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模式之大结局 -- 井底望天

共:💬172 🌺142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几点要吹毛求疵一下,兼谈中国应该从日韩身上看到什么

现在日本最主要的工业拳头产品,就是消费者电子产品和汽车。头一个产品,其实日本被其他国家拼得很厉害,比如说日本手机产品的水平并不低,但完全抵御不住美国的iPhone的横扫。在其他产品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和韩国的,都对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带来严峻的挑战。

而中国开始铺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日本国内业界被看作是当年前苏联的在1950年代实行的人造卫星计划,而在科技领域一举赶超美国的情形。如果中国的比亚迪等领军的电动汽车,可以打破日本在这个领域的控制(比如说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公平,不帮日本汽车拉偏架),就会打垮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俺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日本企业和中国合作,那么韩国和台湾的相关行业,就要面临一个大洗牌的场面。

消费电子方面,感觉日本企业和中国之间没剩下什么合作双赢的空间。为什么呢?因为目前在产业链上,日本已经逐渐失去了上游技术提供者的地位。目前日本电子厂商,是在用台湾、韩国、欧美的集成电路,韩国和台湾的液晶屏来组装产品,甚至很多产品是由台湾工厂ODM(贴牌设计制造)的。2009年全球LCD面板供应商排名,韩国三星和LG-PHILPS是第一第二,把持中高端市场,台湾奇美和友达是第三第四,垄断低端市场。日本昔日的“液晶之王”夏普仅列第五 (链接),大家可能还记得前年国内关于夏普液晶电视用的是台湾屏还是夏普自家屏的争论,可见夏普自己也在用台湾屏。翻开2008年全球半导体排名,三星半导体名列第二仅次于Intel,日本几家电子企业除了东芝和瑞萨之外是逐年下滑。台积电和台联电是前两位的半导体代工厂(业内叫foundry),他们哺育起来的一批生机勃勃的无晶圆IC设计企业(fabless)以其低廉的成本和快速的技术升级,迅速侵蚀着老牌半导体企业的生存空间,现在日本的消费电子产品,很可能里面是台湾奇美的面板,韩国三星的Flash芯片,韩国Hynix的DDR内存芯片,台湾MTK的SoC处理器。注意到什么没有?怎么,这说的好像是我们中国企业啊。

正是如此!由于产业链整合的优势,目前韩国LG和三星直逼全球手机厂商三甲,三星的液晶电视已经是全球第一,在高端领域已逐渐将日本产品边缘化,而在低端,台湾的贴牌设计形成了独特的模式,美国的一些零售商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模式——贴自己家的牌子,在台湾做全套设计,在第三世界的血汗工厂生产,正像“Walmart”牌的汗衫和烤肉一样,“BestBuy”牌的电视也正在成为现实。

所以说日本经济目前的窘境,并不是纯粹因为成本,我还没见过这世界上纯粹由于成本死掉的制造商,只要你真正能造出好东西,高端市场的空间没有尽头。比方说美国汽车工业之所以败给日本,不仅仅由于成本拼不过,而是产品质量不行,大家可以去美国亲耳听听美国人是怎么评价美国车的。德国的成本一样拼不过日本,马克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的坚挺更增加了成本压力,他为什么不会被日本人干掉?因为他的车确实造的好,我成本高但我更能卖好价钱。日本现在在消费电子领域,技术上没有特色,而成本又拼不过韩国和台湾,自然是死路一条。所以说他来中国,无非是把同样被韩国台湾打败的国内厂商海信、长虹、TCL、康佳之流,进一步蚕食掉,能有什么帮助呢?甚至血汗工厂都不一定要在这边搞,日本现在销往北美的消费电子产品主要在拉美国家生产,体系已经很成熟了。汽车产业我也很疑惑,日本车现在本来就是在国内合资厂生产的,难道说他多来投点资,就能跟宝马奔驰卖一个价钱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亚洲的主要货币,日元对美元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人民币有小幅度上升,其他都是下跌,而以韩国的跌势最盛。

这个图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出口导向经济,当你出口有问题,那就大幅贬值,通过贬值来增加你的竞争力。

日元汇率上升,是因为日本多年的零利率和定量宽松政策,造就了全球的日元套息交易,各国的对冲基金,借出便宜的日元,换成美元或新兴市场货币,再买入当地的股票和债券。当地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差值成为盈利的基本保障。金融危机后,全球去杠杆(deleverage),大家都需要买回日元去还债,所以日元需求加大而升值。刘军洛甚至认为是2007年日本央行的加息和伯南克的大幅降息摧毁了利差交易的基础,引起全球的利差交易者抛盘离场,才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触发原因。而韩元汇率下降,不完全由于它是出口导向型,而是由于它顺差太小,韩国2008年的贸易顺差只有70亿美元的数量级,这个国家没有一滴石油,却是全球第五大石油消费国(美中日印韩),因此一旦全球经济有个风吹草动,他的外汇收支可能就无法平衡,导致本币遭到抛售而贬值。同样是出口大国的中国,由于逆差和外储太过雄厚,甚至是央行承受了很大的本币升值压力。

其实我感兴趣的是,中国在日韩的这些问题上应该看到什么呢?昆曼经济学十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即劳动生产率。无论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是自用还是去外面交换,归根结底是你的生产率越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空间越大。日本的现状,我认为是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例子——如果你的生产成本提高早于产业升级,就会是现在的局面。这大概也是中国前几年誓死不同意大幅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原因,然而,即使在现行汇率下,疯狂增发的M2也会很快把国内的成本抬上去,珠三角的民工荒就是一个例证。我党的宏观调控能力强,一手压住食品价格,另一手用那些不在CPI里面的东西——教育、医疗产业化,以及每年翻一番的楼价,来吸收多余的货币。然而,“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昆曼经济学十原理之九),我们这些手段,是“术”而不是“道”,超量货币的作用迟早会显现出来。我国过去很多年,由于投资(基建)在经济中占比过大,使得M2/GDP的比值多年保持异乎寻常的高位,目前M2总额已经与美国相当(当然两国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而美国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3-4倍,这样下去我认为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内成本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就会逐渐失去,所以现在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产业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否则,看看韩国,即使以一个弹丸之地拥有那么多全球各领域的顶尖级企业,当其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完成之后,国际收支尚且如此紧张。如果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达到韩国的程度将会怎样?高耗能、高浪费、过度开采国内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断然不能持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