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谈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 冷酷的哲学

共:💬369 🌺1802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受教了,顺便转两篇分别支持两位大牛观点的文

我觉得冷酷的哲学与SkyWalkerJ所说的,根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应该不能混为一谈的。

冷酷的哲学所说的工业成本优势慢慢打败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是从整个工业体系,包括化工,生产机械制造,生活用品制造,基础技术研发,应用科技研发,电子业,通信产业,金融业,服务业,运输业……等等的总体,是从总体优势来打败的,可能在局部我国完全处于劣势,甚至被人完全操控(例如我们目前的芯片产业和操作系统产业),但是在总体的产业状况是,我们有后发的优势,可以通过追赶式的研究和跳跃式的投入,直接拉近双方的平均利润水平(只要平均水平拉近,国内就完全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压迫发达国家的总收入大幅减少)

SkyWalkerJ 的意思是,我国目前各个产业,受打击的不止是在技术上落后导致的利润微薄,更大的打击是发达国家可以利用技术标准来做成贸易壁垒,切断国内相关行业的利润。他的意思完全可以从中观的角度来看。(中观是相对整个工业体系的宏观和个别行业或者个别企业的微观)他的意思也是完全正确。

从我国这几年的贸易争端大量增加,就可以知道我们低端产业目前如何的受压迫。里面有被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例如电视机行业在美国),也有越打击越厉害的(例如通信行业的三个3G标准之争,服装鞋帽受到的SA8000标准,电子产品方面的有UL,CE,ROHS,SASOO等认证)。

总的来说,一些行业我们完全没有具备挑战欧美的一点技术储备,很多行业我们要辛劳的追赶,目前在吃亏的挣一点微薄的利润,但是也有部分行业我们已经具备和发达国家同台竞争的条件,即使别人用技术壁垒或者标准限制,我们也能挣钱。

所以说,冷酷的哲学说的可能是有机会实现的,但是,我觉得追赶并且粉碎发达国家目前搞利润的前提是国内的科研体制不能再这么的脑残下去。

随便转两篇分别支持楼上两位大牛观点的报导。

http://blog.163.com/boenmg@yeah/blog/static/119470157200961781321692/

步美国制造业后尘,日本家电产业面临空洞化

海外传真 2009-07-17 08:13 阅读50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惠而浦转型品牌运营商

日前,美国老牌白家电厂商惠而浦公司宣布,时隔14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其冰箱产品。但是,相关资料则显示,包括冰箱在内的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产品均委托该公司与海信的合资工厂生产,绝大部分产品授权苏宁电器独家销售。

其实在美国制造业,类似惠而浦由生产型企业转型委托制造方式的品牌型企业为数众多。哈佛商学院大卫·布鲁纳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受美国产业机构调整,劳动力成本、税负成本以及法律风险成本的影响,自1978年开始美国的制造产业已经开始了向海外市场转移的步伐。尤其是1998年~2002年期间,Fruit of the Loom、TransOcean、R & B Falcon等美国制造企业非但将生产基地迁出美国,甚至将公司总部从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新泽西等州搬迁至开曼群岛、百慕大岛以及维京群岛等离岸公司聚集区。

资料显示,2005年7月成功“击退”海尔将百年家电品牌美泰克收归麾下的惠而浦公司,目前旗下已拥有惠而浦、美泰克、KitchenAid, Jenn-Air, Roper, Estate, Admiral, Magic Chef, Amana以及Inglis等10余个层次不同的品牌。尽管该公司在全球12个国家(地区)拥有7000名员工,68个制造研发中心,但是从惠而浦并未加入GE家电照明业务的潜在并购者行列。足以说明惠而浦尽管已成功实现了产品制造商到品牌营销商转型,但是,对于惠而浦而言谨慎奉行“生产可以大量委托,但品牌并非多多益善”的战略,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尤其重要。

