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中国制造”与“中国特色” -- 你知道我是谁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中国制造”与“中国特色”

“中国制造”与“中国特色”

--

● 张莹

  2002年8月,哈佛校园迎来了60名被称为“布衣官员”的中国高官。

  作为首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哈佛派出的教师阵容可谓“豪华”,中国官员的作风却称得上“深居简出”。

  单就这一点,已使哈佛学者们对中国官员的印象大为改观,但更令哈佛教授们惊讶的是,“布衣官员”是提问最尖锐的学生。

  在为中国官员培训的同时,肯尼迪政府学院还在替俄罗斯国家杜马举办一个30人的培训班,许多身兼两班的教授发现,美国人认为更接近西方的俄罗斯议员在课堂上思想保守、脑筋陈旧、毫无生气,反而是来自中国的官员思想敏锐、提问积极、发言踊跃。

  曾有海外媒体将哈佛大学的中国高官培训计划,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最顶尖的学府正在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治国之才”。

  中国正面临双重转型,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也面临由行政权威式管理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经过去。加入WTO以后,政府必须面对来自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虽在不断成长,但尚未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真正转变。在转型过程中,主要依靠传统经验执政的“中国制造”官员,是否通晓国际规则、决策能否科学,是中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海归”官员将给中国的政府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可能。只是现阶段,培训的效果仍不得不适应原有国情的思维惯性,不得不与中国特色适当结合,可能在实践中会大打折扣。

  但相信,这类官员必将成为促进机制转变的加速力量,为官员海外培训效果的“平稳着陆”提供更坚实的土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