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上海经适房后面的阳谋 -- 数字通信

共:💬152 🌺6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上海经适房后面的阳谋4

股市楼市的事以后有机会接着说

咱们接着2往下讲

所谓城市,都是移民构成的,只不过有的城市移民历史长点,有的短点。移民为什么愿来某个城市,因为能在城里赚钱享受。上海要扩张,首先要有吸引劳动力的产业,以及发展产业的条件。这个说详细了能写书了。方便起见,我们假定上海有能力为很多人提供工作。

所谓城市,也是公共资源和财富的集聚,这种集聚效应越是市中心越明显,即使是美女也愿朝高层次的地方跑。某地公共资源越充沛,该处居民的生活条件就越好。但是在移民城市,外面人总想进来体验美好生活,里面人不想放弃既得利益。人人都想在市中心生活工作,一来二去的,这市中心的生活成本就上升了。

所以,在市中心生活的人,得比普通人要更有竞争力,必须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来补贴高昂的生活成本。离开市中心远的地方,生活成本低,居住在那得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就较少。这里的中心,倒不一定是地理上的中心,而是社会资源的中心。当然这只是一个统计平均的概念,有档次的老板可能还不在乎你的市中心。

创造价值高,生活水平高的人,一般都从事高收入职业,能创造高级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多了,把人伺候的更舒服了,能吸引更有竞争力人的来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促进产业发展,市中心的成本生活也继续上升。反之,生活水平低的人,消费能力也低,享用的社会资源也少,当承受不起生活成本的上升后,只能搬。

这事情很好理解,比如一个高档小区,门口保安一个月就收入2k,开口有事没事就来句can i help you。装个空调都能收好几百。您还别嫌贵,便宜了人家业主还不满意。其他诸如物业啊,卖披萨啊,物流啊,特别是停车,都能收很多钱,周围再开开高级幼儿园,高级洗浴中心。既创造工作岗位,又能提高财政收入。用时髦的话讲: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不过这地方如果不是高档小区,而是一棚户区,旧区,老石库门区,还指望有保安?还收停车钱?一毛都没。每次下大雨政府还要忙着排水,用电高峰往往断电抢修,钱收不上来半个,还得倒贴。你如果是政府会咋办,改造成高档小区呗。如果这么想,恭喜你,你已经思维上和利益集团接轨了。。

在市场自由和迁徙自由的条件下,有竞争力的移民被吸收进城市,没竞争力的移民被迫离开。这样一种不断淘汰不断更新的过程,能极大地刺激城市的发展,深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按理来说,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也应该遵循上面的逻辑发展。但是呢,tg来了。

经过几十年,tg下的上海有几点改变,一个是户籍制度,使得上海不再是完全的移民城市了。第二个是,房改,让上海大部分人有了不动产。即使没经历房改,上海居民也有居住的权利,这种权利还不能被剥夺。这是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给上海市民的大馅饼。

户籍制度的缺点么,除了设门槛阻拦有才的人进入上海,更在于为竞争力弱的部分市民提供保护伞。好的进不来,差的继续混。城市就朝僵化发展了。我这里不是说俺们家乡父老懒,实际上大学里上海生源很多都很优秀,只不过林子一大必然有区别,整天拿着政府救济打麻将的大有人在。很多人说外来人口抢了上海市民饭碗,何尝又不是上海市民占着xx不xx呢。。我真是上海人的叛徒。。

资本主义国家过去城市发展扩张没什么包袱,因为很多市民都是无产阶级,租金一高无产阶级们只能朝外面搬。留出来的空间改造升级让有产阶级有闲情从事文艺科技等等~~,资本家和政府合作的很happy。

本来上海也是无产阶级居多,但是几十年摇身一变,居然都有了不动产,这就不好办了。

市民的房子自己住的很高兴,地方小是小。但是精明的上海人一想啊,出门就是南京路淮海路,方圆5里之内n多三级甲等市属重点,乘xx路做几站就到了工厂,平时没事去去人民公园拍怕照。虽然市郊的房子很大,但除了房子大啥都没有,所以咱们就不搬,除非你政府开高价。以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就是说这个现象。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强占地强拆迁。上海历史上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很少。这就是上海人民政府心不够狠不够成熟的地方,虽然肚子里坏水不少,但真下手了,就软了,比起山西黑煤窑地方政府的手段,那还差点。

一面是GDP要拉动,一面是那边乱开价,上海政府只能忍了,出高价旧城改造。好在最早改造的地都是黄金地段,投资很快能翻倍收回来,政府不亏。但是黄金地段少,旧区改造不能都那么整,你要全包了,市府连公务员吃饭钱都发不出了。理想中的方案是居住条件差但有点钱的居民自己购买商品房。市区的买不起,那就买市郊的,这样也是一条路,将来城市发展了这批人肯定是赚的。

那年月上海政府还很单纯,一心想深圳不过是政策好,现在政策咱们也有,发展速度肯定一日千里。市民不是觉得新区交通不便么,造桥挖洞呗。觉得基础教育不好,咱就把小升初取消了,拖4年,加大初中投资,而高中很多改全市招生。市民觉得房价高了,装修贵了,上海政府一看,其实一点都不贵啊。这是买房子哎,又不是买豆浆油条,就不能忍点么,你看人家美国人民,没钱借钱住,我相信你们的消费能力。总之,kfs我忽悠来了,基础设施也上了,就等人来住了。

上海政府很傻很天真地盘算着。但事实是,上海市民大锅饭年月过多了,天天只指望政府买单,要让自己花大部分积蓄(注意,还不用贷款,只是积蓄)买房子住市郊,门都没有。所以98年那会kfs度日如年,这边被政府忽悠了花了高价买地,那边房子没人买。

90年代政府虽然市郊开荒勾引kfs整了很多地,修了很多路,90年代周围的县统统改成了区,规划也做好了。但是城市扩张速度相对还是很慢,要不是动拆迁,很多小区根本没人住。90年代上海的城区也就从内环扩展到了中环外一点。至于外环,那时在人们印象中和乡下没啥区别。这个速度,不要说和南方比,比北京都慢。现在有人抱怨上海政府过去房子建的少,冤啊,其实90年初开始房屋建造面积年年都是大幅增加的,持续快20年了。

那个年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百姓比政府手里牌多,儿女还小,自己赚的钱先存着,你政府能把我咋地。政府牌比百姓少,看在党国的份上,只能靠蓝印户口拉kfs兄弟一把。总之,政府怒了,不在单纯了,人善被人欺,nnd咱们走着瞧。(待续)

通宝推:面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