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随民国远去的那个国资委 上 (厂城记外篇) -- 月树

共:💬21 🌺25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随民国远去的那个国资委 中

有过机关或者大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可能有这样体会,如果什么时候行政权力意识要在原有组织机构以外招集一班人成立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无非务虚务实两种功能。如果是务虚,那就是纯粹的咨询,海阔天空的想口无遮拦的说都行,但这样总要有个“度”,要是一昏头触碰高压线,弄不好就是人仰马翻,所以这时领头人的阀门作用就显现出来,他能以“召集人”和“主持人”的双重角色疏导场面,将浩浩思潮约束在河床以内,最终将其总结成条文上报,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不进场参与讨论,坐在主席台上监控场面或许是他最合适的职责,这样的角色最好由与参与讨论的众人关联不大的人担当,如果参与的众人都是学人,那么监控者的角色让官僚担当是最自然不过了。

但问题是建立这么个国防设计委员会,功能虽是咨询,但绝不是圆桌前缕缕茶香的清谈,而是要为国民政府完成一个艰巨任务:清查国家的家底。

用更现代的话来讲,这就是国情普查。自民国起,几轮政权下来,居然没有一个政权对自己管理的国家进行过全面的调查了解。其结果就是,行政权力归政府机关;现代经济由北洋财阀、江浙财阀与侨系财阀三派掌管,上头还有一个友邦人士;军事权力归军阀;外交权力由友邦人士当老师;而传统经济则掌握在大大小小数十个省级地域下大大小小的地主群落手中,彼此以为看清了对方,其实都是雾里看花,看到最后都成了看自己,大家凭着手中的实力,玩尽了合纵连横的智慧,却谁也顾及不了同一个屋檐下日益残破的院墙房顶。如今,自己再不清家底,这个家就不知会在哪一天被哪几个友邦人士协商共管了。

国事重大,再让官僚主持,就不合适了。做实事,要下得去,机关里发号施令,只会培养恐龙型团队,与团队完成任务所急需的效率格格不入。掌头者,必须充当项目经理,不但要进场参与,还要组织分工,策划工作方案,这就要求他首先是个懂行的专家,然后才是擅长组织的领导,是真正掌权的人物。这样一来,让一个体系内的文官独立掌握一支涉及国事的专家团队,就不符合蒋公一贯执政风格了。他要选择的,首先是个外人,其次是个行家,有了这两点,再安排一个官僚当副手,就完整了。

于是翁先生的秘书长一职便呼之欲出了。

1912年在比利时鲁凡大学获地质学博士。同年回到中国,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事,1934年曾兼任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工学院常务校董,1913年, 翁文灏同丁文江等一同创办了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一面搞地质研究,一面招收中学毕业生入学培养地质人才。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地质研究和培养地质人才的机 构。翁先生曾任该所所长,并在地质研究所任讲师、主任教授,中国首代地质工作者多出自其门下。翁文灏同时亦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授,曾为清华地质学系 主任、兼任代理校长。

翁文灏对中国地质学各方面研究皆有贡献。他曾任北洋政府矿产股长,国民政府农矿部地质调查所长,研究中国各种矿产分布。翁文灏首创多个中国第一:第一位地 质学博士、第一个撰写中国矿产志、编成第一张全国地质图、主导发现及开采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1920年甘肃发生8.5级地震,翁文灏亦是第一名考 察研究的中国学者,事后出版中国地震区分布图,是中国首张地震区划图。中国第一个现代地震台是在翁的主事下,於1930年在北平西山建立。此外翁文灏对构 造地质学、历史地质学都有研究贡献。北京周口店出土北京猿人,亦是由翁所主导的新生物研究所所发现。翁文灏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会会员之一,亦是中国地理学会第一至十届会长。翁无论在中国内外学术界皆享有声誉,英国伦敦地质学会授与其荣誉会员,美国、德国、加拿大各地大学及研究机构亦曾分别授与他荣誉学位或职位。

确实,就专业而言,以他学术带头人与学界领袖身份来主持这样一个以学人为主的委员会很合适。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钱先生担当一位具体落实组织的副手,才象是一个项目部的样子。

事实证明,这个组合在组织完成国情普查方面完成得很好。在翁先生的主持下,委员会树立起了“宜扼要而不宜宽泛,宜具体而避免笼统”的工作原则,将庞大的国情普查,划分为外交及国际调查、国防科学的研究、拟订国防经济建设计划、策划临时应变措施四大部分,并以此为分支,逐层展开,具体到

要求设计委员会平时即须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注意“列强在中国之政治及经济利益如何,中国对之有何法可以表示亲善或抵制侵略”;要研究“各国党派政策之异同”;对国防科学研究,要求注意搜集国外有关国防新发明的情报,引导国内学术机关从事国防研究;对现在尚未着手开展的有关国防科学问题的研究,要采取补助和提倡的方法;面对日本日益暴露的侵华野心,有针对性的提出着重于军事、原料和交通三个方面加强策划临时应变措施。

