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淮海战役研究㈠·国民党的命名比共产党的命名更准确 -- 双石

共:💬118 🌺57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徐蚌会战”是杜律明在济南沦陷后的计划,

他的设想是与二兵团监视中野,黄孙李向山东出击,冯治安监视华北一线。预计在十月中开始行动。当兵力展开后,蒋介石把杜律明抓去东北。而刘峙在杜走后一个多月都没给部队下过任何命令。

我实际看到的是刘峙和杜律明的相互拆台。实际上徐蚌会战并不是求杀伤敌人多少,而是利用华东野战军疲劳和弹药未及补充之时把华东野战军向后压缩一下,获得一些城池了振奋舆论的计划。

如果徐蚌会战计划得到实施。至少国民党会获得十几个县城,那至少议论上还好一点。但杜律明走后,刘峙一动不动。而当葫芦岛事情基本定下来。粟裕南下的时候。美军顾问巴达维在国防部抓住人就问你们把几十万部队分散在成千公里的一条线上是怎么回事。

而粟裕最初只想围点打援,当二兵团向东的时候,粟裕发现自己没那么多的人解决得了徐州这一快。最后新安镇胜利后粟裕才开始追击。

实际上,大淮海战役,背后是毛泽东。特别是二兵团东进失利后,国民党方面鉴于杜律明还回不来的情况下准备让白嵩喜去主持徐州,继续徐蚌会战,并把十二兵团开往徐州方向。但白为了华中的实际利益和时刻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央的考虑,扯皮一个月后终于不去徐州。也就是这段时间,七兵团完了。十二兵团被围了。

中野之所以敢全力去堵十二兵团而不顾及白的攻击,除了毛泽东的指挥和远见外,白嵩喜的热心配合也是分不开的。

本来,不管是淮海战役还是徐蚌会战,原来都没想过武汉方向的。但就是杜律明。刘峙。白嵩喜这几个人一扯皮。中共方面由粟裕而中央而刘陈邓。从指挥上就有很不同的势态了。

国民党方面,相互推委,无人愿意指挥徐蚌会战,而中共从粟裕到毛泽东个个都是主动参与。这就是天渊之别。

淮海战役下来,首功当然是粟裕。但粟裕之上是刘陈邓,中央军委和毛泽东。

而国民党方面,先是刘峙推给杜律明,完了刘峙再推给白嵩喜。推无可推的时候干脆不管,最后杜律明倒霉。

其实,南京忙什么了,国防部忙什么了?

虽然六十万打八十万是意外,但从战役的发展上看,六十万消灭八十万不是意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