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美国军工的潜力很大吗? -- 思想的行者

共:💬5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美国军工的潜力很大吗?

这几天看了晨枫所写的崽卖爷田还能卖多久?,觉得晨枫对俄罗斯的军工的困境描述得比较的全面,而且深刻

不仅新技术的开发停顿了下来,原有生产设施的工艺设备的完好状态和熟练技工的流失也成为严重问题。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质量控制还是大成问题

人才流失、设备老化、体系瓦解、资料散落、科研断层成为严重的问题

美国军工的状况当然要比俄罗斯军工的情况好得多,但是美国军事工业同样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的零部件是从国外采购的----高端零部件从日本购买,低端零部件从中国购买

以上判断尽管目前我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证实这一点,但是我认为前些时候美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劣质零部件导致阿帕奇直升机坠毁的说法不会是空穴来风(该华文媒体在转述的时候没有具体的给出消息来源---只是空洞的说据美国媒体报道---这是华文媒体自身的问题,长期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所养成的坏习惯)《日本可以说不》所说的美国多少陶瓷电子器件需要从日本进口的说法我认为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

---因为我们知道美国制造业现在普遍的采取进口外国零部件进行总装----甚至就是买来外国产品贴上自己的牌子的方式----所谓的OEM,美国厂商利用这样的全球采购,特别是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采购提高了美国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使得美国制造业可以在日本、德国等等国家的竞争下面有着更好的生存状态

---而在高端技术方面,美国也对日本零部件有着不小的依赖,比方说飞机上普遍使用的碳素纤维

日本东丽工业有限公司、帝人股份有限公司,和三菱有限公司计划联手大规模生产循环碳纤维,以促进高强轻质材料的回收利用。这3家企业共同掌握着全球碳纤维70%的市场份额。

当然美国也有一家公司---赫氏复材

1981年波音公司提出要求高强度、高伸长的碳纤维,促进了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1984年日本东丽公司率先研制成功碳纤维T800,1986年又进一步研制出了T1000,。随后,日本东邦人造丝公司、三菱人造丝公司和美国赫克塞尔公司相继研制出同类型的高性能碳纤维,为大型飞机的制造提供了新型复合材料。从此,CFRP在大型飞机上的使用量直线上升,也促进了碳纤维工业的发展和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日趋完善。

目前,主要产品是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丝束碳纤维(48K~480K)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小丝束碳纤维(1K~24K)两大类。日本不仅是碳纤维的主要生产国,而且是世界各国高质量PAN基碳纤维的供给国,垄断了小丝束碳纤维(标准产品为12K/24K)的生产,左右着世界的碳纤维市场。东丽公司生产的小丝束碳纤维其产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代表了当今碳纤维的世界水平。
【1】

宋宜昌说

发达国家的碳纤维都是高纯度的。这方面日本的水平最高。美国全是买日本的碳纤维,再用美国的树脂加工,就直接压成机体框架。
【2】,这个说法应该是不确实的

但是材料【3】认为,军品用的碳纤维主要是小丝束碳纤维

国外将碳纤维/环氧和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应用在战机机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了明显的减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数据显示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前机身段,可比金属结构减轻质量31.5%,减少零件61.5%,减少紧固件61.3%;复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可减轻质量32.24%。用军机战术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结构重量系数来衡量,国外第四代军机的结构重量系数已达到27~28%。未来以F-22为目标的背景机复合材料用量比例需求为35%左右,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成为主体材料。国外一些轻型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已实现了结构的复合材料化。目前主要使用的是T300级和T700级小丝束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所以可以看出美国尽管有大丝束的碳纤维的生产能力,但是军工所广泛使用的小丝束碳纤维美国军工有不小的对外依赖

显然对外的尖端零部件的依赖不仅仅表现在碳素纤维的对外依赖上,我仅仅是以碳素纤维这个个例进行了举例分析(

美国的高端零部件的对外依赖将严重的影响美国军工在战时的生产能力的拓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迅速的扩大了自己的军工生产规模,但是几十年以后的今天,美国的军工产生了较严重的对外技术依赖,这是会拖美国军工的后腿的

而在普通的零部件的生产方面,美国相当部分的依赖中国这样的能够低成本,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的国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战争爆发以后,美国能够迅速的用自己国内的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进行替换吗?

我认为不能

就像晨枫对俄罗斯军工所分析的那些问题,我认为当美国军工企图转向普通零部件的生产的时候,以下这些问题也会同时存在

一,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

二,质量控制水平的不足

三,技术文件的缺乏

四,设备缺失的时间差

尽管零部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至少需要熟练技工,而技术工人---特别是生产所需要的大量的技术工人不是一下子可以培养出来的

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是依靠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生产过程中的不断的发现问题---纠错来进行提升的,而美国很久没有从事普通零部件的生产,就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相应的质量规范

而在转型的初期,美国工厂所提供的零部件的质量缺陷对总成产品肯定是会有影响的,会对美国军品的总体性能产生不小的影响

另外美国的工程师数量由于社会追崇金融法律等等服务业的高工资,导致美国工程师的人数也难以满足美国在战时迅速扩大的生产需求

因此综上所述,我认为美国军工的战时潜力会受到美国制造业不断空心化的影响,越来越依赖于对外采购等等因素的严重影响,战时产能的扩张并不会很大

【1】外链出处

【2】http://rofaye.blog.zj.com/d-220947.html

【3】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