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美国的核武库——从零到九十 -- 北京阿新

共:💬264 🌺12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1. MK-15与W-39

MK-15是美国第一枚轻量化的氢弹(重7600磅/3450kg)。它是在1955年4月到1957年2月间生产的,并在1955年到1965年间服役,总共制造了3种型号共1200枚。它的三种变型是Mod 1、Mod 2与Mod 3。

MK-15被广泛认为是裂变弹到聚变弹的过渡。它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采用著名的泰勒-乌尔姆设计,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三段式热核反应设计(裂变-聚变-裂变设计),其采用一个裂变核(眼镜蛇)压缩引发第二阶段的聚变反应。但是与现代热核武器不同的地方是,MK-15的次级反应主要能量来自高浓缩铀,虽然由一个聚变核心产生聚变反应,但是整个装置的威力主要来自于裂变,高浓缩铀的裂变反应由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而得到加强,从而获得了非常客观的裂变能量。

以后的一些炸弹则是减少了铀的裂变反射层,聚变产生的中子也会导致一部分裂变反射层的裂变,但是主要能量来源于聚变了(超过50%)。

高浓缩铀反射层的概念应用于大部分现代核武器上,从而提高了威力减小了体积。

MK-15的所有变型都有类似的体积与重量:直径34.4~35英寸,长136~140英寸,重大概7600磅/3450kg。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表 47 MK-15核航弹

MK-15在历史上出现过一次“断箭”的事故,那是在1958年2月5日,在一次B-47的训练事故中,一枚MK-15在佐治亚州萨瓦纳附近的海岸遗失,直到2008年这枚“断箭”仍未找到。美国空军曾在2001年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枚核弹并未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证明核弹仍然是完整无损的,而如果试图去寻找、回收它,反而会冒高爆炸药爆炸与高浓缩铀意外扩散的危险,因此让它继续埋藏于淤泥深处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所以USAF放弃了对丢失核弹的继续搜寻。

在三种变型中,Mod 1相当与1954年4月5日的“城堡-甘露”( Castle Nectar)试验中Zombie武器原型,在测试中威力为169万吨。Mod 2则相当于1956年5月20日的“红翼-切诺基”( Redwing Cherokee)试验中的TX-15-X1测试型号,威力380万吨,而这次试验是美国第一次进行空投氢弹的试验。这两次核试验都在比基尼环礁进行。而mod 3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核试验,但是其设计威力是380万吨。

MK-15有一种核弹头的派生型——W-15,计划用于SM-62“蛇鲨”巡航导弹。但是在1957年初,计划被终止了。“蛇鲨”就是一个扫把星啊~它最终装备的是W-39核弹头(足以证明当时核技术进步之快)。

MK-15还有一种派生型B-39/W-39,它们采用与MK-15相同的物理设计,最初W-39的就是作为MK-15的改进型TX-15-X3设计的。它们服役于1957年到1966年。

W-39是作为MK-15的改进型设计的,(TX-15-X3与MK-39 Mod 0拥有一样的设计)

W-39核弹头直径35英寸,长106英寸,重6230~6400磅,威力是380万吨,最终用户包括SM-62“蛇鲨”导弹、PGM-11“红石”中程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居然是克莱斯勒制造的)以及B-58“盗贼”轰炸机的武器吊舱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表 47 克莱斯勒 PGM-11“红石”中程弹道导弹

而B-39核航弹直径35英寸,长140英尺,重6650~6700磅,有300或400万吨两种威力,由轰炸机携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表 48 B-39核航弹

W-39为“蛇鲨”在1958年4月到7月间生产了30枚,并于1962年8月到1965年9月间陆续退役,而为“红石”在1958年7月到1963年间储存了60枚。

W-39有过辉煌的一刻。它是美国第一次进行的弹道导弹核试验的主角。1958年8月进行的两次核试验都是使用的“红石”+W-39的。1958年8月1日,在“硬面饼-柚木”( Hardtack-Teak)试验中,从约翰斯顿岛发射的“红石”#CC50号导弹在距海面77.8km处引爆,而在8月12日进行的“硬面饼-橙子” ( Hardtack-Orange)试验中,爆炸高度则为43km。

B-39的各种型号在1957年2月到1959年3月之间制造了700枚,在1962年1月到1966年 11月间陆续退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