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新疆事件:实质,走向,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办 -- jonet

共:💬63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新疆事件:实质,走向,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办(续)

三、大格局下的新疆事件走向

看清新疆事件台前幕后的参与各方,分清对方的手段和目的,我们可以对新疆事件的走向做出更为细致的分析。

1. 7·5当天的失利说明什么

新疆有疆独势力,这不是新闻。正如有的同学所说,乌鲁木齐历来是反恐重镇,国家投入大量反恐资源,为什么还会出这么大的事?这个问题需要总结。

的确,乌鲁木齐是反恐重镇,如果是在警方挂了号的人有所异动,那是逃不过警方眼睛的。但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这次对方恰恰是动用了以前没有动用过的人马作为真正的打击力量,所以躲过了警方的监控。

而另一方面,对方把早已在警方挂了号的热比亚这条线推到前台,在7·5之前给国内打电话,大谈“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也就是7·5在乌市人民广场搞聚众示威。这些警方的确掌握了,也做了相应的部署。但事后来看,这条线只是障眼法,目的是掩护那些没有暴露的杀人小组采取行动。这反过来又印证了之前的分析:那个热什么亚根本不是幕后人物,她只是一个被抛出来当诱饵的棋子。到底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现在应该更清楚了。

7·5当天警方是失利的,这一点毋庸讳言。原因是对方启用了从未动用过的人马,警方没有发现,被对方的“超限战”偷袭得手。对此,我的看法是:既然对方启动了超限战,那么我们也应当启动战斗模式来思考问题。打仗就是这样,有输有赢。我们可以输掉战斗,但不能输掉战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并没有输掉这场战争,对方没有达到他们的战争目的。

2. 针刺事件说明什么

如前所述,对方这次行动的目的是刺激维汉互相仇杀,激起伊斯兰世界的敌视,把中国推到伊斯兰世界的对立面,但伊斯兰世界的反应显然让它们非常失落。

尤其精彩的是阿富汗外交部7月8日就发表公报,明确表示“支持中国为打击恐怖和分裂势力所作的一切努力”,时间上甚至早于上合组织11日发表的同样性质的声明。这是反插对方心脏的一刀,决定胜负的一刀。从被对方偷袭得手到准确击破对方战略企图,只用了3天时间。

伊斯兰会议组织代表团考察乌鲁木齐和银川已是8月下旬,距7·5已有一个半月。不难想见,此时有关事件真实背景的线索/证据已掌握得相当充分,通过外交渠道对各伊斯兰国家所做的释疑/沟通也已基本完成,各伊斯兰国家已经了解事件背后的意图和动机,对方的战略欺骗已经不起作用了。因此,代表团实地访问之后并未发表对中国含有敌意的言论,可以认为是代表整个伊斯兰世界所做的表态。

这让某些人很胸闷:花这么大心思,冒这么大风险,连压箱底的宝贝都掏出来了,怎么就不见效呢。不见效怎么办?破罐破摔,继续搞,于是就有了针刺事件。殊不知,这么平白直露地做动作,而且居然是这样的动作,真的跟光屁股上街没什么两样,反而会更加坚定伊斯兰国家对事件的看法。

当然,另一方面,发生针刺事件说明警方在这一个半月里没有把对方收拾干净,仍然有散落人员,而且仍然有组织。没收拾干净怎么办?很简单:换将,继续收拾。

3. 陈上将讲话说明什么

7月23日,PLA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演习期间表示:中国军方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反恐能力,如果联合国授权允许,中国军方会慎重考虑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派兵到中亚国家,合作打击“东突”恐怖势力。

这条消息出自凤凰卫视独家专访,但凤凰卫视报道当天就撤稿了。原因不在于陈上将的话有什么问题,演习的目的本来就是加强准备,展示力量,传递信息,需要传递的就是这个信息。问题出在报道方式:不是“东突跑到中亚国家那边非常猖獗”,我们就要启动出兵程序。而且“中亚国家”这个说法过于模糊,会引起猜疑,甚至被人利用。

但无论如何,这个信息传递出去了,需要听到的人听到了,而且从现有的反馈来看,至少英法德听懂了。所以,说说对陈上将讲话的个人理解应该无妨吧。我认为,陈上将的讲话实际上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话,你的十字军反恐联盟将以极不光彩的形式,被我们的伊斯兰反恐联盟从阿富汗赶出去。

如果某总裁的伊斯兰世界新战略以这个结果收场,董事会对他恐怕会有所表示吧?不知道那个聪明绝顶的公关经理,还有那个踌躇满志的新总裁,你们听懂了没有?

