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张永东:“义和团运动”新评 (一)义和团内乱的出现 -- 木瓜

共:💬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五)处斩"五大臣"

五、处斩"五大臣"

北京自五月中旬以后,在慈禧太后借拳拒洋思想影响下,以载漪、刚毅为首的顽固势力,召引义和团入京,包围使馆、教堂,烧杀事件时有发生,延及和平居民,京城秩序大乱。就连光绪的处境也处于危险中,载漪为他的目的,在义和团民中煽动"杀一龙(光绪帝)"的活动之后,五月二十九日(六月二十五日),载漪、载勋一伙又带领六十余名义和团民闯到光绪帝临时居住的宁寿宫门。这些人,口称寻找"二毛子","大声呼噪,请皇帝出宫,群呼杀洋鬼子徒弟,杀洋鬼子朋友",欲对光绪帝下毒手。甚至大阿哥傅倘也仗势欺人,当面"呼帝为鬼子徒弟",(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来》,第六七卷,第四页。)最后由于慈禧的杀二十几个闹事的义和团头日才平息。但局势发展令人忧虑。可是,在清廷中,在几次御前会议上,由于载满一派人的控制,持异议的大臣多哗不敢言。宣战后,局势已成骑虎,"灭洋"--实际在北京仅表现为围攻使馆、教堂--之声笼罩一切。在北京满洲权贵及附合它们的朝臣如痴如狂的气氛下,预示着局势将不可收拾。这时在朝臣中却有几个人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他们公开地与载筋、刚毅等立异,提出他们的解决时局方案。这就是袁昶、许景澄、徐用仪、联沉、立山五人。这五人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前夕,未经审讯,而被斩决。这就是五大臣被杀事件。

五大臣中以袁昶、许景澄的言行,最为突出和有力,死事尤烈,堪称与戊戌六君子媲美的爱国者。袁昶,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总理衙门章京。十八年外放安徽宁池大广道。二十四年迁陕西按察使,未到任,摧为江宁布政使。后调直隶,旋内召,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授光禄寺卿,转太常寺卿。二十六年以太常寺卿充总署大臣。许景澄,字竹贯,浙江嘉兴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大学士文祥以使才荐于朝廷,光绪六年诏命出使日本,以丁父忧未行。十年出任为法、德、意、荷、奥五国公使。十六年为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十八年俄国侵我帕米尔地区领土,景澄据理力争,维护主权不遗余力,表现出外交才能和尽忠职守的精神。二十四年,诏景澄充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侍郎,直至二十六年。袁昶、许景澄以总署大臣和卿贰身分,参加宣战前历次御前会议,在端、刚集团得到慈禧太后左袒,高倡恃拳剿洋而左右。朝局情况下,二人不俱权势,抗言直陈,又多方奔走游说,以期力挽狂澜于即倒。在五月二十日御前会议上,袁昶"力言莫急于先自治乱民,示各夷使以形势,俾折服其心,然后可以商阻夷使添调外兵"(袁租:《乱中日记残稿》)。袁昶看建言不见用,退朝又找庆王奕诉?痢⒍送踉劁簟⑷俾坏冉?言,结果是奕励"神色沮丧","荣匙之",而"端甚怒"。二十二日,他与许景澄草制一个《拟急救目前危局折》呈上,宗旨大抵与前引二十日御前面奏内容相同。该折说:"为今之计,惟有先清城内之匪,以抚定民心,慰安洋情,乃可阻其续调之兵。必中国自剿,乃可免洋兵助剿,情势显然。"袁昶、许景澄的主张很明显,慈禧和载漪。刚毅主张是"招团剿洋",他们是"剿团和洋",即坚决镇压义和团,以阻洋兵之续来。其具体方案是先清北京城内,即责成荣禄督带武卫中军,"暂关闭前三门",挑选得力将弁和劲兵,各自分队屠杀,并认为这样是很容易作到的。义和团在京城既被扼止,各国公使添调的洋兵也就无由再来了。袁、许这种主张,对义和团的手段可以说是够残忍的了,但在客观上确有其不得已和合理性,不失为一种办法。义和团自被端、刚之流招入北京后,陷入载漪、刚毅统率义和团大臣控制下,终日围攻使馆、教堂和焚杀,不再有昔日反对教会、教民欺压的反抗强暴的精神,进京后的所行已使自己走入歧途或反面,为野心家所驱使,与载滴、刚毅所为沉淫一气,无进步性可言,只能给国家带来危害。两相比较,袁、许的主张,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化险为夷之途,关系中国祸福的一件大事。

在此疏上陈约二十余日,看到"未蒙俞允施行",又上第二疏,专门申说保护公使的必要:"伏以春秋之义,两国构兵,不戮行人,泰西公法,尤以公使为国之重臣,蔑视其公使,即蔑视其国。兹若任令该匪攻毁使馆,尽杀使臣,各国引为大耻,联合一气,致使报复,在京之洋兵有限,续来之洋兵无穷,以一国而敌各国,臣愚以谓不独胜负攸关,实存亡攸关也。"这里把保护使馆的意义说得十分清楚。

