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五月的南开大学 (1) -- 小赵

共:💬50 🌺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开除是因为政治压力

北洋政府要求的。

给奖学金是因为严修喜欢周恩来。似乎打算招婿来着。

一九一九年三月,周恩来得知南开学校即将创办大学部的消息后,决定回国学习。临行前,他把《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书赠给南开同学张鸿诰,在附言中表示:“返国图他兴。”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全力参加运动,并且逐步成为运动的领导核心,九月十六日觉悟社成立。在此前后,九月八日,周恩来注册入学,学号是六十二号,进南开学校大学部文科学习;九月二十五日,周恩来出席南开学校大学部的开学典礼,大学部设文、理、商三科,学制四年,学生共九十六人,教师十七人,周恩来为该部的第一届文科学生。稍后不久,大学部决定改名南开大学,并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召开南开大学成立大会。周恩来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南开大学的第一期学生。这就是周恩来提到的“名义上进了大学一年级”。为什么说“名义上”呢?因为周恩来当时领导学生运动,“没有好好读书”,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周恩来等四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赴直隶省公署请愿,竟被拘捕。羁押期间,周恩来被南开大学开除,他的学籍直到西安事变之后才由校长张伯苓亲自宣布恢复。南开大学是周恩来以正式在校生身份就读过的唯一的高等院校,这一身份最多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

一九二○年七月,周恩来出狱。为进一步探求救国真理,经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推荐和资助,周恩来决定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留学考察,从一九二○年十一月到一九二四年七月回国,周恩来在欧洲度过了四年的岁月。他先后到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所谓留过学,但是从来没有进过这些国家的大学之门”(周恩来语)。一九二一年一月,周恩来准备投考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因入学考试在秋天,他在法国巴黎的阿利昂法语学校补习法文,后又转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镇继续学习法文,还在雷诺汽车厂做过工。但是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迫使他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特别是一九二一年春,周恩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从这时起,他开始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也就是说,他自己主观上已经不准备象普通的学生那样考个大学,安安稳稳读三四年,然后找个谋生的工作。象张若名,后来不问政治,一门心思在象牙塔里苦读,获得博士学位,但周恩来没有走这条路。他没有参加爱丁堡大学的入学考试,此后也没有报考过其他高等院校,他的学生时代无形中划上了句号。他参加领导了争取勤工俭学学生到里昂中法大学入学的运动,参加筹建、领导青年团旅欧支部,他撰写了大量通讯寄回国内,介绍欧洲情况。他把“研究主义”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周恩来在欧洲四年,没有弄到一纸文凭,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虚度光阴,自暴自弃”,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抉择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周恩来当时象张若名那样选择读书,那么中国或许会多一个无足轻重的博士,又会少一个举足轻重的领袖

外链出处

可以看出周恩来旅欧期间,基本上是没有收入来源的。既没有大学奖学金,也很少去工作。主要精力能够投入到政治活动上,去四处考察,基本上依靠的是南开给的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