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投名状》不应叫投名状 -- 猪头猪脑

共:💬22 🌺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俺回复一个以前看完后的愤怒感想吧,呵呵,

"刺马"这个故事,向来有民间和历史两个层面的演绎.前者,是由于结义兄弟之间发生了奸情,导致大哥杀了二哥,于是三弟给二哥报仇。卖点有两个,一个是“奸情”,一个是“义气”

而从历史层面看,一个亮点是张文祥刺马的壮烈和就义的惨烈,另一个亮点是“审马”的拖沓和晦涩以及后面所涵盖的政治斗争的层层黑幕。

无论从哪个层面下手,刺马都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和引人注目的高潮。但问题是,陈可辛企图同时在两个层面展开。-----这就产生了一个致命的矛盾。----如果要突出“奸情”,那么,庞青云(或者历史原型马新贻)就应该是勾搭兄弟老婆的风流人物。(当然,徐静蕾也就应该被范冰冰或者陈好之类代替,因为后两者在 “烟视媚行”方面要胜过前者很多。),----------但问题是,第一男主角是片酬一个亿的李连杰,投资方之所以愿意拿出3,4个亿,是因为,李连杰能打,所以鬼佬喜欢,也因此,回报有保障。所以,历史上进士出身的文弱书生马新贻,传说中曹二虎和张文祥的战俘变成了威风凛凛的武将,----并且,是他收编了曹二虎和张文祥。----因此,陈可辛就很难交代庞青云勾搭义兄弟老婆的情节,(还怕会损害李连杰的形象)---于是,他不得不让庞青云的奸情成为现代人意义上的互相吸引,也因此,他只能选择徐静蕾,而不是范冰冰了。

那么,既然陈可辛已经在一开头,就动摇了故事的基础,所以,为了给他的影片添加一层历史的厚重感,他不得不借用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来拔高庞青云和赵二虎之间的矛盾的层次。-----(顺便说说,历史上,为杀降事件痛心疾首的是洋枪队司令戈登,而不是被铁链拴着的痛心疾首的前土匪赵二虎,----再顺便说说,刘德华在表现这一段的时候,一如既往地过火了。)------甚至,为了显示剧中人物的档次,他不惜让庞青云攻陷了南京,------这就彻底的把他的历史片直接打到了“清装戏”的层次。---然后,他进一步地歪曲原作的精华,使赵二虎,这个本来单纯的一个带了绿帽的土匪,成为一个被兄弟出卖却还为了兄弟情义慷慨赴死的悲情人物,--------当然,这个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原作中,赵二虎始终仅仅是一个配角,但在本片中,饰演他的是香港四大天王里小母牛进酒吧的刘德华。作为香港导演,陈可辛绝对不敢用一个配角的戏份来打发他。所以,毫无必要的,给刘德华加了这样一个义薄云天的高大形象。-------于是,在李连杰和刘德华这俩个高大典型下面,刺马案中原来顶天立地,熠熠生辉的张文祥,这样一个历来都浓墨重笔描写的大英雄,已然没有了发挥的空间,他被一个娘娘腔的金城武来演绎了。

金城武是一个俊男,而且这也不是他的错,但他的个人气质和张文祥的差别简直不可以道里计。----但是,为了吸引大批无知的年轻女生,尤其是日本市场的无脑少女们,陈可辛,为了票房的保证,需要这个花瓶。也因此,我们不得不忍受,金城武笨拙的演技和奇怪的配音。------但忍无可忍的是,刺马的高潮,也就是张文祥在大军云集的校场之上,干净利落的刺杀马新贻,并慷慨就擒的壮烈场面被演绎成了片中李连杰展示武功和金城武表现无赖的情景。--------而熟悉港片的观众,更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姜午阳刺庞青云这一段,实在是港片里最滥情,也是最常用的桥段。-----也因此,不免让人感叹陈可辛一到了关键时刻,便不自禁地漏出了他来自香港的出身以及他个人才气的有限,-----也最终,使一个精彩闪光的刺马案彻底沦为了一个企图面面讨好的商业片。------这样的片子,是不可能留传后世的,----虽然我们能看到陈可辛的努力,和精致,比如徐静蕾被杀前的絮叨。----但,他为了编剧,而践踏了历史。为了演员,而牺牲了角色,为了投资的回报,牺牲了戏的本身。所以,他成就了一个笑柄,那就是陈可辛的《投名状》。

顺便说一下,里面演何魁的那位演员很劲气。表演上,很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