接着,六月二十七日袁起又会同许景澄上第三疏,痛低徐桐、刚毅、启秀、赵舒翘、裕禄、硫贤、董福祥之流的误国,要求"先治以重典"。"其余袒护拳匪,与徐桐、刚毅谬妄相若者,一律治以应得之罪。"他们把这称为正本清源。认为这样做以后,"庶各国恍然于从前纵匪肇衅,皆谬妄诸臣所为,并非国家本意。弃仇寻好,宗社无恙,然后诛臣等以谢徐桐、刚毅诸臣,臣等虽死,当含笑人地"(《义和团》丛刊,第四册,一五七至一八八页。)于此可见袁、许忠诚无贰之苦心。

袁昶心地坦荡,居正而无邪,曾致书奕诉?粒?请劝载漪勿为祸首,说"端郡王所居势位,与醇贤亲王(奕诣,光绪生父)相同,尤当善处嫌疑之地"。意端于为大阿哥溥俏之父,应学奕谩而避嫌疑,这本无它。但该书为载漪所得,即上奏太后,后来便以此,坐以离间罪名。"

许景澄原本谨慎,因屡为外使,故熟悉外情,却因忠而见疑。五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手携许景澄衣,恳切他说:"天下数万万生灵,立见涂炭,汝不可不切言之。景澄答:"似宜而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还。光绪帝首肯而举朝皆怒许之失言。"(《义和团》丛刊,第一册,三四0页。)太后在场,见状也颇为不满,大声斥责光绪帝:"皇帝放手,毋误事。"

袁、许二人为免中国招祸,直述忠言,既为权贵嫉恨,尤为太后所不容,于七月初二日被逮捕,初三日彼处斩,初四日奉殊谕宣告天下。

其余如徐用仪、联元、立山也于八月十六日并斩于市。徐用仪,字彼云,浙江海盐人,由副贡生入赀为刑部主事。累迁至大理寺卿,历兵部、吏部侍郎,授军机大臣。甲午战争,附孙毓汶主和,孙毓汶罢,翁同和用事,主战,用仪与翁同和相忤,遂出枢廷,戊戌政变皇太后复训政,改三品衔,命在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联元,字仙蘅,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侍讲。后外任,升迁至广东惠潮嘉道。光绪二十四年摧安徽按察使,人觐改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后补内阁学士。立山,字豫甫,土默特氏,蒙古正黄旗人。光绪五年以员外郎出监苏州织造,历四任。后累迁奉宸苑卿、总管内务府大臣、正白旗汉军副都统,户部侍郎。二十六年擢户部尚书。徐用仪,曾值总署多年,稍谐外事,德使克林德被害、用仪骇曰:"祸始此矣"。见袁、许被害,他终日愤滋,极口称冤。联元在庚子事起后,于御前会议时就与崇缔(顽固党,大阿哥师傅)争论于帝前,"谓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极口称义和团不可信,使臣不可杀。且云:按公法凡杀驻京使臣,敌国必以兵报复,若战而胜当屠城。此事万不可行"(《清史稿》本传,王彦威《西巡大事记?卷首》。)立山因久典内廷,深得太后宠眷,为权贵所嫉。当联军至天津时,廷臣集议御前,载漪盛推拳民可用。立山适在侧,太后谓:"汝言如何?"立山答:"拳民虽无它,然其术多不验。"载漪怒曰:"用其心耳,奚问术?!立山必与外人通,请以立山退外兵!"立山说:"首言战者,载畸也。臣主和,又不谙外事,不足任。"载漪益仇之,因其宅邻教堂,乃中以蜚语,谓藏匿外人,竟论死(《清史稿》本传。按:有说:立山,家饶有资财,因与涧公(载们筒胞弟)争一妓,致遭诬陷。)立山,本后党,据说被监时,太后曾使人间讯照料。但,仍不能贷一死。

五大臣的被杀,固然是清廷内部顽固与洋务两派斗争的结果,是顽固派对洋务派的大反动,也应看作是愚昧狂妄战胜理智,倒退战胜进步。据王彦威《庚子西巡大事记》:许景澄奉使俄国十年,于外国情形尤为熟悉,袁昶久直总署,留心时务,徐用仪则为译署前辈,娴习政事,三人者同心协志,每议交涉事,赖其力者居多,三人为译署眉目。三人被害纯为政见之不同。袁、许被逮后,荣禄曾约同事力争,"比入对,助荣极谏者惟王协揍(文韶)一人,余皆默默不发,太后不许,令退班。荣请独对,复力争之。太后曰:”荣禄汝敢违诏旨乎?荣乃不敢复言。退曰:吾负两公矣!徐尚书(用仪)之被逮,荣相欲往约徐桐,请入谏。徐曰:”此等背国向外之人,杀一人少一汉好,吾不惟不能借同入谏,并劝公不必为请命也。荣与王协揆力争之,亦不能得。”"载漪甚至并奏王文韶为汉奸,总算在荣禄保奏下得以免究。与五大臣被杀同时,因戊戍政变被遣戍新疆的已革侍郎张荫桓也被杀于戍所。

五大臣仅因所持政见不同,或竟与政见牵涉不大,而出之于蓄意诬陷,结果被投诸狱,最后连当时的司法程序都不经过。就业一律处斩。这时慈禧在"反洋"的"狂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下所犯的错误,但是后来慈禧很快也改正了自已的错误。辛丑条约后,清廷很快颁诏昭雪五人,给予旌表。史称"五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