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跟随徐小周解读《内经》1 -- 木瓜琼琚

共:💬3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跟随徐小周解读《内经》2

我们现在该怎么用现代语言去诠释《黄帝内经》,我个人认为,诠释不了。你想学习《黄帝内经》,你就得去学古汉语,你先去理解古文每一字的意思,然后你就能跟古人沟通了。你把这些东西翻译成大白话来讲,最后,就好像拿中国话来翻译那个外国诗,或者把中国诗翻译成外国话一样,没味,没了神韵。我们先讲这句“生而神灵”,是讲这个人生下来就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佛教,说起释迦牟尼佛,生下来就脚踩莲花,站起来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了两句话:"天下地上,惟我独尊。"印度人撒起谎来看来和我们没什么两样,历史上有很多同样的记载,其实不过都是在渲染生命的神奇。

我们中国人总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都喜欢把外来的宗教顶礼膜拜,忘了我们自己同样有这样伟大的人,有这样伟大的学问,同样在诠释有这样的使者带来了这种上天的信息,告诉你天地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黄帝。所谓“黄帝生而神灵”,他生下来就拥有天赋的与天地沟通的本领。是通神的,什么叫“神灵”?我们现在说什么叫“神灵” ? 什么叫“神”?

所谓的“神”是所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集合。仅仅是唯心的吗?其实也是唯物的。比如说什么叫“神”,你看,市场上所有人都作出了买股票和卖股票的决定,结果,你就看到股票的曲线有升有跌,就好像有人画出来一样,今天就涨了又跌了,但是,所有的涨了又跌了并不是某一个人画出来的,而是所有人根据自我独立判断而出来的一条曲线,就好像有一个人在画,我认为,它其实是一个比喻,它实际上是把所有人的所有共同力叠加到了一起,呈现出来的一个形象,这是我对神的理解。

有这么一个故事,也是禅宗的一个故事,它讲的风动,幡动。两个小和尚在讨论,看那个旗幡在飘,一个小和尚说:“哎,幡在动。” 另外一个小和尚说:“不是幡在动,是风在动,是风吹幡动。” 然后第三个小和尚说:“是地球自转产生了风。” 那么又来了第四个小和尚问,“谁让地球转?”回答说太阳。最后和尚们的老师就出来了,说:心动。

那什么叫“心”?心就是神。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和“神”是同义词。所以说,我们说的这些物质,还有它的运动,推到它的基点,推到它的原点,也就是“零”。那个“零”,我们给它个名字,西方人叫“God”,叫“造物主”,我们叫什么?

我们叫“神”。你查一下《说文解字》,“神,引申万物者。”所以它右边是一个“申”字。

天地万物都是从那儿过来的,引申万物者,或者你翻译成英文,Who created everything,你翻译呀,造物主。他们都说我们中国是无神论,我说我们中国人是有神的,中国原来就叫“神州”,是神所眷顾的地方,中国人生来不是没娘的孩子,可是,我们中国人都把神给忘了。

神,是创造万物的那个什么什么。神是天,灵是人。你看繁体字“灵”字怎么写?上面一个“雨”,中间三个“口”,底下一个“巫”, “靈” ,想起来了吗?

这个“巫”,就是我们现在鄙视的那个“巫婆”、“神汉”的“巫”。我告诉你,“巫”,其实在中国古代属于最高智慧分子。

可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的最高智慧分子踩在现在的脚底下,一说起“巫”来都带一种恶毒、贬义的词在说“巫”。

一说“灵”就离不开“巫” 啊!请问:什么叫“巫”?“巫”的上边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是沟通天地的,这边这人代表活人,那边那人代表死人,它是沟通天地人鬼的那个灵媒,那个媒介,这叫“巫”。

能够跟天地鬼神沟通的人,绝对不是一个人为意识很强的人,而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很有第六感的人。你想想看,这种功能男人具备还是女人具备?