据悉,该公司定于7月22日召开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但是,从其第1财季营收同比下降23%,减收至36亿美元;剔除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14%来看,惠而浦所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其中,惠而浦北美市场营收同比下降达20%,不考虑汇率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约17%;其北美工厂出货量下降幅度则出现了10%~12%不等的同比下降情况;惠而浦欧洲则出现约26%的同比下降情况,营收减至6.6亿美元,09年度欧洲工厂出货量预计下降约10%左右;拉美地区营收同比下降26%,预计09全年其巴西工厂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约5%左右;亚洲地区尽管营业收入进展到其总营收的约3.3%,但是同比下降幅度则是最低的,仅为13%左右,剔除汇率影响销售额则同比增长达3%左右;与此同时,营业利润同样呈现同比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在北美市场,该公司尽管积极推进了其成本削减及生产力提升计划,营业利润同比提升近3倍,但是高达2300万美元产品召回费用开支,还是部分抵消了其成本削减的努力。与此同时,惠而浦在北美市场同样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单位产量大幅下跌的不利影响,而上述不利因素在2季度乃至年内转好的可能性,显然比“绣花针”还要小。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美经济形势的持续不明朗,不排除惠而浦在北美市场以及包括中国市场之内的海外市场,大量采取委托生产方式,加速其‘去制造业’步伐的可能。”

日本家电企业委托生产加速

日本著名学者,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藤末健三参议员,日前撰文否定了媒体等将日本出现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时隔28年的进出口贸易逆差成因,归咎于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欧美汽车及家电等需求锐减等因素的判断。

藤末教授指出:夏普等日本制造企业迫于日元升值及劳动力成本压力,推进地产地消(Local Production for Local Consumption)战略,将制造基地转移至海外市场或者通过海外委托生产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使日本由产品输出国变成进口国,并最终导致2008年度出口额同比下降16.4%,减少到71兆1435亿日元;进口额同比下降4.1%,减少到71兆8688亿日元,出现7253亿日元的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某日本媒体一则题为《电器巨头,海外委托加速》的报道则显示:包括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日本富士通,迫于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巨亏近700亿日元的生存压力,被迫将尖端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委托给台积电代工。而海外委托生产方式,则给富士通带来每年约150亿日元的成本削减贡献。

另外,08年关闭英国工厂的日本Victor(JVC)公司则将其平板电视产品全部转由委托生产方式;09年以来日立公司墨西哥、捷克生产工厂相继撤退,在北美及欧洲市场委托当地企业代工生产;东芝则计划撤出手机国内生产业务,从10月份开始全部委托海外企业生产;夏普也为了扩大手机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加大了海外委托生产的比例。

日本平板电视产业OEM运动

与此同时,夏普、索尼、松下、日立、东芝等家电巨头,其平板电视产品OEM委托生产的比例也一直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美NPD集团旗下FPD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1季度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动销的产品中,约有25%左右系属于委托代工生产的OEM产品。其中,韩国三星电子、LG电子等委托生产比率均不超过10%;而白牌电视厂商美国VIZIO所有产品均采取OEM方式生产;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委托生产比例则超过6成,东芝则接近4成。而中国的平板电视巨头海信则100%自主生产;TCL委托生产比例则自08年3季度的10%左右下降到09年1季度的3%以内;创维委托生产比例则自08年Q2出现小幅反弹之后,再次回落到3%以内的低水平。

其实,早在2007年,全球液晶电视产品OEM比例就已经达到23%以上的高水平,其中飞利浦委托生产的比例更是由07年2季度的约40%,锐增至3季度的60%并一直维持至今。美国白牌电视厂商集群所推出的液晶电视产品则均为100%的OEM产品。不过在当时,OEM大户委托生产商名单中,日本家电企业并不多见。时至今日,受成本压力影响,夏普、松下等均不同程度的将其面板及电视整机生产业务,委托上游产业链配套优势突出的冠捷科技、瑞轩科技等台湾OEM大厂。

