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旧文新贴】北约地面进攻南联盟的军事难题(上) -- 晨枫

共:💬41 🌺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旧文新贴】北约地面进攻南联盟的军事难题(下)

  山地和城镇反游击作战要占用大量兵力。侵阿苏军的85%用在保卫交通线,苏军第40集团军的93个战斗营里,至少有15个被栓在守卫交通线上,这还不算保护补给车队和扫荡交通线沿线的部队。由于苏军始终不肯部署足够数量的步兵,除特种部队获得一些成功外,反游击作战总是差强人意。由于美军的精兵政策和全球战略部署,可以全球调动并适合山地作战的只有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机动师和第10山地师等不多的几个部队。除美国外,北约只有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有山地步兵,但这三国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都不大可能派出大规模地面部队参与进攻科索沃甚或塞尔维亚的地面作战。英国、荷兰的伞兵和海军陆战队不超过旅级规模,比利时、挪威、丹麦、加拿大等规模更小,普遍的军费缩减使北约各国机动兵力的调配余地大大缩小。从北约计划在科索沃部署2.6万维和部队来看,从地面打进科索沃甚至塞尔维亚本土并站住脚需要至少10万美军,再加上相当数量的欧洲盟军部队。如果把上述部队都投入到科索沃,科索沃战区的作战需要或许能勉强对付,但美军在世界其他地方(如中东和朝鲜)的应变能力将受极大影响,北约的机动兵力也将尽数锁在巴尔干。美军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是有名的“周末武士”。空军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飞行员平时是民航飞行员,至少一般飞行技术得到保持,能够胜任空运和空中加油任务。但陆军的就成问题了。尽管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对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投入巨资,包括将装备升级到第一线常备军的水平,但在海湾战争期间,唯一的一个准备投入战斗的国民警卫队旅在内华达国家训练中心紧赶慢赶地集训,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毕业”。把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人员“搀沙子”到第一线部队也不是办法,首先破坏了至关重要的部队凝聚力,其次美军快反部队都是全员师,没有架子师,“沙子”无从搀起。美国已开始动员预备役部队,但美国和北约盟国还没有向科索沃战区大量增派地面部队,包括第82空降师主力。北约在波黑和马其顿共有近两万部队,但进攻科索沃是不够的。美国威胁说,如果米洛舍维奇不投降,就要发动第二个“沙漠风暴”。事实是,现阶段北约在科索沃战区的战备状态最多和“沙漠之盾”初期相当,离“沙漠风暴”还远得很。

  北约可能的进攻轴线也值得探究。虽说从地面攻入科索沃后能否迅速建立阿尔巴尼亚人的安全区旋即停火并不现实,西方公众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目前西方公众似乎已经接收了地面进攻科索沃的必要性。但进攻塞尔维亚本土则是另一回事,所有人道理由都站不住脚,而血腥的持久战却是肯定的。海湾战争时,斯瓦茨科夫将军有把握打一场速决战,因此敢在最后一分钟将部队横向展开,在进攻科威特的同时,进攻伊拉克本土。由于战斗进展异常顺利,西方公众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到伊拉克去解放科威特,战斗已经结束,所以皆大欢喜。但塞尔维亚不是伊拉克,速决战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北约可以以防止战争蔓延为名向波黑大量增兵,但以联合国旗号维持和平的北约部队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主动进攻一个主权国家,在法理上有问题,而且不可能在世界醒悟过来之前结束战斗,波黑的塞尔维亚武装更可能借机重燃战火,因此波黑至少不至于在地面战争开始时就作为主要或辅助进攻轴线。黑山仍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北约可以通过黑山与波黑驻军连通,并从侧后威胁科索沃境内的塞尔维亚军队。北约离间黑山的伎俩似乎成效不大,北约恢复轰炸黑山境内目标就是例证,所以黑山敞开大门让北约进驻的可能性不存在。黑山海岸崎岖险峻,交通不便,登陆不易,向内陆发展更难。进攻黑山等于进攻塞尔维亚,除非北约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知难而进”,弃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的地面基地于不顾而从海上登陆黑山,似乎与理不通,因此黑山也不象是北约进攻的主要轴线。匈牙利是北约的成员国,匈牙利为波黑美军提供前进基地,一马平川的多瑙河平原为直捣贝尔格莱德提供便利。但匈牙利离科索沃太远,塞尔维亚北方的伏依伏丁那是另一个科索沃式的匈牙利人聚居的自治省,匈牙利在这个时候搅和进来,势必大大恶化已经一团糟的局势。北约大军从前华约成员国匈牙利进攻塞尔维亚,势必给已经脆弱的美俄关系带来更大的不定性。北约拼命轰炸多瑙河上的桥梁,与高速机械化推进的作战要求不符,因此匈牙利也不大可能是地面战争初期的主要进攻轴线。但从长远来讲,一旦战局陷入僵局,波黑、黑山和匈牙利都可能成为北约的进攻轴线。马其顿已有一万多北约部队,与科索沃接壤,但弱小的马其顿未必想永久地与塞尔维亚交恶,毕竟大事不好时,北约可以卷铺盖走人,马其顿可不能把山间小国空运到新大陆去。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少数民族和东正教多数也是一个问题。话虽如此,马其顿政府也公开拒绝北约用马其顿作为基地进攻科索沃,但北约使马其顿政府改口应非难事,所以马其顿还是最可能的进攻方向,只是部队和物资的集结和补给殊非易事。马其顿是一个内陆国家,空运对部署和补给重型部队是杯水车薪,海运只能通过希腊的萨洛尼卡或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和发罗拉。萨洛尼卡的港口和公路条件都比都拉斯或发罗拉好,离科索沃也近,但萨洛尼卡作为人道主义援助和维和行动的基地是一回事,作为进攻科索沃的基地则是另一回事。按照北约宪章,除非北约成员遭到进攻,希腊没有义务为北约提供前进基地。在科索沃驱除同属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扶持起阿尔巴尼亚人势力,并不符合希腊的战略利益,希腊政府和民间的反战态度可能使此路难通。都拉斯和发罗拉除港口和公路条件差外,还有阿尔巴尼亚的态度问题。如果阿尔巴尼亚积极提供前进基地甚至参战,阿尔巴尼亚对本地区阿尔巴尼亚人的影响将远超过北约想看到的水平,阿尔巴尼亚也必然要求北约提供永久性和实质性的保护。北约不一定想背这个包袱,阿尔巴尼亚也不见得喜欢继土耳其、意大利和纳粹德国之后有另一个“保护者”,毕竟霍查和毛泽东结盟的部份原因在于两者都不愿买苏联太上皇的账。还有一个途径是空降。作为地面进攻的先导或呼应,空降作战威力巨大。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崎岖山地使地面部队快速接应难以实现,所以空降只能是战术意义上的“蛙跳”,而不是战略意义上的“猛虎掏心”。但这仍然是作为地面进攻的一部分。作为主要进攻方式,空降只能控制要点,对反游击作战所要求的“竭泽而渔”至关重要的要点之间的线和面无能为力,通过空运对孤立的要点进行增援、换防和补给也容易受地面防空火力的骚扰和袭击。以空降为主力甚至单纯依赖空降来控制地面战局,必然凶多吉少,法国在奠边府的惨败就是一个例子。

