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 王威

共:💬88 🌺1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9)

这一役之后,邹屠氏是否甘心失败呢?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邹屠氏虽然是五大家族中比较弱小的势力,让其历史绵长,和很多族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是到了动用这些关系的时候了。

邹屠氏自身是蚩尤之后,黄帝打败蚩尤之后,曾将不愿意臣服黄帝王朝的蚩尤余部,一支放逐到长江、汉水一带,是为三苗。

现在僻处南疆、日渐兴盛的三苗,作为蚩尤之后,秉承蚩尤余志,有意恢复故土,再次问鼎中原。

三苗藉由邹屠氏传递的情报,得知帝尧统治下的黄帝王朝正苦于大旱,

于是开始整军备武,蠢蠢欲动。当然,军国大事,要当期之长远。是以,此时的三苗并未全面发动起对黄帝王朝之天下共主名号的挑战

然,在不久的将来,三苗之国成了尧舜禹三朝最大外患。

羿打败的第三个强大的族群,名为九婴。

九婴氏一族是什么来历,出自那里,今天已不可考,只知道他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称雄于凶水。15

他们所盘踞的河流,让周边各族望而生畏,名之为凶水,不敢靠近停留,则此一族必然残暴好杀,战斗力大有可观。16

羿能够带领黄帝王朝之强弓兵团征讨并打败之,实在是相当的不容易。

至于第四个被打趴下的,则是大风氏。

上古文字,风与凤通,是以这个大风氏是信仰凤图腾的大族,看来也和东夷集团的少昊氏脱不了干系。

至于是不是因为邹屠氏的同情者,因为帝挚退位之故,而起兵叛乱,已不可考了。

这个大风氏军队推进的时候,实行的是三光政策,沿途将老百姓的屋舍破坏无余。因此激起黄帝王朝最强烈的反弹。17

黄帝王朝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大风氏大败亏输。

被打败的大风氏一路北逃,进入黄帝王朝故都涿鹿之旁的青丘之泽。

追踪而来的羿率领强弓兵团,在这里围歼了大风氏。

也就是说,大风氏只露了一个小脸,还没来得及风光,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五个挑战者是修蛇氏。

这一支族群来历,不晓得。

当然,用一个不晓得来搪塞读者,有点过分。所以我这里这里展开不找边际的想象,大家就当是胡说啊。

很有人以为是修蛇氏是《山海经》中的巴蛇。

《山海经》上说:

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18

巴是上古时代中国一块地盘的称呼,大致在今川东、鄂西一带。这块地方附近除了盛产大蛇之外,临近还有犀牛出没。

犀牛不是热带动物吗?

其实上古时代,这块地盘的气候接近今天的热带,有犀牛并不奇怪。

因为决定修蛇氏一族命运的最后战役发生在洞庭湖19,所以有人将修蛇氏和巴蛇联系了起来。

我个人觉得吧。

这个修蛇氏,和巴蛇可能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挑战帝尧的六大族群,个个都有来历,断乎不会突然冒出一个动物来。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帝喾时代五大家族之中,有一个玄冥氏又分出了两个大族,一个是修氏,一个是熙氏。

中国人行文,讲究对仗之美,挑战帝尧的六个族群,都是两个字的,这个修氏偏偏是一个字。

怎么办呢。

简单啊,修氏是信仰蛇图腾的,合而称之,是为修蛇喽。

挑战帝尧的六大族群,最为尊崇的当是封豨氏。这是前面说过的。

正因为封豨氏地位不比寻常,不彻底消灭肃清,可是说帝尧的统治就不会安稳。

是以羿在帝尧的督促下,只能穷追不舍,对于封豨氏发动灭族性的攻击。

(要是在今天,可算的上是种族灭绝主义啊。)

封豨氏一路败退到桑林,在此宣告他们覆灭的运命。

桑林可能就是少昊氏的兴起之地穷桑。也可能是一处祭天的神社所在。

(在上古时代,最高级的神社都奠基于桑林。)。

帝尧时代讨平六大族群的战争,时间跨度至少长达四五十年。

之所以告成大功,从军事层面来说,当然要归功于强弓兵团战斗力的强悍和羿超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远征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此外,帝尧坐镇中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是一大关键。

然,在太平盛世,要打这么长时间的战役,国家经济肯定会被拖垮的。更何况是在大旱之年。

如何让前线作战的战士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又使得黄帝王朝之政局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动荡,可是说最大程度的考验帝尧的执政能力了。

帝尧是如何做到的呢?

商王朝末年,兴起取而代之之心的周文王励精图治,问计于自己智囊姜太公——

“古时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姜太公回答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道他为贤君。”

文王问道:“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姜太公回答说:“帝尧统治天下时——

不用金银珠玉作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

不观赏珍贵奇异的物品,不珍视古玩宝器。

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

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

以鹿裘御寒,用粗布蔽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

不因征发劳役而耽误民众耕织。约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贪念,用清静无为治理国家。

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其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其俸禄。

民众中孝敬长者、慈爱晚辈的给予敬重,尽力农桑的予以慰勉。

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心志公平,端正品德节操,用法制禁止邪恶诈伪。

对自己所厌恶的人,如果建立功勋同样给予奖赏;

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进行惩罚。

赡养鳏寡孤独,赈济遭受天灾人祸之家。

至于帝尧自己的生活,则是十分俭朴,征收赋税劳役微薄。

因此,天下民众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他如同景仰日月,亲近他如同亲近父母。”

文王说:“伟大呀!帝尧这位贤君的德行。”20

应该说,帝尧的这些治国之法,几乎是每一个最高国家领导人都了解的常识。

常识人人都懂,可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几乎没有一个不在常识上栽跟斗的。

为什么呢?

