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驳《中国康乾盛世还不如英国中世纪》(上) -- 厚积薄发

共:💬74 🌺4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哲学家厚兄

不但我们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民族的全面复兴(经济、文化、政治),我们的下一代也看不到。但这不说明我们就应该懈怠。须知南北朝三百年的煎熬才迎来了盛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07年有个关于中国南北朝文物的展览。展览的名字就是 Dawn of A Civilization -- 文明的黎明。我们做的终究会有意义,虽然我们注定会被后人忘记。

很好,这才是伟大文明不骄不馁的底蕴。我最近一直有个想法,中国没有若干其它文明中的祭司阶层,而祭司的作用是由史官来实现的。大多数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是名留青史,已经达到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程度。这种史官文化大大提高了一般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使他们在此岸的艰辛奋斗中随时能和彼岸的终极关怀沟通。

我认为中国历史有其独特性,但是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中西历史会逐渐合流:中国的问题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反过来,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然会在中国社会得到体现。这一观点是需要证明的,但是我无法证明,只能抬出黄仁宇这个牌子说,他有类似观点,我最早有这个观点即来自他的启示。

我认为厚兄的想法是十分有道理的,因为世界各地人民的相似性远远多于不同性。不过,造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各地在发展程度上的巨大差异的,基本上又是那少数的不同性。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国和西方的历史永远不会合流,各自都永远会保持本身的一些本质属性,--当然前提是双方都能长期存在下去,而不是遭到物质或精神意义的毁灭。我想,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从文明角度认识人类历史的看法(更应该说是关怀),可以作为读史者的圭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