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70后,80后中国人的历史责任——硬吃高房价夹生饭?! -- 散仙在飞

共:💬137 🌺21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拼图块之【文摘,房地产不服务民生必屈从官本位】

分析得很深入,俺同意该文的分析过程,但不太赞同其结论:

...房地产业必须在一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制度中发展,并严格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权力边界。只有如此,房地产业才能在一种规范健全的政策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类交易障碍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暴利才能得到最有效控制,产业利益和民众权益也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

俺倒是觉得,要想实现“产业利益和民众权益也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

善政 + 市场 ,缺一不可

因为“炒房团”就是市场行为,

而绝大部分中低收入民众是搞不赢他们的...

------------------------

毕舸:房地产不服务民生必屈从官本位

2009年07月03日 毕 舸

上海塌楼事故揭开了官商勾结的又一层窗户纸,而更多的类似真相还在披露进行中——— 郑州因为“替谁说话”而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涉案开发商股东为官员家属。(《楚天金报》7月1日)

以房价为表征的房地产领域之所以积重难返,就在于商业资本对市场局势的判断与民众舆论对权利保障的需求之间,中央调控走向与地方行政力量自我考量之间,形成明显角力。透过今年以来各地房价回潮以及陆续暴露的官商腐败丑闻,公众焦虑不由挂上心头:我们的居住权何时能圆?

追溯房价飙升的源头,当可发现,一种互为因果的悖论可能正是焦虑形成的源头。应该看到,目前土地由政府垄断供应的“招拍挂”方式相对于“协议出让”方式虽然有利于防止权力寻租,但是却导致了住房成本的高不可攀。这种方式片面强调了土地的经济属性,而忽视了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开发的社会属性及社会效益,忽视了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开发对于城市面貌和文化的影响,因而湮没了房地产开发事关民众切身利益这一基本事实。

对于这种“地块争夺”的土地供应方式的质疑,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庞大而深刻的中国住房模式的反思力量。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与之相关的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却选择刻意回避,依旧纠缠于“卖地生财”的路径倚赖中。

房地产不服务民生必屈从“官本位”。尽管近年来中央开始大力调整房地产领域的产品结构,强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准公共产品,却受困于前些年不少地方廉租房建设严重欠账、经济适用房因监管不力导致的定位变异等弊端。究其原因,从大的层面而言,为了维护地方利益,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地方政府有发展经济的政绩压力和以房地产涨价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利己动力。从小的角度观测,由于某些地方政府过度介入房地产领域,形成从城市经营、土地征收、招竞标拍卖、税费调整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控制,导致权力过大下的行政干预冲动、利益扩张冲动,某些实权部门出现日益明显的“类公司化”倾向。

房地产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商品,同时也具备资源稀缺以及自然垄断的两大属性,如果公共监管者再丧失了中立立场,其垄断收益就拥有无限大的想象空间。出让土地的资金归地方政府管理,并不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因此土地出让价格越高,有关方面“获利”越多。而在房地产市场中,主管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掌握着从土地供应量到价格背后推手的绝对主导权。那么,公权部门就不仅承担着监管调控房地产价格的责任,还在事实上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利益相关方,形成“官本位”与“商本位”的合谋,将民生权益搁置一旁。

综合来看,房地产业必须在一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制度中发展,并严格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权力边界。只有如此,房地产业才能在一种规范健全的政策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各类交易障碍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暴利才能得到最有效控制,产业利益和民众权益也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