无它,正因为是常识,人们往往会漠视之。

当然,君主治国,即便重视常识,只能做个平庸君主。而帝尧则是中国历代君主的偶像,本事显然不止程咬金的三板斧。

在大旱之年,帝尧要让民众支持军队,将战争近乎无限期的打下去,那么和各族和民众沟通就很重要了。

当然,如果是仅仅沟通了,各族和民众就心悦诚服的接受了,那治国也就太简单了。

沟通,肯定是有前提的。

特别是作为国家领导人,即便自己有诚意和下属和老百姓沟通,可是下面的人会和你推心置腹,吐露真情嘛,难啊。

前面说过了,帝尧创建了上访制度,使得下情得以上达。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在了解了天下之利害、百姓之疾苦后,拟定出各项应对政策,是不是能够延展到基层,又是一个要命的大问题了。

政令通畅向来是最考验政治家的。今日之中国,最高之国家领导人尚且无奈的认识到“政令不出中南海”。21更不用说在帝尧时代。

于是黄帝王朝立国之初,黄帝所指定的巡守制度再次焕发新容了。

这个巡守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即便到了后世之清王朝,尚有康熙、乾隆南巡故事,因之衍生的戏剧文艺作品颇多,因此上,在这里说上一说。

什么是巡守制度呢?

春秋时代好做惊世之语,以动君王的孟夫子。

有一次,可能是因为他老人家周游列国,老坐冷板凳,坐到全身肝火旺,于是开口将那个时代所有国家的君主贵族都彻彻底底骂了个遍。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像这种骂法自然就不够奔放了。

像孟子这样有学问的老愤青,骂起人来,要让被骂的人恼怒,肯定要有根有据。也就是彻彻底底的揭短。

而孟子的这一通揭短,正是建立对上古时代巡守制度的回溯上。

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现在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在的大夫是现在诸侯的罪人。

(这句话是破题啊。所谓好文章全在起首,孟夫子真是我们这些写文章的偶像,看这气势,牛啊。一杆打翻一船人,棒啊。)

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

天子巡狩,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种子、劳力不足的农户;

秋天视察收获情况,救济缺粮农户。

进入某个诸侯国,那里土地开垦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赡养,贤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奖赏,拿土地奖赏。

进入某个诸侯国,如果那里土地荒芜,遗弃老人,排斥贤人,贪官污吏在位,那就给予责罚。

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去。

所以,天子对于有罪的诸侯,只是发布命令声讨他的罪行,而不亲自征伐;

诸侯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不声讨。

五霸却是胁迫诸侯去讨伐别的诸侯,破坏了三王规矩,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五霸中,齐桓公最强。在葵丘盟会上,诸侯们捆绑了牺牲,把盟书放在它身上,并不歃血。

盟书第一条说,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立为正妻。

第二条说,尊重贤人,培育人才,用来表彰有德行的人。

第三条说,要敬老爱幼,不要忘了来宾和旅客。

第四条说,士人不能世代做官,公职不能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得擅自杀戮大夫。

第五条说,不得到处修筑堤坝,垄断水利,不得阻止邻国来买粮食,不能私自封赏而不报告盟主。

盟书最后说,凡是我们同盟的人,盟会之后都恢复友好关系。

现在的诸侯都违背了这五条誓约,所以说,现在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

因为顺从君王而助长了君王的过错,这个罪行还算小的;故意逢迎君王的过错,这个罪行就大了。

现在的大夫都逢迎君王的过错,所以说,现在的大夫是现在诸侯的罪人。”22

孟子口中的三王,指的是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夏禹﹑商汤﹑周武王。至于五霸,大家都熟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公。

15 《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狄有强悍有力,行动疾快等含义。《尔雅·释兽》说:“麋、绝有力,狄”,邢昺《疏》:“绝异壮大有力者,狄。”《礼记·乐记》说:“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郑玄《注》:“狄、涤,往来疾貌也。”

中国史书自周王朝开始,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名之为北狄。

春秋初,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但当时仍与西戎及伊洛地区之戎统一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族称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16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这样的说法,不知何据:

北方有一条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汹涌,人称凶水。凶水中有一只九头怪物,名叫九婴,既能喷水,又能喷火。十日并出时,凶水也沸腾了,九婴嫌水中太热,就跳上岸来,见人就吃,吃的时候,必须有9样食品同时供它吃,因此成为后羿第3个斩杀目标。

17《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曰:“大风,风伯也,能坏人屋舍。”

18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 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山海经》

19今日之洞庭湖局限于湖南境内,其实古代的洞庭湖是很大的,约有6000平方千米。(现在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

20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橼、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粮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共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六韬》

21 1972年2月21日下午2时40分,毛泽东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会面。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共产党领袖,一个是资本主义世界领袖,这次会面意义非同寻常。

在这次会面中,尼克松对毛泽东说:“毛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

面对这一超级马屁,毛泽东很淡定,他的回答是:“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

22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