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 -- 酷爱星辰

共:💬16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父亲的单位不在通化

只是通钢集团的一个工厂,加上我父亲已经内退,所以我对内幕不是很了解。以我的经验看,要是认为这事件是工人自发的那绝对是对老国企不了解,我认为很可能是原来的领导层人物为了防止自己下课组织的,目的就是搅黄改制,反正改制不成对他们自己是有好处的。因为无论企业最后如何发展,就是全部工人下岗不开资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头上。

但是从东北的国企改革经历来看,我个人观点趋向于尽早进行改制,这其实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否则,如果企业形势一直不好的话,很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国企最后的财物耗尽,生产设备流失殆尽,而最后工人无法安排(改制是需要钱的:安置退休职工,清偿职工欠工资和集资等),倒霉的还是工人。这样的例子在我家那里并不少见。

就我们市情况来讲,96~97年是最困难的,因为基本上国企都下岗或者效益很差,大量工人下岗(当时听说谁按时开资都觉得新鲜)。而在2000年前后很多企业改制结束后,经济形势好转,大量工人又重新开始上班(当然原来就不好好上班的人是没人会用的),甚至有些企业的效益达到自建厂以来的最高点。而反观拖到最后改制的工厂,工人最后境遇都很差,因为企业长期都是不死不和的拖着,为了维持卖地、卖设备,最后都剩不下啥。而老国企进行改制之后,接手的老板是不可能像国企那样办企业,要扩大生产就得用人,当然原工厂的闲人是不可能用的,原来靠各种关系而没什么能力的领导层成员当然要走人,但是对于工人来说可以避免失业,甚至工资会提高。再考虑到税收、交社保等,其实对于国家也是很大好处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问题,拿政治的原教旨主义来看经济问题,是办不好事情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