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犯错现场重组-王充是怎么错的?(整理版上) -- 人间树

共:💬4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犯错现场重组-王充是怎么错的?(整理版下)

三 另一个老王的证词

老王最后陈述观测现象的话有些难解,各家解说不一也都由此中来。

其实,这个时候,倒没必要纠缠于对老王

过掩东崖复西崖

这句话的解读,因为这话本身有问题---

不是老王喝高了,而可能是书记员喝高了,在记录时出了问题。

这位要问了,你怎么能这么肯定?

因为我有另一位老王的证词和天文学的支持。

有请另一位老王。

王逸以为:“月若掩日,当蚀日西,月行既疾,须臾应过西崖既,复次食东崖。今察

日蚀,西崖缺而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逸之此意,实为巨疑。

---南齐书-天文志。

这位老王,同样反对日食的月蔽说,同样采用了反证法,具体如下:

1

假设:月若掩日

2

推导:应过西崖既,复次食东崖

3

比较:

观测现象:今察日蚀,西崖缺而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

4

结论:假设不成立。

很明显,王逸的推理路径与王充完全一致,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观察到的,与推导结论不符的

现象,正是王充所观察到的。

(其实,王逸应该说是个楚辞研究专家,除此例外,并无他研习天文学的记录。因此,我们完

全有理由认为,此处的王逸,应为南齐书天文志作者的误记。这里的老王,还是那个老王。

王充(27——约97),而王逸(约公元89—158年)时代上来说要晚大半个世纪,这里关于月食的讨论

显然只能来自王充,王逸哪怕说了同样的话,也只是对王充的重复,而非原创。

)

五 让图片来说话

根据南齐书的记载,王逸用来驳斥月蔽说的观测现象是:

西崖缺而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

意思是说:

日食全过程中,始终只有太阳西侧被掩盖,东侧没有发生过掩盖现象。

下面是日食全过程的图像,大家在日食全过程的图像中找找看--哪一幅符合这个描述?

日全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环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偏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答案是显然的--日偏食。

同样地,现在再来体会一下王充所强调的,如果月蔽说成立,日食应该出现的现象:

其初食崖当与旦复时易处。

意思是说:

日食初期被啃的那边和复圆时被啃的那边应当易边。

初食时西边被啃了一口,复圆时就应该出现对称的东边被啃一口的情况。

这个描述,我们在日全食和日环食的全过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比如日全食图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的对比,

更明显的是,日环食全过程图中以日环食图为中心的

左右对称,完全可以说完全吻合老王的描述---其初食崖当与旦复时易处--

废话,老王企图证谬的月食进行过程本就是实际发生的事实。

而在日偏食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出现符合老王描绘的情况。

原因嘛,并不是月亮没往东边去,月亮的确去了,而且是老王以为万万不可能的那样

过东崖而独不掩。

怎么会这样?

请看新浪上的日食原理介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原理:日全食必须太阳、月亮、地球在一条直线的时才能发生。同时,月亮还必须在新生相的

位置。在日全食的时候,月亮在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中心的地区叫做本影,外面的区域叫

做半影。只有处在本影的位置才能看到日全食。

老王没有处在本影带,看不到日全食,他在半影带,只看得到日偏食,而看不到太阳东缘被月

亮掩盖的情形。

OK,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各家对老王自供的解读。

李约瑟的错误是明显的,日环食与日全食的区别仅仅在于太阳是否完全被月亮掩盖,而

由在月亮东移引起的视觉变化方面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而任爱杰的错误更明显,这是因为:

老王根本没有表达过月亮比太阳小很多的说法。

如果老王这样想,大概他会简单说:月小日大,以小蔽大,岂能尽食?

哪里会以东西移动来说事,难道南北向小圆就能遮住大圆吗?

黄晖的问题是

其初食崖当与旦复时易处

这句有误解,这句的实际意思是:

其初食崖当与旦复时(崖)易处。

意思是说,一开始西崖光缺,当西崖光复,应有东崖光缺。

所以,文中所说

今察日之食,西崖光缺,其复也,西崖光复,

本身并不构成矛盾,而是西崖光复没有伴随东崖光缺才构成矛盾。

六 总结和一些文字辩析

综上所述,我们重组出了王充掉沟的现场:

他所观察的是一次月偏食,由于观察不到

其初食崖当与旦复时易处。

的现象,他认为这无法用月蔽说来解释。

的确,在当时天文学尚未认识到本影带与半影带之分的条件下,他的质疑是合逻辑而又强有力

的。所以,近五百年之后,南齐书天文志的撰写者还无法解答这个疑问,只能叹息道:

逸之此意,实为巨疑。(其实是王充的疑问。)

可以说,月蔽说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王充那个时代,都认识到了月食的某一方面,而无法解答

另一方面。(支持者回答不了王充之疑,而王充事实上回答不了日食总发生在朔日--月亮此日

才正处太阳与地球的联线上。)这类似于量子力学之前对光的讨论,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各自

的支持者都只能解释光某一方面的性质,波粒二象性才是对光的完整认识。

同样地,只有能够充分解释日偏食现象的现代天文学,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日食的完整认识。

在这次现场重组的过程中,很有意思地发现了很多文字理解上的谬误,现逐一列举,以供大家

参考:

1 李约瑟:

李约瑟的最大问题是把

谓之合袭相掩障,如何

翻译为:

这就叫做 合袭 和 相掩障

这个错误出现在汉学功力深厚的李约瑟身上,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他把合袭和相掩障当作并列的固有名词处理,却丝毫不顾这两个名词本不存在的事实,也忽略

了整个反证法的背景。

前面说得很清楚,

故谓之食也,障於月也,若阴云蔽日月不见矣。

其端合者,相食是也。其合相当如袭璧者,日既是也。

合,袭都是状态描述,意思是重合,而掩,障都是上述状态的结果,意思是在重合下发生掩盖。

2 任爱杰

从文字考据的角度来说,这一点都没错。这是因为古书上的确没说日食的成因。是后

世的天文学家(儒者)为了给自己的理论找古代依据而生搬硬套上去的。但是这只能证明古书

没说原因,而不能证明日食不是月亮造成的。

没有儒生(至少在本文中)把“某月朔,日有蚀之”当支持月蔽说的根据使用,生搬硬套的是王充本人,

他自顾自地先树立靶子,然后搬出经文作箭,说,经书都没有说是月亮遮的,可见不是月亮遮的。

这是很不好的辩论风气,但他还就经常这样做。

比如同在说日篇里他就说:

儒者说曰:“日行一度,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天左行,日月右行,与天相迎。”

问:日月之行也,系著於天也,日月附天而行,不自行也。何以言之?《易》曰:“日月

星辰丽乎天,百果草木丽於土。”丽者,附也。

为了反对别人的说法而搬出易传的日月星辰丽乎天来证明日月附天而行

3 黄晖

黄辉认为,旦复之旦无义,应该为其。

其实,日食时天昏地岸,日食结束时重见光明,就象早晨天亮一样。

《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今天的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条日全食的记录,首先是天亮--旦。

然后发生了日全食,然后日全食结束,迎来又一次天亮--天再旦。

所谓旦复,就是这个意思,较接近于 冰释 的构词方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