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李锅28》:打破老锅问到底?(一) -- 本嘉明

共:💬238 🌺1187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随感
家园 渡痴禅师片面了。儒家在近1000年也不是只有坏处

  宋儒以后,从表面上看,中国人的确缺乏进取,缺乏血性,妥协投降,精神上软弱无力。但中国人的精神核心是得到了加强的,或者说韧性得到强化。这体现在,汉唐虽然强盛,但后期免不了分崩离析和较长时间的混乱,给人一种一击而溃的感觉。而清朝的制度沿袭明朝,“外族”统治特色不十分明显,末期虽很衰弱,遭受内忧外患各方面全方位的打击,却毕竟没有分崩离析,改朝换代后还能缓过气来逐渐恢复。这一现象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强硬固然很爽,但容易折断,韧性好则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一件事情总是有两面的。如果有参禅的经验就比较容易理解,苦参的阶段是比较软弱的阶段,也是在熔铸灵魂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过,有个立脚处,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救人还不够但自救足矣。

  然后说文革,文革中宣扬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等,仔细一看,就是儒家道德的较高要求,“狠斗私字一闪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所以林彪说毛是“假马列之名行孔孟之实”。文革破坏了一般道德比如“温良恭俭让”,而竖起了较高要求的道德,也树立了唯一的偶像。这是一个“万法归一”的过程,真正的平等自主还需要后面一个步骤“改革”。改革把万法归的那个一破除以后,人们才获得完全的自由、平等。

  是文革和改革二者配合,才真正打倒孔家店的。这是一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过程。

  自由平等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它需要修行,否则只能得到一个丛林社会的乱世。宋儒直到文革就是这一修行过程的第一步。再通过第二步改革来打扫前面的痕迹,于是得到自由平等。

  参禅若停留在自由上,就是狂禅。自由平等本身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否则就没有道德底线了,社会就会走向崩溃。

  自由平等应该隐含在社会契约里面。人们应该自由自主地依据自然规律形成社会契约,自觉地按规律办事,到那一天,人们可能猛然发现,原来《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狠斗私字一闪念”等,可以是我们自发的要求,而不是外人的强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