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长篇原创】林彪事件始末 -- 温相

共:💬133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8.林彪为何拒绝认错?

然而,这个第二号人物的概念在毛泽东和林彪二人心目中各有不同的解读。毛泽东认为,林彪已经得到了党章所提供的应有保障,作为文革的最大功勋的酬庸,林彪已经得其所在。而林彪则不这样看,林彪认为,从1959年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尽心竭力的辅佐毛泽东,特别是打倒刘少奇之后,林彪不过是分我一杯羹的念头而已,刘少奇原有两个主席,一个国家主席,一个国防委员会主席,如今,林彪贵为副统帅,区区一个名誉的国家主席怎么就不能继承呢?而且,林彪的要求在林彪自己看来以林彪之于毛泽东的巨大作用看并不过分。即使如此,毛泽东也不同意,毛泽东不仅不同意,还一再和林彪打哑谜,或者说问候林彪同志好,或者说反正我不当,要当就要董老当好了。这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戏弄让林彪着实不满。所以,林彪准备让集团的几个干将出面造成一种既成事实来压毛泽东。

林彪之所以敢于采取这种行动,在于他于文革初期对毛泽东的观察,因为凡是一旦涉及到林彪和其他人冲突时,毛泽东几乎都是最后站在林彪的一边,还有一点,像罗瑞卿、贺龙,毛泽东一开始都是并不同意打倒的,后来还是同意拿下,可见,毛泽东一开始说不行的事情也有改变的余地,这种错觉让林彪认为这次设立国家主席仍旧可以照章办理。再有,林彪自觉他和张春桥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到底还是有差异的,其实,林彪这种想法并不奇怪,比如谭震林也说过:“我不相信主席只要老婆不要战友。”在包括林彪在内的一大批人虽然知道毛泽东对江青比较信任,然而还没有到了言听计从说一不二的地步,此外,打击张春桥得到的响应也会是很多的。

但是,林彪这次打错了算盘,毛泽东非但没有屈从于他的先入为主,反而借题发挥,甚至给林彪一种感觉是毛泽东似乎一直在等着林彪作出这样的决定好一网打尽。这也就是给林彪翻案者捏造出来的所谓的圈套说和陷阱说的来源。

毛泽东写出一点意见之后,打的虽然是陈伯达,实际矛头是对准了林彪,这时候的林彪负气大于冷静,他让吴法宪不要检讨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在他看来即便是提错了,你毛泽东不准备让我林彪做国家主席了,也没有必要如此的不顾情面,得罪到底。林彪这时的委屈心情应该比较大一些。可是,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决定。利用陈伯达的错误立刻把林彪系统联系起来,最初的目的就是在政治上搞臭林彪集团,让外界感受到林彪犯了错误。

我在参加叶帅传记编写组时,范硕同志亲口说到一件事:“1970年9月10日,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后的一天夜里,周恩来突然给叶帅打电话让叶帅去毛泽东那里,叶帅去后,和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研究批陈的问题,毛泽东还责成叶帅调查陈伯达的历史问题。”在这个夜里,毛泽东和叶剑英等人是不是还交待了其他的事情,虽然没有资料披露出来,但是,根据后来事情的发展看,显然是一定的,因为九月十日的会议上还决定除周恩来、康生、李德生负责陈伯达专案组以外,董必武、朱德、叶剑英遇重大事件可以参与意见,董和朱都已经老迈年高,只有叶剑英才是真的毛泽东所需要的人才,以后叶剑英作为党中央副主席兼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部分的取代了林彪也说明了这个毛泽东当时的思考的推论是成立的,叶帅到福建后把陈伯达的问题弄清楚汇报毛泽东,毛泽东虽说在接见陈伯达后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温和,可是,事后,毛泽东亲笔批示道:“陈伯达早期就是一个国民党分子。混入党内后,又在一九三一年被捕叛变,成了特务,一贯追随王明、刘少奇反共。他的根本问题在此。所以他反党乱军,挑动武斗,挑动军委办事组干部及华北、军区干部,都是由此而来。”(参见《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四日黄永胜检讨材料要点》第5页)毛泽东给陈伯达如此定性,而且,他还一再说过:“陈伯达背后还有人”,林彪等人的恼怒是可想而知的。

根据熊向晖的回忆,黄永胜等人的检讨是连总参二级部部长这一级别的人很多都是不知道的,黄等人如此敷衍了事,背后则是林彪的指使和撑腰,林彪这么做的内在原因,现在看有两点:一是林彪还在等毛泽东对他网开一面,这点有林彪请求辞去副主席的信作为证明;二是林彪通过毛泽东一贯的手法知道,一旦被迫认错,那么,非但不能给予改正的机会,反而会加重人家打击的力度。所以,毛泽东后来经常说:“他(指的是邓小平)和林彪、刘少奇不同,他还是做自我批评的,林彪、刘少奇从不做自我批评。”(参见《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但是,林彪没有等来毛泽东的宽恕,相反则在一九七一年九月五日和六日分别听到了李作鹏转述刘丰的关于毛泽东谈话的内容以及顾同舟的告密,这时,林彪才意识到毛泽东不仅不准备原谅他,还准备就此收拾掉他,来个一锅端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林彪不再对毛泽东报以幻想,相反则做了过激的举动,九月八日,下达后来被称之为“反革命手令”的“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这份手令要办什么?林立果传达的什么命令?都没有相关的辅助性材料给予必要的解释,目前我们读到的解释其实都是从林立果后来在九月十二日前后的行动失败来推断的。根据对林彪以往行为的分析,虽然不排除林彪作出准备干掉毛泽东的想法,但是,以林一贯谨慎的用兵思维,在没有足够的准备的情况下做这样的非常之事应该不符合林彪的作风,当然事起非常有时也是临机变化的,然而,我们倒是更觉得这件事这件比较唐突慌乱的刺杀行动来自林立果等少壮军人的鲁莽更合适一些。

林彪集团是典型的军人集团,他们内部有两大块,一个是以黄吴邱李等人为首的旧军人,这些人跟随林彪出生入死、可谓忠心耿耿,但是,用林立果的话说“这些老总政治水平不高”,什么政治水平呢?从林立果的行动看,那就是冒险犯难的水平不行。二个则是林立果为首的小舰队成员,这些人中像周王李于等人不仅是林彪集团的死硬派,也是典型的冒险派,他们空前迷信枪杆子的作用,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鱼死网破、不计后果。在毛泽东步步进逼之下,后一种势力的意见明显占了上风。叶群的秘书兼内勤王蓝多回忆说,她在叶群的枕边发现过一张被叶群一直保留的写着“与其坐以待毙,何若起而伐之”的纸条。(参见焦烨所著《一个秘书眼中的叶群与林彪》,天地图书公司1993年版)这张纸条比较能够反映出当时林彪集团内部的主导思想,军人的好狠斗勇的思路让林彪集团中的一些骨干不愿意像刘少奇那样坐以待毙等待宰割。于是,铤而走险。文革之前,林彪曾经对叶群说过:“一个权字,一个快字,这是政变的两字诀窍。现代政变可以在一个早晨把权拿到手。搞政变,夺权的代价要最小最小最小,收获要最大最大最大,时间要最快最快最快,可是要找专诸这样的刺客也最难最难最难。”这是林彪熟读政变经得出的体会。(参见少华等人著《林彪的这一生》)林彪的这个总结后来确实被小舰队成员运用到了刺杀行动中去了。

那么,现在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问题,林彪对待小舰队的做法是什么态度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