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季羡林的自传想起的 -- aokrayd

共:💬54 🌺11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季羡林怎么啦?(外二章) ----burden

之一:季老怎么啦?

我一直很敬佩北大季羡林老先生,学界称之为"泰山北斗",我认为

也是恰当的。但近几年来,季老可能是老眼昏花,脑子不管用了,也

或许是盛名之下有点飘飘然忘乎所以了,竟把自己的名气当成妓女使

用。

妓女化倾向之一是接二连三地主编大部头著作。季老近年领衔主编

的著作之多,部头之大,我觉得学界无人能及。但很多著作季老似乎

并未认真担纲,否则那些著作也不会那么赖。季老被书贩子利用来赚

大钱,季老赚小钱,这就是问题的实质。以季老之聪明,该不会不了

解这些内情吧。但季老不管这些,没大钱赚,小钱照拿不误。

妓女化倾向之二是一稿多投。季老自己随意写出的某文章在这个报

刊上发表了,然后又弄到某几本文集中出版。所以你看季老的文章,

有时会发现,一篇文章你已经看了好几次了,是在不同的集子中看到

的。有时你还会感觉某篇文章似曾相识,那是因为季老将某段文字稍

稍改动又发表几次的缘故。

妓女化倾向之三是自己多写书出书。季老最近出了本《牛棚杂忆》,很畅销,个人肯

定捞了一大把,于是乘胜追击,又出了本书名好像

是《东方赤子》之类的东西。畅销与否,我不得而知。反正这么一

来,季老在学界的名气确是无人可及了,这为他在有生之年赚够钱奠

定了雄厚的基础。

妓女化倾向之四是利用自己的恩师。陈寅恪是原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当时季老只是旁

听过陈先生的课。季老留学德国十年后回国找不到工

作,就写信给远在英国治病的陈先生,请先生介绍职位。陈先生将他

介绍到北大当老师。应该说,陈先生是季老的大恩师了。但在解放后

的几十年中,在陈先生倍受煎熬的情况下,据我所知,季老并未给予

恩师任何安慰,甚至可能没写过信,而陈先生的其他弟子有冒死前去

中山大学看望恩师的,复旦大学的蒋天枢即是。改革开放之初,蒋先

生及时整理出版陈先生文集,而季老亦未有何表示。然而,近年来,

当学界缅怀文人精神的像征陈先生时,季老及时跳出来了,到处诉说

自己与陈先生的交往之多,情谊之深。尤其有篇文章让人气愤,在这

篇文章中季老首先提出问题:人们也许会感到因惑:我写了那么多纪

念师友的文章,单单没写恩师陈寅恪先生,这是为什么?接着自答:

那是因为,陈先生是我最敬佩的恩师,写纪念他的文章一定要认真,

不能马虎了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写。真是欺人自欺之谈哪,这又

岂能自圆其说?季老这样捧陈先生,无疑是为了自己有更大的名气。

陈先生若九泉有知,当要浩叹"竖子不可教也!"陈先生一介耿儒,却

出了如此弟子,能不浩叹么?

北大张岱年与季老名气相若,妓女化程度则稍逊一筹。他们有时

还同时领衔主编某部书,但季老比张老出场次数则多得多。学界怕要

被这些妓女化倾向搞得不亦乐乎,我看学术中兴遥遥无期。(980809)

之二:再说季羡林(致一网友)

我原来很尊敬季羡林等老一辈学者,事实上,他们一般在年轻时就

名播学界,都在各自的领域多所建树。如季老早年对东方学(主要是

印度)的研究,张岱年解放前就出版了影响至今的《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史学会会长、

人大教授戴逸三十多岁就在清史研究方面崭露头角

等。这辈学者大都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伤害,研究工作也被耽误了。"文革"后的前十年

左右,这些学者都还在出成果,但近十年来,这辈

学者就很少能有所发现了。

但他们以"老字辈"受人推崇,他们也往往靠吃老本为生,所写的大都

是序、跋、纪念之类的应景文字。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主编大部头

书籍,既可藉此赚钱,也可炒大自己的名气。如果他们认认真真审阅

稿子,而不是徒具"主编"虚名也罢了,关键是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

看阅稿子,所以出版的书质量糟糕得很。我提到过几次的《中华文化

大辞海》,就是由季老与张老领衔主编的,五大本,880元。我买时

曾看过内容,发现错误不多,就买下了,回去仔细阅读序言,才发现

五页序言中竟有15处错误。戴老主编的以"鉴"为名的大部头不知有多

少部了,到八卦岭书市一看,全部五折优惠(送给我,我还不一定要

呢!)。

并不是说,所有的这辈学者都如此降格赚钱,大家熟悉的钱钟书以

及钟敬文等就不干这些事。钟敬文有感于目前书话丛书泛滥市场、青

年读者无所适从的现状,就曾组织主编过一套《书话文丛》(我在前

面介绍过)。我仔细看过这套书,但很难发现它有什么错误,这是因

为,钟老自始至终都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对待它。至于钱老,更是孤标

傲世,绝不随俗。钱老、钟老深知文人精神所在,决不为钱和权屈腰。这么一说,大概就

有优劣之分了。(980811)

之三:重提季羡林老

在泛滥成灾的所谓"学者散文"中,季羡林的文章也许是相当有代表

性的一种。我们注意到,只要有"学者散文"丛书面世,里面八九不离

十收有季老的集子。我最先是买了"学苑英华"中季老的《朗润琐言》,看后感觉还可以,

但当我浏览他的其他集子时,就有几分不耐烦了。

我上面贴的这篇文章来自亦凡书库(yifan.com这是我迄今为止所

接触的最大规模的网上书库,很感谢亦凡先生),我把这篇文章一口

气读完了。之所以能一口气就读完,是因为文章写的是母亲--一个任

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的话题。

季老平时说话不尽不实,看他的文章先得作好打七折八扣的思想准

备,就像老光说到的,季老似乎为自己当了一辈子知识分子而忿忿不

平,但在文字表面上,他从来都不后悔当一辈子知识分子。《赋得永

久的悔》因为是写母亲的,文字中倒看不出什么虚伪的蛛丝马迹。古

代史家崇尚"信、达、雅"的为文原则,季老这篇文章除了"信"(真实)外,其他优点就比

较难找到了。

"雅"其实就是漂亮的文辞,如同一个人要打扮才好看一样,文章也

需词藻装点。季老近二十年来所写的文字跟拉家常一样平白易懂,有

些人喜欢,另外一些人不喜欢,这都是见仁见智,本就无可厚非。但

他写文章往往离题万里,真正是"形散,神更散"。而且,他不知道该

在何处结尾,文章一开头,就信笔神游,涂鸦到哪就算那。如果严格

甄选,他近年来写的文章怕没有几篇合格。只是他名震学坛,他放个

屁,人家也会说是香的。

近年来季老主要写这些应景文字,学术方面写了一部《中国蔗糖

史》,据说是好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功力如何尚未敢逆料。另外一

部"专著"就是《牛棚杂忆》,由于这两年来我对季老已有些意兴阑珊

的感觉,也就没再读这本书。(9810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