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可笑的所谓“09最牛满分作文”及批判”有感 -- 飞马

共:💬54 🌺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不是算比例的问题

这需要看问题的性质. 如果是抄袭, 一处就够了. 如果不是抄袭, 十处八处, 一百处又如何.

该生的问题主要分两种, 一个是直接引用, 一个是略加变化. 总的来说, 我是不赞赏他的手段的, 我不是反对引用和化用, 而是他的这个手段不高明, 容易让人鄙薄.

相反, <荒原>上的直接引用和化用, 绝对不比该生少. 而且, <荒原>上不但有引用一句, 还有连续引用数句, 而且还是非英语. 暗处的那就更多了. 要知道, <荒原>采用的所谓mythical method, 具有大量的古今并立的文学手法, 诸多文艺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尽管<荒原>存在大量的引用, 却完全是艺术允许的. 我没有对该生和<荒原>进行统计, 其实这种统计是无意义的, 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文学艺术上的东西, 哪里是目前的计算机算法可以决定的呢.

其实不只是诗歌, 议论文还不是一样, 引用一个名人名言, 说不定还会给你加分呢. 当然, 议论文引用的话一般是要写明"某某说过", 但是诗歌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你一般不好在诗行中间来个"某某曰"(当然这个例子也有, 附在后面)只要不太过分, 也就那么回事了.

陶源明有诗云:

先师有遗训,

忧道不忧贫.

其中"忧道不忧贫"就是孔子的原话.

其它中国诗歌里面的直接引用, 我想应该还是有的, 我一时想不起来, 我记得的也不多就是了. 除了诗歌, 其它的文体里面, 直接引用却不加说明的, 恐怕要更多一些. 归根到底, 汉语里面前人的许多成语, 佳句, 其实是鼓励后人直接使用和化用的, 这是一种文明继承的方式, 可以是语言一直"活着". 也许我讲得太远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