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九毛四 - 生于死的距离 -- 大熊甲

共:💬14 🌺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九毛四 - 生于死的距离 (2)

判断正确。 是被咬了。

此病叫“恙虫病”,也有写成“羌虫病”的。搜索来一些介绍(不通顺的地方编辑了一下)。

此病主要由螨蚴叮咬后,感染立克次体引起。恙螨生存在丛林和草地上,主要在温暖、湿润的情况下繁殖,因而南方省份发病较多,但不仅限于此,其他地区如半干旱地区、江河湖滩甚至沙漠,也有出现(老鼠是主要宿主,有老鼠的地方就有发生的可能)。发病区域,北至日本北方诸岛,南至东南亚、南太平洋群岛和澳大利亚的广大地区。人类在修路、除草、伐木、行军时,被螨蚴叮咬就可能感染。

恙虫病又称丛林型斑疹伤寒,或称红虫病。其致病主要为被带有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恙虫幼虫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热病。一般而言老鼠是恙虫最常见的宿主。恙虫病潜伏期约9至12天,主要临床症状为:在螯口处形成特有的无痛性洞穿式溃疡性焦痂;发高烧(39℃以上甚至40.5℃);局部淋巴腺发炎肿大;自发病日起4-5天开始﹐躯干先出现红疹继而扩至四肢及脸﹐约第9-10病日间会消退;常伴有头痛、出汗、结膜充血、昏迷、末期心跳衰竭、休克等症状。治疗上以四环素类最具疗效,防治最有效方法为消灭其宿主降低恙虫密度及尽可能避免长期进入恙虫活动地区,或于活动后立即洗澡更衣减少被叮咬机会。

本病病原体是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又名东方立克次体(R.orientalis)。传染源是鼠类,以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通过叮咬传染给人。

本病流行于印度、南亚及澳大利亚地区,在中国见于台湾省及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羌螨喜生活于暖湿的丛林绿野、溪畔湖岸,这些地带鼠类潜行,羌螨幼虫叮吮感染羌虫病东方体的鼠类体液受染,病原体在幼虫体内繁殖,经蛹、稚虫、成虫和卵而传给第二代幼虫,幼虫再叮咬鼠使其受染,如此循环,形成自然疫源地,因此羌螨既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也是羌虫病东方体的原始储存宿主。人因进入林地被羌螨幼虫叮咬而受染。

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人员及青壮年因暴露机会多而发病率较高。病后可获得对同株病原体的持久免疫,对异株的免疫则仅能维持数月,故可再次感染发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