对于这样的要求,委员会机构以三处八组的形式展开了工作。

秘书处

负责处理各类杂务、起草有关信函、收发文件、编制预决算、购买设备、编纂本会刊物、翻译外文资料等。

调查处

负责组织安排相关方面的调查工作。

统计处

负责将各种调查结果制成统计报表;负责整理中国海关1926~1932年间未公布的统计报告资料,并将世界各国贸易报告中关涉及中国的内容汇编成册。

军事组

对陆、海、空三军力量,防御工事与设防区域,兵工厂及其辅助设施进行全面考察,密切注视国际军事进展情况,收集军事情报,制定抵御外敌入侵的计划,并对现有兵工厂进行整理扩充和新厂设立,对国内兵器、弹药种类及数量,还有战时军队编制、装备、海空防、江防等均提出了计划安排。

国际关系组

负责中国对外关系中有关国防的事务,外交、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重点在日本、苏联、美国,特别是有关日本的国内政治及对华政策,蒋还特别提出了"于调查之外,应负责建议计划外交策略之责"的要求

经济及财政组

调查财政现状,筹划战时维持财政支持的管理办法,参照国外先进经验,为国家货币改革提出意见。

原料与制造组

对于国防主要原材料的国内蕴藏量作全面调查,并就特种矿产利用、兵工用钢制造、煤和石油的开采、冶金工业发展等制定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运输及交通组

国内运输能力、铁路、公路、航运实际情况以及沿路经济情况做出详细报告,并提出满足战争需要而必须的扩充及数量的可行计划,对全国通讯设备、材料、人员予以普查,计划"国防通信网",加紧对落后器材的改造及新器材的试制与购买,尤其注重新式军用通信器材的研制和引进。

文化组

奠定国防建设所必须奠定的文化基础,推广科学和技术,修订教科书,普及国防教育和军训,制定精确地图。

土地、粮食组

调查全国农业及粮食、农村金融状况,制定战时粮食供应计划,还必须对全国人口数量与分布作出最接近准确的查核。

专门人才调查组

主要针对全国各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的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是否学用一致、是否专业对口,以便于在战争期间合理调配。

翁先生在委员会里提出了各种指导意见,而将其一一加以组织落实的则是钱先生,委员会下属的各个处组,是在钱先生的具体组织下完成的,翁先生对此基本不参与。有研究资料认为国防设计委员会实际主持者是钱昌照先生,翁文灏先生只是挂名,这种说法不确切。事实上,关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前世今生中翁钱二人的关系,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单独的学术著作来展开讨论,这里我只想说其实两位先生共同主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就象现在中国很多类似的项目部一样,为了共同的目的,相互区分着自己与对方的权力范围,默契的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在一个个大小折腾中推动部门目标步步接近实现。

其实,翁先生并非不管事,他只是不涉及与政府机关相关的数据调查,这些都是钱先生的工作范围,他只关心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并且翁先生自己是地质专业出身,他把精力主要投入到他的老本行——地质勘探中,对中国南部与西部的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其他化工矿物进行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勘查。要指出的是,当时是1933年,在中国的南方,TG领导的红军方兴未艾,而各路与中央同床异梦的地方军阀遍布大江南北,因为交通落后,很多今天看来通行方便的地区,在那时是十足的穷乡僻壤,土豪横生,土匪遍地。不仅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在为期近两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生了多起意外遇险事故,其中就包括翁文灏先生自己。他于1934年2月亲自率队勘探浙江地区的油气资源时,路遇车祸,损伤了内脏,昏迷不醒。蒋公闻讯,指示全力抢救,亲自调集名医主治,并妥善安排翁先生家属生活与陪护,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方才出院。之前的1933年10月,国府任命翁先生为教育部长,翁先生坚持学人身份,推辞不就。而这一次的车祸险遇拉近了他与蒋公的距离,有研究资料声称正是这样的原因,使他对蒋公感恩不已,故改变初衷,逐步加入了蒋公的政治集团。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道理,事实上,当上个世纪50年代翁先生结束犹豫返回祖国后,就是因为拒绝参与对蒋公批判,而受到冷遇与打击。翁先生是传统的中国士人,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结很浓厚,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翁先生的从政心态。在那个国难年代,是走出去为国服务,还是装进书斋装清高,是很多知识分子的心结。对翁先生而言,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绩越大,他离官场的距离就越近了。

对于国防设计委员会所从事的国情普查工作,有后人是这样评价:

在从1932年11月成立到1935年4月改组为资源委员会的两年多时间内,国防设计委员会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 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调查,提出了中国国防发展计划,绘制了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蓝图,为抗日战争进行了积极的准备,成为名副其实的决策智库。

以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为契机,习惯于坐而论道的专家学者走出书斋,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充分显示了知识阶层的觉醒。与之前知识阶层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爱国已经不再停留在理论上的和形而上的示威,而成为整个群体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知识救国已经成为决策层的共识。这一转变,是中国从制度上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国防设计委员会不仅是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且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大批留学归国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麾集国防设计委员会,他们交流切磋,不断成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评价的第二段,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但它的确不是胡扯。

1935年3月,贵州,此时的红一方面军军正在经历长征时期十分重要的战争行动:四渡赤水。而此时的蒋公,已经飞赴贵阳督战。4月1日,他在贵阳住所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当舆论认为他又将发表关于剿匪的新策略时,蒋公却出乎意料的在会上提出了一个之前从未提及的口号: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国府时期黄金十年最辉煌的时刻即将到来了,而原本秘密的军事调查机关即将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名称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元宝推荐:橡树村, 通宝推:金各,陈郢客,三儿,Javacai,米宝,请我吃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