Display Search调查报告显示,美国VIZIO及飞利浦的主要OEM供货商台湾冠捷科技09年1季度占据了液晶电视OEM市场约20.6%的份额,高居首位;土耳其伟仕达集团则以17.2%的份额,位居次席;第三位则被台湾瑞轩科技以12.4%的市场份额占据;其余依次是Wistron(7.9%)、Compal(7.0%)、Jabil(5.4)、Grudig(4.9%)以及Orion(3.1%)、Elcoteq(2.7%)以及AUO(1.8%)。

但是,在日本平板厂商OEM加速运动中,不禁令人产生夏普、松下、东芝、日立等中国工厂是否存在生产成本相对优势不足,以至于委托台湾OEM厂商生产的疑问。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夏普等日本平板厂商面板委托生产加速的同时,他们同时考虑到了面板运输成本及整机运输成本对价格构成的影响问题。尤其是在国产彩电借助家电下乡等政策,全面收复失地,外资彩电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份额急剧下跌的态势下,依靠价格更低的OEM产品,夺取失地,重温外资彩电的旧梦,比提升其国内工厂产量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家电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包括格力、海尔、长虹等中国家电巨头在内,中国家电制造商自有品牌方式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其OEM方式出口的比例。事实上中国家电产业对于海外家电巨头们而言,早已是CRT低端电视以及冰箱、空调等白家电产品OEM方式委托生产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国家电业在承接全球白电制造业产业链转移方面,早已具备了国际优势。但是,由于国内液晶电视面板及其玻璃、晶粒等上游配套资源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因此,平板电视OEM市场份额远远低于台湾同行。

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进彩电产业结构调整,以面板重大建设项目为牵引,打造相对完整的平板彩电产业链的背景下,TCL、海信等液晶模组、面板自供率提升迅速;随着长虹与友达光电旗下景智光电合资液晶模组工厂以及京东方总投资约175亿元的合肥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量产,我国的平板彩电产业链配套能力将发生质的飞跃。未来2~3年包括外资家电中国工厂在内所构成的我国平板电视产业,其整体规模以及承接海外厂商生产转移的能力也将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尤其是在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以及土耳其等邻近国家,在产业链转移大潮的角逐当中,完整的平板电视产业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从白家电制造大国,转向包括平板电视、电脑等在内的综合家电制造大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与藤末健三等日本专家学者、媒体等担忧日本家电制造商集体抛弃日本,或将导致日本家电产业面临空洞化风险所持的观点不同。该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从生产力经济转换到知识型经济,进出口贸易从产品出口,技术输出型转化为技术出口,产品进口型模式,是目前全球贸易经济形势不可回避的主流趋势。全球产业链转移的领域也从纺织、食品、化工材料等延伸到家电、消费电子等消费品工业领域,甚至不排除扩大到设备制造、高端精密机械领域的可能。

“中国家电产业能否把握住全球消费电子工业产业链转移的机遇,关键在于是否主动能够参与上游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及开发,实现整机制造与上游产业链的完整对接。”该人士表示。

该人士最后表示:“但是,单纯依靠任何一家公司,都将无法推动此事。因此,推动政府引导,企业协作,市场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趋势,将是推动我国家电产业振兴,从家电制造大国向家电制造强国转型的必由之路。”

http://hi.baidu.com/dmcq/blog/item/9ca15166eb657624ab184cab.html

专利费达23美元/台 数字电视出口美国无利可图2006-12-27 11:23目前信息产业部相关单位正在组织谈判

记者日前获悉,明年3月销售到美国的彩电都必须是符合ATSC(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数字电视,为此,我国彩电制造商每出口一台彩电就将支付23美元的专利费。

此前,美国曾对我国彩电企业进行反倾销,对我国彩电企业征收高达40%以上的惩罚性关税。如果上述专利费悉数收取,我国彩电出口美国将毫无利润可言,并可能因此退出美国市场。

