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些零碎的影评 -- 南方有嘉木

共:💬180 🌺2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李慕白和玉娇龙中的情愫还不够好莱坞?

至于说李慕白之死,也是李安的改编,原著中李慕白并没有死。而最后李慕白对俞秀莲的话,那种台词很难说不是好莱坞风格,好莱坞的爱情片也不是不能死人的。

所谓好莱坞的特色,事实上可以理解为向商业化的妥协。这种妥协反映在每个导演身上又不相同,比如说保罗·范霍恩来到好莱坞拍《本能》,陈凯歌到好莱坞拍《杀死你的温柔》是一例,而北野武,李安又是一例,他们刻意保留了本身的一些特点,符号,而保留那些,放弃那些,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好莱坞影视评论圈对他们的固有视角。他们心领神会地接受好莱坞主流文艺圈赋予他们的“他者”形象,比如说,美国人觉得中国人是含蓄的,李安就始终表现出一种含蓄的表情。

而电影艺术本身来说,中国人做出的贡献寥寥无几,学习,或者说借鉴是中国影人的一贯立场,记得有个电影学者在评论中国电影时说,中国的电影就是世界电影。这句话不知道算是奉承还是讽刺。李安在电影叙事风格上遵循着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模式,戏剧性的叙事,全知的视角,因果结构的线性模式。镜头语言都是以人物为主,关于李安的镜头语言,我读过李显杰先生的文章,分析的很透彻。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的意义指向都是导演精心调控的结果。用麦克卢汉的理论来说,就是超高清晰度。是标准的热媒介,留给观众的余地很少。这也就是我说的,好莱坞特色。换句话说,李安的镜头,平缓安静优雅,是表象,实质是很暴力和专制的。

就像你贴子里抓的图表现的意境,注意下,也是种经典意境,这种意境一旦完成经典化就转化成一种符号。在别的作品中运用这种符号指向性非常明确。没什么歧意的。

李安的片子里,《冰风暴》和《断臂山》算是个另类,特别是《断臂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