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国产相机没落在数码时代 -- 网师园

共:💬47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乐凯的意义在于“价格杀手”

早在乐凯之前(1980S初),国产就有公元、上海(申光)等可以生产彩色胶卷,但属于早期油溶性工艺,质次价高,特别是缺乏冲印配套,无法成为大众消费品,柯达、富士、樱花、柯尼卡、AGFA等外来品牌进入中国后凭借着其高品质特别是后期冲印的配套,结果以拿到照片为计,总体付出要远远低于当时的国产彩色胶卷,于是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实属必然,甚至这个市场干脆就是进口品牌开创的,国产照相机行业在1980S的兴旺也于此有关。

乐凯在中国感光行业中是个后起之秀(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保定电影胶片厂,产品在国内市场并不出名),但也是唯一一个按市场规律出牌的本土企业,乐凯打开市场的大门并非一开始就靠彩色胶卷而是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从相对简单的彩色相纸和套药做起,工艺与国际接轨具有“兼容性”,后来推出的彩色胶卷也是这一思路的结果,价格相对进口品牌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价格杀手”,品质上则相差不远,完全可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在公元、上海等传统名牌节节败退之际异军突起,一举成为民族品牌的捍卫者,一时可谓风光无限。反观上海等老牌厂家,他们依靠自己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的市场资本固步自封,在市场份额不断丧失至生死存亡之际不得不企图依靠“合资”来在短时间内“壮阳”,而那时乐凯已经坐大,于是外方提出了条件苛刻的“合资方案”,自然不会有什么“双赢”的结果。

到世纪之交,乐凯凭借着价格和品质的综合优势在国内彩色感光材料市场上已经发展到和柯达、富士三强逐鹿的地步并杀入国际市场,柯尼卡和AGFA则日趋困难,樱花干脆凋谢,其它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浅尝则止后消失无踪,这时的乐凯已处于顶峰,并有能力开发、制造品质上可以和柯达、富士媲美的高端消费级胶卷,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不幸的是,数码时代到来了。

数码时代的到来是科技进步的必然,对历史朝向的车轮而言,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时间早晚,这是千古的定律。在机遇面前,传统感光行业厂商们似乎多少都有点迟钝,毕竟那时的数码相机和数码照片打印、冲印质量还远远比不了传统胶片和相纸,但不经意的短短三两年间,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场突忽其来的“革命”,于是富士、柯达一度陷入危机,柯尼卡、AGFA等则干脆被挤出了日益萎缩的传统消费类感光行业,退守医疗、科研等专业领域,Sony、Canon、Epson、HP等则异军突起,遗憾的是乐凯犯了和柯达、富士同样的毛病,但又毕竟是“新秀”实力上无法像柯达、富士那样痛定思痛毅然变革,在举步维艰之际只好走上了上海的老路,寄希望于外资来挽救颓势,只是现在的影像市场,昔日的巨头柯达、富士都被“边沿化”了,乐凯的核心价值又值几何?

乐凯之成在于消化吸收了引进技术然后为我所用进而创新而非上海、公元那样企图简单引进生产线,即使成功引进了的福达也都早完了,但乐凯的衰落却不仅仅是没有及时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可以说靠乐凯本身的实力和技术积累甚至自身的专业方向根本无法在数字时代有所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技术是微电子、是计算机软件,而这两项恰恰是中国当前的软肋。类似的,国产照相机行业的集体衰落也是同样原因所致,绝非进口品牌冲击那么简单,海鸥、凤凰也曾一度辉煌过。

今天的柯达、富士已不仅仅是“化工企业”而是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综合企业,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柯达、富士已不再是独霸一方的骨干,一旦电影等高分辨率市场被数字设备攻陷,柯达、富士就恐怕再难善身了,毕竟他们在新兴行业里缺乏足够的积淀,只是机会还是多少存在一些的。

夕阳行业就让它落山吧,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华为、中兴,也许,若干年后,一个中国的数字影像品牌会像今天的佳能、索尼,至于是不是乐凯、海鸥什么的,根本无所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