新增数字电视专利费

根据记者获悉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1996年12月美国FCC(联邦通讯协会)宣布采用ATSC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作为美国国家标准,并要求到2007年3月美国全面推广数字电视,从而要求销售到美国的彩电必须是符合ATSC标准的数字电视。

要符合ATSC标准要求,彩电制造商必须向其专利技术拥有者交纳一定数量的专利费,根据统计,ATSC标准的彩电专利费约为每台23美元。

其中就包括汤姆逊许可公司拥有的18件核心专利技术,这些专利技术涉及编解码技术、图像处理技术、V-Chip技术等。这18件专利大部分被美国ATSC采纳为标准,制造商需要为这部分专利技术交纳每台3至5美元的专利费。此外,汤姆逊还向日本公司Funai转让了500件专利技术,这部分专利技术按每台2美元收取费用。

而日本索尼公司也拥有4件数字接口等技术专利,制造商需要为此支付600日元加上2%净售价的专利费。

此外,杜比公司的音频技术(2美元/台)、美国Lucent公司的ATSC专利(1美元/台)、美国Zenith的ATSC技术(2.5美元/台)、加拿大Tri-Vision公司的V-Chip技术(1.25美元/台)等等。

除了上述已经了解的专利数据外,另外还有一些专利人,目前尚没接触,收费情况不清楚,比如美国的Sun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前者拥有数字电视中间件的专利。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起,汤姆逊就向我国彩电企业收取专利费,随后日本的索尼、美国Zenith、加拿大Tri-Vision也加入授权收费的行列。根据有关统计,中国彩电企业制造的模拟彩电需要向这些企业每台交付5至7美元的专利费。

每年专利费近4亿美元

信息产业部产品司白为民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按照上述专利费要求征收专利费,将对我国彩电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到美国的CRT彩电的平均单价为61.2美元,液晶彩电的平均单价为320.39美元。而我国彩电出口的毛利率不到10%,如果按照每台23美元收取专利费,我国彩电出口美国将毫无利润可言。

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美国的传统CRT彩电为539.4万台,全年预计为700万台;而出口到美国的液晶彩电今年出现大幅度增长,仅10月份单月就出口122万台,全年有望达到900万台。出口到美国的彩电总量将占我国全部彩电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按照新的专利费标准,从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彩电将被收取4亿美元的专利费。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上市公司中,厦华电子、TCL集团受专利费用暴涨影响较大。目前,厦华电子的彩电出口排名国内企业首位,而且厦华电子大部分收益来自出口,其中有一部分就出口到美国;而TCL近年来在北美洲市场发展顺利,其旗下品牌在北美洲市场已经占据了9%的市场份额,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美国。根据TCL集团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TCL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共销售370万台彩电,在此期间,TCL逐渐收缩了欧洲业务,最终在第四季度关闭欧洲业务。

而长虹尽管近期获得了美国销售商APEX的控制权,但公司相关领导人士表示,长虹彩电目前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市场,还没有来得及拓展国际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长虹自APEX欠款纠纷以来,大幅度收缩了美国市场业务,因此,当前受专利影响不大。

寄希望于专利互换

美国是中国彩电企业无法放弃的市场,一方面因为美国市场具有每年3000万台以上的市场容量;另一方面,中国彩电生产能力过剩,需要美国市场吸纳产能。

海通证券分析师顾青认为,国内企业必须尽快找到对抗专利费的办法,而且,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权互换的办法来降低专利费。

而白为民表示,目前信息产业部相关单位正在组织企业同专利拥有者进行谈判,争取降低专利费费用。

目前,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已经聘请了律师对加拿大Tri-Vision公司就V-Chip在加拿大对我国彩电企业提起的诉讼进行集体谈判;此外,该协会也通过与国际接口标准组织建立接口联盟,来降低数据接口专利费用。

但是,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我国家电企业几乎没有在美国申请彩电专利,更不用说拥有ATSC标准的核心专利,因此短期内无法通过组建专利联盟,来解决迫在眉睫的美国ATSC标准形成的贸易壁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