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保加利亚通史【第四次校对完整版】 -- 生命之歌

共:💬39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二卷 保加利亚人到来之前的保加利亚(第一部分)

保加利亚的历史非常悠久,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她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保加利亚正处在欧亚交界处,多种文明曾在这里产生过激烈的碰撞,因此自远古时代起这里就是一个文化的交叉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保加利亚人真正研究自己本国的历史的时间相当之短,仅仅一个世纪而已。究其原因是19世纪末之时,保加利亚才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开始进入独立建国阶段。有人说:一个国家历史研究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取决于本国近代史开始独立时代的早晚,保加利亚正好就是这个论断的最好反映。当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和下臣想尽一切办法使巴尔干诸民族忘记本民族的辉煌历史。他们利用高压政策,造成有些保加利亚人甚至只知道自己的家谱,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曾经独立,这是多么的可悲!保加利亚人真正研究自己的历史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那时随着大量考古遗迹的彻底发掘,人们才知道保加利亚不是一个文明的后进区域,相反五六千年前的保加利亚人创造的辉煌一点都不次于希腊所创造的辉煌。让我们看一下现在,保加利亚的文物出土的绝对数量已经成为欧洲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的第三大国家。甚至连法国和德国的出土文物数量都难以望其项背。

当今时代,大量关于保加利亚史前时代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问世,同时考古学家们也在铁铲的帮助让大量考古证据重现于世。让我们慢慢揭开保加利亚这个国家的历史面纱,把她神秘的一面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保加利亚与巴尔干其他地方一样,经历过诸多时代。我们根据考古遗迹可以把保加利亚土地上的历史细分为: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20000年前)、新石器时代(20000-10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时代(10000年前-前3000年)、凯尔特人与色雷斯人的时代(前3000-公元前后)、罗马统治时代(公元前后-6世纪)、斯拉夫人时代(公元4世纪-7世纪)以及保加利亚——斯拉夫人时代(公元7世纪以后)。实际上我们主要讲述的只是最后一个时代,但我们也不能把这一时代形成之前的历史丢掉,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环环相扣的。追本溯源是有益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今日的保加利亚的。

据考古证据显示,保加利亚最早出现人类是在10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当时欧洲除西班牙外的其他地区基本全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从比利牛斯山到高加索山一线,冬天几乎可以占到一年的一半以上,动物们只能在洞穴中生活。让我们把视角对准巴尔干山脉——这个常年冰天雪地的地方,就可以发现保加利亚现存最早的人类遗迹——尼安德特人的遗迹。在巴尔干山脉有大量洞穴,在几个重要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燧石刮削器、三角形石刀、锯齿状器和小型手斧等。据考证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已经掌握了修理石核技术(搂挖技术和盘状石核技术),与这些石器并存的还有大量动物骨骼化石,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由于技术的革新,尼安德特人的狩猎成功率很高。除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窝棚和炉灶的遗迹,更重要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骨针,我们可以放眼遐想一群爱美的人已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因为与此相似的物品是首次在法国穆斯特洞穴中发现的,因此人们把这种文化定名为“穆斯特文化”(Moustier),制作的工具也就跟着叫做“穆斯特型”工具。由于该时代年代过于久远,造成发现的遗迹相当少,但依据这些却可以肯定:从这个时候开始,保加利亚的人类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距今大约在3、4万年之时,一批新的人种从南方迁移到保加利亚,这些人是现代人直系祖先的一支,即晚期智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远远超越尼安德特人的石器装备。他们把保加利亚的文明环境焕然一新,推进到磨制石器的时代。在一些洞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端刮器、吻状刮削器和各式雕刻器等,更令人惊异的是骨锥和弓箭的出现,它们一下子丰富了原始人的生活,让制造武器成为可能,人们狩猎不再像过去那样艰难,效率大大提高。与此相伴的是岩画的大量出现,虽然至今为止保加利亚也没有发现像法国考古发现的那种抽象美丽公牛形象,不过现在所发现的岩画线条都极为优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也说明了人们已能把内心的东西充分发挥出来。与其他早期文明一样,在保加利亚也发现了刻画鲜明的小雕像,我们把它定名为 “维纳斯雕像”,其实准确说就是孕妇的小雕像,所以也有人叫它“丰产之神”雕像。在同时代的西欧、近东也有很多相似的古代文化遗存,考古学家们把这个时代的文化统称为“奥瑞纳文化”(Aurignacian culture),此文化以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图卢兹附近的奥瑞纳克山洞而得名。

