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明是我们的灯塔 -- 从孙立人的一件轶事说起 -- 萨苏

共:💬270 🌺705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个硬币的两面

我承认,从根本上说, 或者从大方向说,我和萨苏是一样的。

大概是四年前,东京大屠杀之类的话很流行的时候,我在天涯上发了一篇帖子,我认为如果中国的崛起非要以一场战争来开始的话,这个战争可能是和日本开打。文中的结论是:首先要自强。而且和朋友们共勉的是要从自己做起。这个观点,我到今天仍然坚持。我的周围有一些日本人,和他们交谈,讨论,工作,我都比较自信。

但是,我绝对不和他们谈自甲午战争以后的历史。因为我们长时间处于失败者的地位,最后的胜利,先不说过硬不过硬,代价之惨烈,不能让我感到有什么光荣的地方。我承认,当日本人说他们是被美国人打败,而不是中国人打败的时候,我与之争辩的底气不足。

所以说,我们不能没有实力的强大,物质上的强大;但是光有这方面的强大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精神,还需要国家,还需要一个团结而有力的中华民族整体。

要论军事才能,白崇禧,蒋百里不比日本的大多数将军们强?但是面对日本的对手给他们带来的失败,他们不是一样的屈辱?要论学问,汪伪政府里面的很多人恐怕比延安的窑洞里面的大部分人要强得多。如果只会云计算,国力再强也只是一头养肥的猪。

诚然,作为一个小人物,我现在能做的就如同萨苏讲过的,把自己搞得比日本人强。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光是这样是不够的。

所以我在萨苏的文章后面要表达的不是我在四年前所讲的东西,尽管他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歌舞升平又危机四伏的今天,我想我更应该说一点血性方面的东西。如果要以古人做比较,我想我的心态是勾践,而不是宋襄公。

萨苏讲我的一些在甲午杀光在中国日本人的说法无异于穿越,我承认,所以我在文中用了两个如果。但是在今天,说中国有十倍于日本的国力,也不是现实。或许二十年,十年后会有,但是就现在,至少我自己,没有那份自信到畅谈“文明”的感觉。我对朝鲜,对越南没有对日本那样的“残酷”,因为我们对其的战争几乎都胜利了。但是对于日本,面对50年的屈辱和2000万亡魂的重压,我无法心平气和。

按照萨苏的观点,以实力为先,松井石根和谷寿夫也不是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日军的(高级)军官,指挥军队攻入当时中国的首都,难道弱到不值得我们学习?面对这两个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在南京的人,我们有仇恨,有屈辱。但是我们有什么资格高傲?

在我看来,高傲是胜利者的专利。

萨苏的文末用狗的叫与不叫来类比人,我认为非常不妥。须知南京的30万亡魂里面也有很多不叫的,被日军用绳子绑成一串杀掉;鲁迅在电影里看到的引颈就戮的中国人也是不叫的;蒋介石被日本人占了东北也不敢叫,还是被打。

相反有中国的老农高叫“拼了吧!拼了吧!”(见《我所知道的鬼子兵》),有吉鸿昌喊出“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可惜被不叫的人杀害了),有毛泽东的宏文《论持久战》,有中国共产党高喊“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当然不叫的人做的是“礼送出境”)。他们有的死了,有的得到了胜利,但是那振臂一呼的勇气,难道不是当时黑暗中国的一处光明?难道不是鼓舞已经疲惫的战士的一声嘹亮的号角?难道不是激发怯懦者奋起抗争的呐喊?当我们这些后世子孙读到这段屈辱悲痛的历史的时候,难道不是这些声音和那些浸满鲜血的奋斗让我们保存了作为中国人最底线的自尊和自信?

所以,对于人来说,不叫有两种:不敢或者不愿。叫的也有两种:勇敢或者心虚。若只从叫与不叫而不计后来的行为,叫出来还是比较好的。

最后,需要的是求同存异,好好干活去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