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李光耀的回忆录(1965-2000) -- GWA

共:💬122 🌺2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也来掺和

我觉得对于新加坡来讲,硬件上优点是地理优势,缺点是国土面积极端狭小,没有纵深和资源。但是地理优势这一点其实并不突出,马六甲并非新加坡独有,所以即使大国背书,也只是暂时有些优势。

另外的优势,其实就是人才,新加坡的真正命脉其实就是不断地吸收外来人才,这些人来了之后是真正的食草动物,即使走了,也留下了自己半生的力量,其实新加坡巴不得这些人来了又走,这样只要新加坡有吸引力,那么永远用的都是年轻人,却不用养老人,如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李就此希望自己的统治阶层能够永固。

可是要吸引人才,就必须把新加坡建成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归根结底,是要能让人才在这里赚到其他地方更多的钱。而要建设一个这样的新加坡,是需要大量的本地和外来人才的,于是新加坡的经济就变成了一个信心经济:大家觉得能生活得更好菜来新加坡,因为相信新加坡未来会一直不错而入籍,而自己本身其实也为新加坡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反过来吸引其他的人来新加坡,贡献这里的经济,最不济,也能给先来的人养老。

这个良性循环其实做得相当不错,但是也有它的弱点,那就是一旦在新加坡赚钱和在自己本国相差不多,生活压力也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新加坡吸引人才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因为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有什么吸引人的亮点呢?更民主吗?更丰富的自然环境么?一旦这个正循环不能继续下去,那么慢慢的,负循环就要开始了,而且很难逆转。

所以,新加坡必须拼命维持它的吸引力,维持新币币值的稳定。现在新加坡面临老龄化,工作人口的减少几乎必然导致吸引力的降低,所以最近几年,新加坡pr和citizen的发放量都非常大,去年好像发了7万的pr,而06年还是5万,03年可能只有2-3万个,结果是最近2-3年房价暴涨,即使现在经济危机还是涨,而工资不涨的结果就是生活压力变大。但是现在引入的人口,在20年后也会老,但是20年后,新加坡时候还有空间能继续完这个游戏是个大问题,一旦开始工作人口开始流失,经济就会慢慢衰竭,会有少的人来,更多的人走,一旦有一点无法维持新币高币值,大家发现,在中国工作其实比新加坡挣得不少,生活压力也差不多,还会有多少人来呢?我相信,如果新币今天变成1:3兑人民币,明天就的有大半中国pr跑路。

所以,新加坡的信心经济,应该还是能够维持20年左右,但是对中国人来讲,如果中国不乱,10年之后可能他的吸引力就很小了,因为人都是看未来的。

最后强调一点,我无意贬损新加坡,它其实已经做得不错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