距今1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地质时代进入全新世。此时大量动物灭绝,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美丽现代动物。植物则从冰原和冻土地带获得解放,大量针叶林和阔叶林植物出现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温暖的气候促使动植物都逐渐北移,“奥瑞纳文化”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时的人类遗迹更加明显,削制磨制石器大量出现,另外在保加利亚还发现了巴尔干最早的偶像女神崇拜和护身符,它们的身影现在都已经转移到索菲亚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让我们把时钟拨到7000年前。这个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和使用工具的改变,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开始定居生活,村庄也逐渐出现。此时的人们驯化了牛、羊和猪,并且出现第一次农业试验,小麦第一次出现在欧洲大陆。据现代考古证据发现,保加利亚当地几乎所有小麦都属于亚洲的舶来品,与新月地区的小麦属于同一品种。但因为气候的不同,小麦也慢慢变得稍有不同,我们把这些变异种类的小麦叫做独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他们可以说是来自于巴尔干野生小麦与亚洲小麦的杂交品种。在该文化时期,保加利亚本土首次出现球腹长颈的瓶与罐,我们又称其为梨状瓶。其中的较精致者已有简单彩绘,在此基础上保加利亚先民又发展出了四足的钵形陶器。20世纪中叶以前这种文化曾被定名为“斯塔尔切沃文化”(starevo)时代,其来源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斯塔尔切沃遗址。但现在“卡拉诺沃文化”(Karanovo)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正式名称,卡拉诺沃位于保加利亚东南部新扎戈拉城附近,这里的文化堆积包括新石器时代、红铜时代和青铜时代各阶段。经过测定其年代约从公元前第6千年中叶至前第2千年。最早的发掘工作是由保加利亚考古学家米科夫和格奥尔吉耶夫于1936和1947~1957年进行的。

继“卡拉诺沃文化”之后的是前期线纹陶文化(多瑙河文化)和后期温查文化,线纹陶文化是以多瑙河畔的线纹陶得名,而温查文化则得名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附近的温查遗址。在这个文化时期,耀眼的光芒突然显现在保加利亚:

那么这些光芒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报道:

1.1961年在罗马尼亚境内温查文化的塔尔塔里亚遗址发现了3块刻有图形的泥板,图形略近于两河流域苏美尔的早期象形文字(即苏美尔文字),从而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认为,从时代及地理位置看,这3块泥板的图形,似不可能受苏美尔的影响,很可能是在当地产生的。保加利亚原住民则比罗马尼亚人走得更远,6000年前不仅仅有泥板,而且出现了记录一年天像变化的历书。这部历书发现时是刻在陶制炉体周围的,从左至右,分成许多纵行,行距之间标月亮圆缺记号,以圆缺的三十天周期为一个月,并以赭红色在空白处标明全年为十二个月,一年为三百六十天。与一年差距的五天由灵巧的工匠们在炉子穿眼处作了五个记号,以便于与下一年循环相连。历书将十二个月分三个季节,同古埃及历书体系相似,而且时间也与其不向上下。

2.2007年9月5日,保加利亚考古队在瓦尔纳附近的普罗瓦迪亚市郊发掘出欧洲最古老和最大的史前盐场,其最早开采时间可以上溯至7400年前。同时在该处还发现约30个保存完好的黏土容器,制作工艺相当精良。经测定这些黏土容器是用来过滤海盐的,主要造作方法是首先在内部放满海水,之后进行晾晒,储存在这些黏土容器中的海水经蒸发后,析出的海盐经由容器底端的孔倒出,海盐便被分离出来。

3.1996年,塞尔维亚布洛克尼克遗址,考古学家发现6700年前的铜矿遗址,把欧洲人冶炼技术的出现年代提早了500年。在此之前,欧洲最早的铜矿是在黑海海滨的瓦尔纳,距今约6000年。

从上面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保加利亚人仅仅是在一登场时就与众不同,保加利亚的原始居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因此我们可以大声地说:保加利亚是早期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之一!