真正的巫,都是女的,一说巫,都是女的。男巫,男人后来慢慢也开始有这种本事,男巫叫“觋”,就是一个“巫”字边,底下一个“见习”的“习”,所有的男巫都是跟女人学出来的。

见习的见,叫“巫觋”,先有巫后有觋。所以巫是这种,回到我们刚才说的特异功能上,这种人是有这种特殊本领的人。当一个巫,通过三个口念咒语去祈求下雨,而雨真正下来的时候,这个状态就叫“灵”,我们说:“哎呀,真灵!” “灵验!”这个叫“灵”。

用西方话讲就是“It work.”“生而神灵”,就是说,黄帝一生下来,虽然他是一个男的,但是他有与天地鬼神沟通的本领,这叫“生而神灵”,我们说小孩子生下来聪明不聪明,机灵不机灵,也有这里面的成分在。但是,他(黄帝)这个聪明是个大聪明,不是小聪明。这就是我们讲的是“慧”不是“智”。

这里“智”和“慧”有什么区别?

“智”和“慧”区别很大,但现代人都不讲这个区别。但是,我告诉你两个成语就知道它有这个区别,有句话叫“急中生智”

“慧”怎么说?“静极生慧”。前面一个是着急上火时候迸发的灵感,一个是在极度安静无欲无求状态下迸发出来的东西,两个境界完全不一样。

再深入一点讲。“智”不带心,“智”不动心,不动神,“智”是知日,“知日”是讲,“智”是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像一个明晃晃的大太阳挂在那儿,咱们在讨论它,除非你是瞎子,长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就是说肉眼凡胎的人都可以讨论的学问,叫“智”。 而那个“慧”,首先它带心,只要带心的东西都通神。而且,它上边是两个“丰富”的“丰”,这两个“丰”意味着极大丰富、不可想象的内容,没有穷尽的。中间的像“回归”的“归”字半边的,它是一种哲学,会拐弯的东西,就像我们讲“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它到极致的时候会拐弯,而不是像研究“智”的学问,简单如1+1=2,2+2=4,无穷,无穷无尽,但是研究到“慧”就告诉你,多了不好,太强势了也不好。守拙挺好,抱朴守拙挺好,你要是按“智”那个学问理解就觉得这是一个“傻帽”,可是按“慧”的学问角度来讲,

哎,高人啊。

刚才我们讲到了“生而神灵”,神,是指天神,是引申万物者,让这个世界动起来的那个叫“神”,西方人叫God。中国人讲“心”和“神”是一致的,引申万物者也是指“心”,所以说风动、幡动、心动,是因为心通神。 “灵”,繁体字的“灵”,上边一个“雨”,中间三个“口”,下面一个“巫”,祈求下雨,如果能把雨祈求下来,It’s works,那就是“灵”了。当年的黄帝刚刚出生的时候就“生而神灵”,第二句话叫“弱而能言”,什么叫“弱而能言”?

“弱而能言”,这个“言”,可不是随便胡说八道,不是小孩子咿呀学语。我们讲求做人,儒家讲,立德、立言、立功,三立,(如众人皆知的马三立。)古人起名字,不是《道德经》就是《四书五经》,马三立,就是这个三立,立德、立言、立功。我这个意思是说,既然儒家把立言当成一个人生的一大任务来做,所以是说这个“言”不是胡说八道,也不是随便说话,聊聊天,而是能够出口成章,讲出一些非常经典的话来。

所以,我们中医讲,古代很多的书是不著文字的,叫口传心授的,而这种口传心授传出来的东西,都是现在落实到《黄帝内经》中的那些被我们看成是经典的文字的东西。所以说他“弱”,是说“弱冠”,“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开始梳头发戴帽子,他在二十岁以前,都已经能够出口成章,说出一些很经典的话来,这叫“弱而能言”。 后面一句话叫“幼而徇齐”,我们有一句话叫“循规蹈矩”,还有一句话叫“见贤思齐”,你光有“生而神灵”还不够,你还需要什么?拜师学艺。所以,“幼而徇齐”,是说他自幼跟了很多的名师,得到他们的灌顶、提携、言传身教、耳提面命,这是他求学的一个过程。所以,《黄帝内经》始终贯穿着黄帝问于歧伯曰,这歧伯就是天师,天子的老师,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

