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体制与大郅 -- 陈二

共:💬25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谈谈国学

同上,同样是糟糕透顶的早年帖,贴出来大伙当反面典型批吧,要批倒斗臭,踏上一只脚,油炸之,炮轰之!

孔老二说过:“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这说的是一套完人的标准。当然,在50年代以后。这一套被换成了三好学生或五好学生,听上去像广东十三香或十几香。将几件事情绑定在一起。冠以数字开头,组成词组,是中国人的良好习惯,大到四人帮,小到四害。诸如此类四大X。我知道的很多,比如四大绿四大黑,这些乌糟毛或下流或无耻,逃不过敏感词汇过滤,就不一而足了。

这套东西在中国生存了不少年头。过去的人们无论是谁,或多或少都受了这套东西的影响,其程度按文化程度而定,考虑到那个时代读书是有钱阶级的专利,所以越是上层人士就越受影响,这样看来,读书越多越反动的说法也不是毫无根据。

托党的洪福,我有幸长在红旗下,没有上私塾,而是进了洋学堂。但蒙学三种是少不了要读的,现在的孩子说蒙学三种可能没有几个知道,所谓蒙学三种,并非蒙古人的学问。而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现在看起来,臭长虽谈不上,但对于一个五岁孩子,实在是有够枯燥,不过读了并非完全无用,至少可以多认识点字。我小学作文能否及格,端看有无错别字。

近来国学风大振,据说有的学校还复开孔孟,大讲孔孟先贤的学问,我觉得这虽然可以让孩子多懂些知识,但不必这么大张旗鼓,如果把国学吹的神乎其神,就更加让人恐惧。把死了几千年的人的言论当成一种学问,这本身就是件荒唐事儿,论语不过是些生活小窍门和小感悟,有的时候连感悟都不是,就是一些孔子和徒弟们的生活点滴。我觉得论语其实很像个名人博客。还是个群博客。

假如有一天,陈二混成了一位大学问家,当然我是假设。因为这事情和台湾反攻大陆一样遥不可及。且先这样假设着。陈二成了个大学问家,然后一天写博,说:“我哥们杜大嘴要来了,我真TM高兴!”就这么句话在我死了以后还要小朋友们学个没完,如果我地下有知,会臊得拿夜壶套在头上。

据说重庆有位仁兄,号称要努力钻研国学,就整天穿着长袍去上课,拿毛笔写申请,我佩服的很,当然不是佩服他会使毛笔,而是佩服他的毅力,毛笔我用过,确实没有钢笔和键盘好用,至于长衫,我有一次去曲艺馆,拿相声演员的穿在身上,由于是夏天,捂了身臭汗,回家还被我妈骂了顿。

国学复兴这事情在中国闹了好几回,著名的有袁世凯称帝那一次,当然最后他被尿憋死了,这证明像搞点诈尸的人最后没好下场。关于此类还有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国学有没有当体的资格姑且不论,光是这个体用的提法就让人大乐。当了婊子还要修牌坊。跟西方文化通奸就好好通,不要总是想着再证明自己还是个贞洁烈妇。既然不能反抗,那就直接闭起眼睛享受算了。

我的意见其实是这样的,既然说国学是门学问。就说明它还是有些内容的,不管是怪力乱神也好,靡靡之音也好。都不要糟蹋它,满族跳大神我们还当成民族文化遗产。不至于容不下一个国学。国学让穿长衫的兄弟去钻研就可以,没必要全国人民皆水墨丹青,皆之乎者也。那样不利于我们活的有个人样,至于个别人打着国学旗号鼓吹个没完,他们的目的到底是装神汉骗哑女,还是画假字画拿到潘家园去卖钱,我就不得而知了。

关键词(Tags): #国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