4. 油罐车事件说明什么

9月4日,阿富汗昆都士省,美军F-15战机在德军地面指挥下轰炸两辆被塔利班劫持的油罐车,炸死数十名当地穆斯林平民。此事遭到多方强烈谴责,德美就责任问题产生争执。

这种事本来并不新鲜,北约军队轰炸平民不是一次两次,几乎已经是一种传统了,但这次英法德做出了特别的反应。9月6日,默克尔和布朗宣布英法德“打算年内发起召开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商讨逐步减少驻阿外国军队数量,把安全保障重任转交阿富汗政府。联合国和北约将参与会议,会议时间定于阿富汗新政府就职后的今年某一时间。”

这是极不寻常的。如果只是为了撇清这次轰炸的责任,只需进行官方调查,而且只是德美之间的事,与英法没有关系。为什么英法德要一起威胁撤军?原因只可能是他们听懂了陈上将的话,而且他们看到另一个当事方仍然在一意孤行,没有停手的意思。他们感觉到与大国领衔的伊斯兰反恐联盟遭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自己要被卷进去了,这太危险了。

阿富汗是一个由伊朗、巴基斯坦、中国、中亚五斯坦围成的口袋,北约的南北两条补给通道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说断就断,而且维持不了高烈度战争。这不是说伊斯兰反恐联盟一定会和十字军反恐联盟发生高烈度战争,而是说至少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某些阿富汗当地武装不知怎么突然变得兵强马壮,弹药充足,火力凶猛,而某些据点的北约驻军不管怎么呼叫也叫不来补给,基地的飞机也因缺油缺零件不敷调派,无法提供空中支援,最后弹尽粮绝,被当地武装潮水般吞没。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太可怕了。

美国要卸包袱,英法德是赞成的。美国要往中国头上栽包袱,也跟他们没有关系。但现在美国人逮谁往谁头上栽包袱,这未免太过分了。暴发户出身的世界霸主,做事难免一副瘪三相,这大家都理解,但你是不是非得每次都这样,对谁都这样?我们陪你反恐是陪太子读书,顺便捞点石油。到阿富汗反恐只是好人好事做到底,来“打井”的。现在你任由一个lesbian胡搞什么smart power,自己偷鸡偷不着,反要我们蚀把米。中国的疆独会骚乱,难道我们国家的穆斯林人口不会骚乱吗?我们每家都有几千个大活人装在这个口袋里,真打起来能不能活着出来都很成问题,难道要我们再从家里调人过来往这个口袋里填吗?

当然,英法德做出撤军姿态,目前还可能只是一种威胁,表达抗议。但这种姿态的确说明:他们真的听懂了。

5. 吴邦国访美说明什么

首先,吴邦国访问古/巴/美3国是8月31日启程的,也就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结束访华并表态之后,这时候新疆事件导致的战略波动已经全面稳定了。现在的问题是要问一问当事的另一方,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吴邦国是带着经贸代表团去的,一家伙签了176亿。这是一种不强硬但极为强势的姿态:事实又一次证明,你们搞这种小伎俩就想把我们颠出轨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们要改变轨道,我们当然可以奉陪。但我们不会主动改变轨道,我们要的还是合作发展的大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条轨道到底还通不通,你们到底要怎么样,说话吧。

由人大委员长出访,沿对口的国会众参两院一路会谈过去,到副总统再到总统,最后再到那个国务院主管官员。特意绕这么一个圈子,意思是非常清楚的。I think it's a very polite way to say "I didn't see anything but, as the smell can tell, Mrs. C, is it true that your pants are down as everybody says it is?"

从媒体报道来看,吴邦国在公开场合一路没有说重话。直到10日晚的友好团体晚餐会上,才当着那个国务院主管官员的面,不指名地点到了这次事件: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内在的、永恒的追求。我们认为,由于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国与国之间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甚至分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大家可以坐下来谈,一时谈不拢也没关系,至少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但分歧不应成为合作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干涉别国内政和遏制别国发展的理由。我们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我们反对以认识分歧为借口,拿宗教和言论自由作幌子,去支持或变相支持“台独”、“藏独”等分裂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也就是说,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可惜的是,对方似乎并不买账?一个宣布“今年中美两国将加强人权和反恐方面的对话”,一个转身就签了轮胎特保。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格局吧。如此看来,只能说美国的衰落纯属咎由自取,不是女人和黑人导致的,也不是女人和黑人能挽救的。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