“幼而徇齐”,是说黄帝年轻时受到了许多高人齐心协力的提拔和教育,当然,他本身这个胚子也好。得有根基,否则磨砖成不了镜。你“生而成灵”,也可能你就有点聪明,或者是有点特殊本领。但是如果你得到这种名师名家的指点以后,你就能上很高的台阶。“长而敦敏”,什么叫“敦”,什么叫“敏”?“敦” 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胖墩”,“门墩”,“敦”是指下盘特别稳的人。要读《黄帝内经》的话,首先要懂得一些道家的一些功法,比如说要站桩要静坐。道家站桩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叫“气沉丹田”,“虚其心,实其腑”,“离中虚,坎中满”。离是心,心属火,坎是肾,就是我们讲的丹田,它要把人保持一个什么样状态呢?下边很重,就像不倒翁似的,象生了根,丹田是充满的。当丹田充满的时候,有虚就有实,虚的地方,我们讲“虚其心”。

现代人的一个大毛病是坎中虚,把自己的肾精全流失掉了,肾是虚的,搞得自己心火蒸腾得特别厉害,导致心火特别旺。所以真正懂养生的人是要“离中虚,坎中满”,心很虚,虚心,实腑,肾精很足。所以“敦敏”,是描述心、肾两个脏腑的状态。“敦”是肾精很足,“敏”,当心很虚的时候感觉就会非常的敏锐,这种虚一而静的状态下就容易出慧,这叫“长而敦敏”。

古人讲虚心,虚心,不仅仅是说我们平常要保持低调,或装低调,其实虚心有很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有生理基础的。我始终认为,成佛也好,悟道也好,性高潮也好,都有生理基础的。经络不通,生理基础不具备的话,达不到那个状态,那种状态就出不来。

中医讲,虚心,是讲,心不被蒙蔽。有种病态叫什么?痰迷心窍。

比如有些女同学总是批评她老公,叫作“猪油蒙了心”。或者叫“精虫上脑”,这都是心不虚了。心不虚,它的物质基础是不是说,心上真的蒙上了什么东西?比如心肌梗塞,就是不虚心了。那就是实住了。脑梗,脑萎缩,心肌梗塞,都是不虚心的表现。包括抑郁症,抑郁症不仅是瘀血而且它还寒心,心寒肢冷。心本身是火,但它都被冰冻了。也就是说,心的血气不足,温度不够。除了温度不够,气血不足以外,还会有邪气进来,所以这些人容易导致自残、自杀。

邪气这个东西,可以足足讲上两天,咱们今天先不讲“邪”“正”这两个字。

“长而敦敏”是说,虚其心,实其腑。现代人是虚其腑,实其心,猪油蒙心。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满脸的暗疮,其实不是上火,用中医的话来说,是虚火上扬,实际上火都在上面,下面都没有了,所以好的中医治疗暗疮都不是用温凉的药,要用热药,这是调理身体的大智慧。

最后一句话说黄帝“成而登天”。

“成而登天”讲的故事是,黄帝在统一天下以后,自己到山上修行,后来天上下来一条龙,把他带到天宫了,还有一帮跟他修炼的人攀龙附凤,扯着龙尾巴龙的鳞角也跟着走了。

这是道家修行的一个境界,修行到一定程度可以出神入化,可以魂魄离体。《黄帝内经》也讲了,修炼道家有四个境界,叫“真 至 圣 贤”。我们经常说的圣人,好像高得不得了,在道家其实只排名第三,算不上什么,真正的道家最高境界叫真人。这种真人,能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 孔子是圣人,他的弟子叫七十二贤人。儒家的鼻祖孔子在道家的观点来看,他只是一个圣人,是生活在世俗中间的一个道行比较高的人。真正的道家如孙思邈,是一个真人,孙真人,还有那个邱处机。

