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鸿门宴史实探微 ―――兼谈项羽不杀刘邦之谜 -- 姚磊

共:💬9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政治人物杀人往往因为恐惧或厌恶

“Lie to me”里面的说法,使人动手杀人的原因常常是厌恶而不是愤怒。

政治人物杀人往往因为恐惧或厌恶。愤怒多是因突发一件或几件事,感情激烈但持续时间较短,如果有适当方法化解,不会使人行凶。厌恶没有愤怒那么强烈,但积怨很久,很难消除,有合适的机会一点小忿也会引起轩然大波。小人很懂人们的心理,古代那些奸臣铲除政敌很少一下子把敌人打垮,而是不断的诋毁别人,让皇帝渐渐厌恶,只要有合适机会,轻轻推上一把就可以了,杀人不露痕迹。君子们往往基于义愤,事先工作没有做好,在皇帝对奸臣很有好感的时候,就希望一下子打倒政敌,往往被轻松化解,还落下了党争的痕迹,反而对自己不利。所以说小人一密,君子一疏。

曹操没有杀刘备,项羽没有杀刘邦,有相同的地方时,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曹操、项羽都自视甚高,没有把未来最大的对手放在眼里。项羽刘邦先入关是撞了狗屎运,刘备被吕布赶的无路可走才投奔曹操,曹操心底也有点看不起,煮酒论英雄抬高刘备多半是客气。总之都觉得能够控制对方为我使用,大概就是“我能扶得起你,也能用一个小指头打倒你”的意思。如果视对手为最大最凶恶敌人,先严惮之,岂会轻轻放过。另外,曹操尽管觉得刘备有点威胁,但是因为忌惮杀人,会让天下有才能想投奔他的人止步,这对曹操很不利。刘邦就不同,他不是项羽下属。

刘邦虽然好骂人,对项羽肯定不敢,他这人说话做事也漂亮,应该说项羽不讨厌他,不然也不会约为兄弟,项羽从来率性而为,他不喜欢的人不会勉强自己,这是项羽在鸿门放过刘邦的心理基础。

我完全同意

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是战略失误

鸿门宴事起仓促,很可能项伯隐瞒了进刘邦营通风报信一事,至少隐瞒了和刘邦约为婚姻、为刘邦出主意这些关键细节。刘邦突然造访向项羽解释,很突然很低调,就像一条狗向另一条狗露出下腹部示好示弱一样,一番话让项羽的愤怒焕然冰释,项羽又来不及剖析利害下定决心部署,所以杀刘邦计划破产。如果战场相见,项羽不恐惧不厌恶也决不会客气。

您的这两点我也非常赞同

第一,项羽在鸿门宴杀刘邦,完全可以抓住刘邦的痛脚,宣布其罪过,如窃取胜利果实,欲独吞关中,派兵把守关中阻拦诸侯联军。再如曹无伤语:“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可以给刘邦加上勾结秦廷,收买旧秦贵族人心,欲与复辟的帽子。由于刘邦战略失误再先,完全可以在此加上罪名而杀之。这样说来,无罪杀有功之臣,使其政治不利的局面完全可以避免。

第二,如果在鸿门宴项羽杀其刘邦,宣布罪名,虽然诸侯反对,但是在即定事实下,诸侯会为刘邦拼命吗?最多也是拿刘邦之事要挟项羽多补偿利益。项羽也就是许诺把刘邦的利益分给大家,就可以平诸侯之怒,诸侯虽然想以刘邦牵制项羽,但是不会为一个死去的人得罪活着的人。

一事有冲突,君子往往三省己身,对自己做错的事反省的多,对别人的错误想得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家一解释,就想到自己的不是,满腹愧疚。小人先考虑别人不是,深文周纳,唯恐遗漏,对自己的错误从无愧疚,心达而险、言伪而辩。所以吵架时常有这样情况,宽厚的人落下风,小人没理搅三分。看那樊哙排闼而入,先夸刘邦的功劳和德行,又谎称“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和刘邦派兵把守函谷关“备他盗”的说法一应一和,难道不识诸侯旗帜?何况你入关不还报也算一大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项羽毕竟宽厚些,这一愧终有一悔。

关键词(Tags): #项羽#刘邦#鸿门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