  北约空袭一月而不果,北约的调门开始在变。德国近来重谈朗布依埃协议的老调,但强调俄罗斯和联合国的作用,并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维和部队取代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俄罗斯作为没牙的病虎并不能为塞尔维亚争得有意义的妥协,美英也只有意让俄罗斯说服米洛舍维奇全面接收西方的条件,联合国也未必有本事收拾北约留下的烂摊子。对于塞尔维亚来说,空袭中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德国提议又没有在关键的领土完整和外国驻军条款上有所新意,一旦北约和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塞尔维亚将在事实上放弃对科索沃行使主权。而且,一旦北约或国际部队控制了科索沃境内的要点和主要交通线,而且有国际协议的名义,再打山地和城镇游击战不是不可能,但要困难得多。现在塞尔维亚军队已经在科索沃隐蔽部署就位,如果按德国提议在24小时内撤出,必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一旦北约撕约,后果不堪设想。即使达成协议,没人能阻止北约单方面重新解释协议条款。在北约拥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塞尔维亚的大部队一旦离开科索沃,重新返回会困难的多。因此,不管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塞尔维亚接收德国提议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其实,苏军和俄军在阿富汗和车臣遇到的很多困难是德军在南斯拉夫、美军在越南和苏军在卫国战争中遇到过的。这些困难并没有因为技术进步而消失,但鲜血换来的教训有时随着伤口的痊愈而淡忘,对于别人鲜血换来的教训更是如此,必须要流新的鲜血才重新铭记。在理论上清谈战术原则是一回事,在弹片横飞、鲜血遍洒的战场上清醒地、准确地运用这些原则是另一回事。这对于骄横的“常胜军”尤其如此,而不是只有苏军和俄军才有的。

  本文列举了北约从地面进攻科索沃或塞尔维亚本土的种种困难,意图不在于证明北约打不进科索沃或塞尔维亚。只要不怕牙疼,山地和巷战这个苦果是可以啃下来的,但要消化这个苦果就不容易了。铁托的游击队并没有独力把德军赶出去,苏联在阿富汗盘踞8年后不得不撤出,也是出于政治而非纯军事原因,美国撤出越南、黎巴嫩、索马里等也是一样。即使美军及其欧洲盟军在科索沃站住了脚,大批部队可能必需无限期地驻守,遭受无休止的骚扰,最终在政治上不可接受。地面进攻科索沃有第二场越南战争的很多迹象:战争目标不明确或不现实,持久战,在烈度和地域上的逐步升级,美国威望滑跌,美国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利益受到侵蚀。塞尔维亚没有象越战时的中苏那样的后盾,但尸横遍野的塞尔维亚对西方舆论和文化的冲击要超过尸横遍野的越南。美英竟然使出攻击塞尔维亚电视台和米洛舍维奇的家人和住宅这样的下策,又在塞尔维亚反对派副总理被撤职一事上浮想联翩,证明美英已经黔驴技穷了。这种劳而无功的空袭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事到如今,美英已经难以“体面退出”,然而地面进攻的赌注又实在太大,胜利的侥幸成份太多。欧洲把美国拉进科索沃这趟混水,英国在继续诱使美国为其火中取栗,法国已经在准备落井下石,德国也在摇晃,美国对于战争前景一筹莫展,只有硬着头皮继续轰炸。克林顿继续强调轰炸足以使米洛舍维奇屈服,但已经在地面进攻问题上松口,不过在部署上没有实质性的行动。美英必定要耍种种新花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地面进攻科索沃将给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和精神创伤。

写于99年4月28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