黄帝修到了这个境界,叫“成而登天”,登天是达到了真人的境界。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相信朋友们从这二十四个字里面看到了一个事业成功人士的一辈子,远古的成功是让你真正地明白了世界真理的成功,现代的成功境界其实低很多啊!现代的成功,充其量就是有一点钱而已,有一点合法的钱都算是成功人士。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会一样。道家角度的成功叫返璞归真。它把那些苛罚自己,雕琢自己的那些东西都看成是一种及其凶残的东西,它以保存自己纯真的天性为一种追求的目标。所以《庄子》一本书整个讲的都是道家讥讽儒家的一本书。孔子带学生,看见一个老头在打井,抱着一桶水浇地,孔子学生问老头,“你怎么不弄个水车呢?一车水又省劲,效果又好。” 结果人家就说,“你是孔子的学生吧?” 你动了这种机巧之心,你就失去了你那种纯朴天然的本性,你耍的是小聪明,所以,道家是反对这种奇巧淫技,这种花哨人为的东西。你看我们小时候学《劝学篇》,荀子,荀子是孔子孙子的学生,他讲的是儒家的那一套。他讲什么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是说能划船的人呢,你善于利用船啊,你学会这个技巧,你虽然不会游泳,你就可以航行很远。这是儒家的思想。道家是说,你要是老是去想,利用这种机巧的东西,物质的东西,而不去发挥你的本性的话,你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实你是个失败者。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讲到养生,有一些人能活到一百岁,而且活得很好,而有些人半百而衰,为什么?我妈妈是中医,她吃斋念佛也有十多年了,她那天跟我说了一句话:“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

我妈妈不小心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有一个很重要的营销学大师叫菲利普克特勒,他说,大部分的商品,我们要做营销就要做什么呢?我们就是要去把需求转换成欲求。

本来大家不需要一部新手机,今天你忽悠他买,就是卖拐嘛。从这句话里你会发现,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发展出来的逻辑体系,有极大的需要互相兼容的部分,说白了,就是有极大的矛盾部分。

极大矛盾。如果你想健康养生的话,要识别出谁在煽你的情,谁让你欲火焚身。很多人在大病快死的时候,或者锒铛入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是那么的奇怪,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是,就很奇怪,当时我为什么热血沸腾地在追求那些东西,这其实就是一种病态。

比如我在十年前采访过当时红遍两岸三地的四个广告人,包括孙大伟,包括另外几个人,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广告人,你们忽悠人家买了那么多不需要的东西,你不忏悔吗?” 想不到这四个伟大的广告人,都是年过三四十岁,都是当时广告界的老兵,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会!” 事实上他们觉得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事情就是制造了太多没有必要的欲望,纯粹是因为客户需要你做这个事。 好,我们说回来,《黄帝内经》

下面是“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什么叫做“动作不衰”?

黄帝离我们相当于四千五百年前左右,在黄帝那个时候,他又问他的老师,在他那个年代实际是在问上古。这个上古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黄五帝的开始,伏羲、女娲的时代。

按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中国的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开始,那是很深远的。我们现在都学西方的历史,必须要实证,考古拿出实证来证明。所以他说这个上古就是我们道家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最自然纯朴的那个状态,那状态是什么呢?你想想,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靠的是什么?人没有虎豹的爪牙之力,没有兔子、羊、鹿的奔跑之快,没有蟑螂的繁殖能力。人靠什么能生存下来?凭什么?凭什么你就成了万物之灵?在你发明了武器弓箭弹药之前,你还只是个人,你靠什么生存?

