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写在罗京谢幕之后 -- 萨苏

共:💬75 🌺27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ESC前途不大

尽管现在有报道说可以在不损伤胚胎的情况下得到esc。但是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已经没有办法获取自己的esc了,这是一个对于esc应用化的很大限制。举个例子,正是因为BMSC不好搞,才去找脐血干细胞,而且很多时候,生了病体内就没有可以用的细胞了。当年炒得沸沸扬扬的脐带血干细胞库就是为了给白血病患者做一个备份,很多年轻父母都给自己的孩子保存了脐带血。脐带血干细胞库没有宣传的缺点是,脐带血中的干细胞数量较少,只能保证14岁(左右,这里记不清了)以下小孩子的移植成功,此外如果出生时没有保存,患者仍然需要寻找配型。 想象一下,如果ips可以定向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而且小鼠模型验证没有副作用及癌变倾向。那么只需要取一点自己的口腔上皮,再也不需要寻找配型,再也不用考虑GVHD,这是件多美好的事情。

至于什么机制。。 只要能用,这些事情以后再说。

去年Eric Lander有一篇系统的比较ips和es细胞的表达谱的文章,两者有不小区别。我个人的感觉可能是在oct4, sox2, nanog的核心系统之外,可能还有一些次核心的转录因子在起作用,可能是调控染色体结构的分子,也可能是mirRNA。这些都是枝节了,不影响应用。 加入小分子compound有可能提高诱导效率,参见去年的一篇nature和今年dingsheng的cell stem cell。如果不加的话,对于治疗来说,千分之一也已经够用了。这些可能在商业上有重大价值,但是在学术上并不重要。

用蛋白诱导ips,和加入compound诱导ips这两个关键突破都是dingsheng做的, 希望他是诚实的。

总而言之,我对ips的应用化抱光明的态度。哲学问题? 先满足生存需要再说。

至于接下来的理论突破,可能再拿一个,也可能不拿。关于胰岛素不是拿了n个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