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 “北平号”装甲列车在上海的战斗 -- 萨苏

共:💬18 🌺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提供一些资料

“北平号”铁甲列车原先属于唐生智部。有资料说,1929年12月唐生智在平汉路起兵反蒋时,他手上有五列铁甲车:民生、民权、平等、泰山及北平号,以蒋锄欧为铁甲车司令。但蒋锄欧无心内战,不久即利用自己掌握的密码,向南京发了个电报。加上杨虎城反戈,唐生智很快就被蒋平定。此后,蒋锄欧就成为南京政府的铁甲车司令,受到蒋的重用。

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前,蒋介石在讨伐阎冯部署与作战计划的报告中说:“首都交通兵第二团斯立,首都铁甲车司令蒋锄欧(率)湖广、北平、云贵、长城、太平、民生、西平、山东、泰山、民权各甲车(部署于)汉口、徐州、浦口、济南、开封、郑州”。

可见当时蒋军拥有的铁甲列车至少已有10辆之多,以上还不包括人们常说的“中山一号”和“中山二号”。

不过,蒋锄欧这个铁甲车司令应属“兵种司令”,并不直接指挥铁甲车,各“甲车”当配属各部作战,所以才会有“1931年中原大战的时候,第一师代师长徐廷瑶(长城抗战名将,国民党军装甲部队之父)曾亲率其中一列挂上大铁钩冲向冯阎军阵内,试图捕捉对方的装甲列车,结果被炮火击毁,自己也负了伤。 ”(见萨苏《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被遗忘的东北军铁甲列车部队》)。

长城抗战时,第17军军长徐庭瑶率第2、第25、第83师轮番与日军在古北口、南天门等地激战,目睹因中日两军装备的悬殊,而使国军各部伤亡惨重,徐庭瑶为此伤感交集,上书蒋介石指出:现代化、机械化是当今列强建军要旨,德国尤为突出,英、美、法正不懈努力中,而日本也已颇具规模。中国应大力创造条件,建设机械化部队,建立战车、通信、辎重专业军事学校。蒋介石对此也极为重视,成立了由军委会和交通部组成的军事交通考察团。徐庭瑶、俞飞鹏为正、副团长,一行22 人中有军政部交通司司长王景录、铁甲车司令蒋锄欧、交通兵第1团团长华振麟、第2团团长斯立等特种兵部队首脑。考察团于1934年5月从上海出发,前后考察了意大利、瑞士、德国、捷克、苏联、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的军事院校、特种兵部队、通讯中枢、兵工厂等。1935年5月,徐庭瑶被任命为交通、辎重、通信兵监,因此其被誉为“国军装甲兵之父”。

中原大战后,包括“北平号”在内的4辆铁甲列车被编入交通兵第二团。

交通兵第二团,辖铁道大队二、汽车大队一、电雷大队一、水雷大队一,是为国军现代化交通兵之肇始。该团编制如下:

团长,斯立少將

团附,钱宗陶中校

军需主任傅哲群、材料主任朱楫吾、军医主任王维

铁道第一大队,大队长王瑞生中校

第二队,队长魏景禄

第三队,队长张维庆

铁道第二大队,大队长奚望清中校,大队附卢光衡少校

第一队,队长曹瑞山

第四队,队长鞠朋

汽车大队,大队长潘国屏中校

大队附钱立少校、王鑫耀少校、危炳少校

修理主任周启邦

第一队,队长邱子煦

第四队,队长陈大业

雷电大队,大队长霍骏中校

水雷大队,大队长李携中校

铁道干部教导队,队长黄安祥少校,队附骆品骥上尉、唐治能上尉

铁道材料工厂

汽车训练班,主任李承恩上校

其中铁道部队部分,每列铁甲车编为一队,共四列。

也有资料中说,1929年3月,国军教导第1师接受税警总团移交的18辆英国考登劳尔特机枪战车,成立了战车队。1932年,这支战车队编入交通兵第二团。1934年11月,通过香港怡和洋行从英国购来"维克斯"战车32辆,其中16辆为炮战车,16辆为水陆两用机枪战车。加上若干"哈雷"二轮、三轮摩托车,战车队遂扩编为战车营。1937年初,向德国购买的17辆德1式(pzkpfw1-a型,也称"克鲁伯"式)轻型战车和12辆sdkfz222(也称"毫须式")装甲车,先后运达南京。5月,战车营正式扩编为陆军装甲兵团。少将团长杜聿明。

交通兵2团直属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按说十九路军发起凇沪抗战,是违抗蒋介石命令的,交通兵2团铁甲列车不会从南京南下支援十九路军的战斗。

实际上,交通兵2团的4列铁甲列车担负着京沪线日常巡逻任务。萨苏上文中提到,“这两列装甲列车,28日夜阻击了日军装甲车攻击淞沪铁路的企图,29日并曾炮击日本租界”。也就是战斗开始的第1、2天。估计当时交通兵团的铁甲列车正好巡逻到上海,赶上“一.二八”凇沪抗战爆发,并遇日军装甲车攻击淞沪铁路,于是投入了战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交通兵二团的铁甲列车当时还是中共军委特科的“京沪情报转运专车”。

1931年底,上海中央军委特科派王世英到南京建立情报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王世英就发展了王昆仑(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左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总干事)等一批情报关系。这些人位于国民党中央党部、外交部、立法院、铁道部、军校、复兴社、蓝衣社等处,获得的情报很多,王世英必须每周从南京去一趟上海,向中央军委汇报。但是,南京、上海和京沪线上的国民党特务、警察搜查得很严,这样频繁地来往于南京、上海之间,难免出事。

这时,王世英想到,铁甲车队有个队长是他在黄埔军校四期的同学,于是找到这个队长。这个队长整个就是《潜伏》里的谢若林,不管主义,只做生意,利用铁甲车来往京沪的便利走私鸦片。他对王世英说:“我不管你是真做买卖还是假做买卖,只要不声张就行。”从此,王世英就每周乘坐国军的铁甲列车,去上海向军委传递情报,直到1933年2月调回上海,接手负责中央特科和红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