靠的就是我们讲的生而神灵,它有一种与天地沟通学习的本领,它有一种对将来灾害的预知,这是通神的。人得天地之全气,所以通神通灵,动物草木得天地之偏气,它是部分通灵。所以,人为什么在母系社会女性领导天下的时候,那会儿人是靠体力干活的,是不是?需要狩猎、需要耕种,为什么女人当头?应该选一个膀大腰圆,肌肉发达的男人当头啊。为什么选一个女人当头?领导这个氏族部落的人她是一个与天地沟通的人,能预测。比如说,汶川快要地震了,这个女巫就说“咱们走吧!离开这儿。” 她有这种能力,而其它的动物没有这个能力,然后就“哗”埋进去了。所以我们讲这种“生而神灵”,黄帝都生而神灵了,他还怀着无比钦敬羡慕的这种心情问他的老师歧伯,天师。歧伯,我经过考证,他实际是现在巫山西陵峡一带一个部落的大巫师。后来,黄帝娶了嫘祖,现在四川一带人,养蚕的那个鼻祖,他们这个部落通婚合并以后,他把人家西陵峡部落的天师请到了中原做了他的老师。你到巫峡去看看,那儿还有古代的观星台。巫山,为什么叫巫山?为什么叫巫峡?那都是古代大巫聚集成长的地方。

他问他的天师,“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也就是说,上古那个年代,人活到一百岁了动作还没有衰退衰减衰弱。

我们先讲一下“动”和“作”,“动”是“动”,“作”是“作”,不一样。动是什么意思呢?繁体字的“动” 这样写,左边是一个重力的“重”,右边是一个“发力” 的“力”, “動 ”。这个重其实和我们的脚后跟有关系,我们管脚后跟“踵”。比如成语摩肩接踵。

道家的“踵息”,称脚后跟还会呼吸。所谓“动”是指脚后跟发力,所谓“作”,一个单立人加一个“乍”,它指动手,人的五指乍开,叫“作”,所以,“动手动脚”,就叫“动作”,动手叫作,动脚叫动。为什么说“动作不衰”?

我们有一句话,“人老先老腿”。为什么?就是人气血不够了,为了心脑脏腑的需要,开始牺牲它的末梢,人的腿脚开始不灵便了,手也不灵巧了。可是,上古之人活到一百岁,腿脚、手一点儿都没有衰弱的迹象,就叫“动作不衰”。

所以,你看很多人身体不好的时候,比如说糖尿病人,可能最开始受伤的是脚。

再比如蜥蜴,遇到危险的时候,先“啪”尾巴断了。人到气血不足,需要保全自己的时候,先牺牲自己的末端肢体。

现代西方人在健身房里健身其实很蠢的,都是锻炼四肢,不锻炼内脏的。美名其曰“健身”。

身和体其实是不一样的,身是身躯躯干,体是四体不勤,单指四肢。

所以,“动作不衰” 指的是他们的手和腿脚都很灵便,腿脚和手都灵便的原因在于他的身躯也是健康的,气血充足的。

黄帝说在那个时候,上古时候的人动作不衰,而“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年半百,五十岁不到,动作皆衰。腿也走不动路了,迈不开腿了,手也是捏不了精细的东西,捏不住了,动作皆衰了,这是因为时代变化造成的呢?还是人失之耶?失之耶?失之是什么?失道,人违背了自然变化的规律,或者是,人没有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呢?这是黄帝的问题。显然他已经知道,肯定是当时的人已经违背了自然规律。

歧伯回答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知”和“道”,动宾词组,不是说,知道知道,I know,是I know the way。

就是这个道。所谓道,我们可以简单把他说成自然变化的规律。你顺着这个规律走,你想顺着这个规律走的前提是知道的,自然界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是,我们现代人都是一拍脑门把自己的那种臆想妄想,按照自己的臆想妄想去做,而这种臆想妄想往往是违背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所以,上古的人,“其知道者”,那些认识天地自然变化规律的人呢,首先他知道。第二呢,了解了这个变化规律,他怎么去做呢?道是天道,法是人立的法。从道家传承来讲,我们强调四个字,道、法、术、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你怎么跟着天道去做,有善法,有恶法,你违背天道的那个法就是恶法。术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者有形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