该文化时代保加利亚主要是农民,但这些农民却并不完全是定居的,他们经常到处迁徙。从爱琴海边到多瑙河两岸,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从考古学家挖出的使用器具来看,那些人虽已开始定居,但由于终年的酷寒天气,只能以狩猎、捕鱼或饲养家畜为生,耕种土地成为了副业。因为是副业,耕种法便一直处于原始状态,即一块地只用一次,下一次用另一块地。这种浪费土地的耕种法,造成经常要到处迁徙寻找新的处女地。也正因为这种耕种法让保加利亚的原始居民周期性小规模迁徙,与巴尔干诸地区的人都有了联系,他们各自所发展起来的生产生活技术也到处互相交流。不久,由于人口的大幅增加,人们很难再找到好的处女地,生活方式便开始朝定居发展。多瑙河平原地区的居民首先走向定居生活,他们建立永久性农庄,由于在同一地点不停的改建,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土丘和围墙。在南部城市新扎戈腊附近的卡拉诺弗遗址就是这种农庄的典型。在该遗址处我们共发现五个居住层,根据碳十四测定人们在这里连续居住至少1200年。因为定居成为普遍,区域性文化也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原始的保加利亚一步步走向繁荣的时代。

我们现在知道,保加利亚进入了铜器时代相当早。主要原因是保加利亚天然的铜矿充足,并不需进口铜矿石就可以进行冶炼。这段时期的保加利亚原住民冶炼的器具包括武器,也包括饰物,从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和质量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保加利亚已经出现大量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增多带动了村与村之间的简单交换,大量交换的结果就是货币的产生。那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开始使用货币,这一证据发现在保加利亚山区,考古学家居然在山区发现了来自于地中海的凿孔贝壳钱币。不过有件事还是令我们觉得怪异,那就是虽然交换已经发生,但保加利亚原始居民内部竟然没出现阶级分化的迹象!因此我们只能认为他们还处于母系社会末期。

索菲亚博物馆展出了大量这个时代的各种用具,从这些用具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几乎所有用具都具有回纹或螺纹装饰,特别是雕像和陶瓶这一现象更是明显。比如在瓦尔纳附近曾经发现一座小雕像,雕像是用一个大肚子花瓶来塑造一个端坐的女性。花瓶的头部特别用贝壳嵌入,以表示该女性的眼睛,而瓶身上绘有大量的螺纹图,借以代表她所穿的衣服,或者就是直接代表她在身上的刺青。这件东西很可能是祭祀之用,用以表现古人对生产力的追求。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件玩物,是给小孩子玩的。

除物质生活的丰富外,农业也有了长足进步,此时外来的农作物被大量引进。比如小麦已经分化成两粒小麦和硬粒小麦。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的定居,可以对耕种技术进行改革,因此耕种技术也逐步完善化。狩猎和渔猎虽然仍旧是一些部落的主要营生,但因为已经有农业部落和渔猎部落之间物品的交换,渔猎部落也能享受到地上的产出。保加利亚最早的房屋也出现于这个时期,这些房屋四壁是用泥巴砌成的墙,屋中间有一个圆顶炉灶,用以烘烤食物。跟据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判定他们在屋内使用的是木制器皿,不过木制器皿极易被腐蚀,随着时间都已风化殆尽,当前博物馆里展出的只有这些木制器皿的粘土仿制品。

公元前2500年左右,俄罗斯南部草原游牧民族开始进入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的早期部落文化时代结束。移民时代正式来临,一场新的变革迫在眉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