合、来安两县还乡团的围攻。凌如竹因病被来安铁佛乡还乡团头子郭文彬俘获杀害。其余人员突围时跑散。原竹镇区农会主任严如松,突围后无法寻找组织,但他坚信解放战争一定会胜利,为免遭敌人的迫害和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趁夜回家,在地洞里藏了720个日日夜夜,直至1948年7月19日解放军打回竹镇, 严如松才重新回到我方队伍中。

8月中旬,根据留在六合、仪征一带活动的淮南区党委社会部长陈雨田的建议,仪征、甘泉、六合三县负责人研究决定建立中共东南工委,从三县共抽调七个连队组建东南支队,陈雨田任工委书记兼支队政委,艾明山任支队司令, 仪征县委书记魏然兼支队副政委,留在天长及仪征边界地区活动。陈雨田在抗战时期曾任六合县委书记,对东南一带的地形人情以及干部队伍都比较熟悉;艾明山是红二十八军的老战士,曾任六旅十七团团长,游击斗争经验丰富。从此六合、甘泉、仪征三县的敌后斗争就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加强了我方力量在东南地区进行游击坚持的生存能力,提高了干部群众进行游击坚持的信心。

8月下旬,县委秘书任文彬根据县委布置,带领八百桥、四合墩等区乡干部14人,从樊集出发,前往半塔寻找西行的秦超等。因暴雨受阻,天亮前在香火庄一农户汪金林家隐蔽,遭到大井赵和四合墩还乡团的联合围攻。安全突围后,又迷失方向,天亮前仅剩下7人,隐蔽在山槽周长玉家。次日,刘力行得到国民党调集兵力向樊集地区“清剿”的情报,就决定率部队向天六公路以西转移。下午2时左右,刘力行所带队伍在黄泥坝与国民党护路队遭遇,相互打了几枪。这时任文彬等正返回白土山,他们循着枪声找到了刘力行。随后一起向天长长兴、谕兴集方向转移。

西行至竹镇的秦超、艾明山等通过十六团电台,接到东南工委要他们返回樊集的电报。秦出发前,布置竹镇区乡干部继续与来安县委在一起活动。然后便带人多次机智穿插于敌人空隙之间,于9月9日到达仪征谢集,与县委和东南工委会合。是夜,东南工委召开会议,针对复杂、残酷的斗争环境,研究决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步迂回与小股隐蔽相结合,依靠基本群众和坚决镇压还乡团首恶分子相结合的策略,坚持对敌斗争,从而站稳脚根,打开局面。会后,县委率县、区干部及部分县大队战士返回谕兴集。

在靠近长江北岸的六合县东(沟) 瓜(埠)钟(林) 一带,由于敌情更加严重,县委决定专门设立东瓜钟工委,汪中富、丁明新为正副书记。不久,东瓜钟工委便与县委失去联系。为了坚持敌后斗争,所属武装改称横山大队,相机袭扰敌人。

卢殿宝原为钟林乡指导员,在国民党军队占领横山后叛变投敌,不仅密告收藏武器情况,还积极收交献敌,很快被东瓜钟工委捕获枪决。工委还在钟家集、月塘集一带四处张贴宣传标语,破坏敌通讯线路,组织群众捣毁横山工事,镇压为敌效劳的首恶分子戴三腊子等,使敌人终日提心吊胆。

8月中旬, 工委副书记丁明新在冶山附近找到县长刘力行,并汇报了斗争情况。根据丁明新的请求,刘力行派县政府秘书吴功去钟林区协助工作。不久, 东南工委对东瓜钟工委成员作了调整,由吴功任书记,汪中富、丁明新任副书记,并将跟随陈雨田的武工队10余人留下,以加强对敌斗争的武装力量。26日,吴功等得到情报:在天长金集一带“清剿”的国民党整编二十六师一个营,由还乡团配合,将对钟家集等地进行“清剿”。工委决定连夜转移至敌已“清剿”过的金集一带活动。汪中富和徐峰带8名武工队员留在原地, 等待去与仪征县委联系工作的东沟区两名干部返回,然后到金集会合。可是汪中富等并未按计划去金集, 而是继续在原地与敌周旋。28日晨,汪中富等转移到蔡家洼时,遭到国民党“清剿”部队及还乡团的三路围攻,徐峰和一名武工队员牺牲,汪中富突围时被俘,其余队员跑散。汪中富虽受到樊集镇长陈守义的毒刑拷打,但坚贞不屈。后来汪被国民党军队充作新兵留下,直到1947年从山东战场趁机逃回。

吴功等刚转移到金集,就被敌人发现,只得再返回原地。但“清剿”之敌尚未离去,不得已绕道草庙山、官塘,再转移到林阳山,与八百桥、四合墩区乡的刘济川等10余名干部会合,一起行动。

当吴功等转移到八百桥官塘附近时,家住官塘的县交通局副局长李明道带两名武工队员回家了解敌情, 不幸被敌抓获,两名队员牺牲。李明道后来虽被救出,但吴功等人的行踪已被敌发现,这时还乡团胁迫数百名群众在前面开道,向吴功等人的隐蔽地扑过来。为不致误伤群众,吴功等未予还击,而是向东转移,穿过天六公路,先后到达菱塘桥、高邮湖,与县长刘力行、副县长汪伯民会合。经过休整,留下病残人员,其余人员过湖回转,至仪征秦栏与张伯锷率领的县大队一部会合。经一夜急行军,到达仪征沙家集,又与秦超、艾明山等部分县、区干部会合。

六合及东南支队的游击斗争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东南地区(六合、仪征、甘泉)长期以来一直是游击区,干部队伍和基本群众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游击斗争经验;另一方面,东南地区正处于国军整编二十六师和整编二十五师的交接地带,特别是因为驻守在甘泉仪征一带的整编二十五师的主攻方向是苏中,对淮南方面的清剿没有责任,使得东南支队能够利用国军的这种不协调在东南地区坚持游击斗争。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当时高邮城尚在我手中,东南支队可以利用高邮湖与苏中我军保持联系,进行休整和补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