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二,以清白风气相标榜的道德之家(上) -- 履虎尾

共:💬22 🌺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以清白风气相标榜的道德之家(下上)

若论起道德之家,首屈一指的当属号称“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

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杨震学问渊博,为人鲠直,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居家讲学。民谣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无意功名,州郡虽多次荐举,都被杨震拒绝。直到五十岁时,他才勉强出山。

由于杨震名望高,所以升迁迅速。杨震调任东莱郡太守时,曾途经昌邑县。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的门生故吏。王密心感老师的恩德,乃乘夜晋谒,献上黄金十斤。杨震对学生说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听老师连说了几个“知”字,误会了老师的意思,低声回答道:“暮夜无知者。”杨震说道:“天知,神知,君知,我知,共有四知,何谓无知?”

杨震持身廉介,不受私谒,子弟常蔬食步行,完全无一点富贵人家子弟的模样。于是有人劝杨震应该为后代子孙置些产业,杨震正色答道:“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后来官至太尉,班列三公。当时,正是宦官专权之时。杨震刚正不阿,不向宦官低头,遭到宦官的陷害。七十多岁的杨震,宁死不屈,毅然饮鸩而死。

弘农杨氏第二位做三公的是杨震的中子杨秉。杨秉字叔节,《后汉书》本传中说:“(杨秉)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杨秉继承了安贫乐道,耿介清白的家风,壮年时不应察举,居家讲学,直到四十余岁,才应辟出仕。杨秉为官清廉,不贪钱财。曾经有一个故吏带钱百万来拜老师,杨秉紧闭大门,不放故吏进来。《后汉书》本传中说:

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杨秉继承了刚正不阿的家风,在宦官当权的时候,挺身而出,上表弹劾宦党。中常侍侯览的弟弟侯参做益州刺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杨秉于是上表弹劾侯参,“槛车征诣廷尉”,于路自杀。紧接着,杨秉又弹劾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太监侯览和具瑗。侯览与具瑗都因此而受到严厉处分。

弘农杨氏第三代做三公的是杨赐。《后汉书》本传记载:“赐字伯献。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退居隐约,教授门徒,不答州郡礼命。”杨赐继承了祖、父时形成的家风,入仕后清白耿介,刚正不阿。当时,正是宦官当道之时,杨赐同专权的宦党斗争,曾经多次参奏弹劾宦官中常侍曹节等人。

弘农杨氏第四代杨彪,已值东汉末年。杨彪字文先,“少传家学”。入仕后曾经打击过宦官,“黄门令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彪发其奸,言之司隶。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杨彪做三公后,正值董卓专权。董卓欲挟持献帝迁都长安,满朝文武无人敢持异议,只有杨彪站出来反对。杨彪随着献帝到达许昌后,又遭到曹操的嫉恨。曹操陷害杨彪谋反,准备将杨彪除掉。多亏孔融相救,杨彪才得脱虎口。

杨彪到了晚年,儿子杨脩为曹操杀害。有一次,曹操见杨彪时候故意问道:“公何瘦之甚?”杨彪回答说:“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等到曹丕篡汉受禅之时,准备借助杨彪的名望,任命杨彪为曹魏的太尉。杨彪不为所动,坚决拒绝:“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

传说杨震下葬时,曾经有一只大鸟飞至墓前,垂首致敬,于是,门生弟子就在墓前雕刻了一对石鸟。后来,杨家第四代的杨奇,汉灵帝时做侍中。灵帝有一次问杨奇说:“朕何如桓帝?”灵帝自以为自己比前一个皇帝汉桓帝强得多,也希望别人评价自己高于桓帝。谁知杨奇回答说:“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这句话其实是说,您与桓帝相比,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灵帝听了当然很不高兴,于是说道:“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

《后汉书杨震传》的“论曰”评论道:

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遂累叶载德,继踵宰相。信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先世韦、平,方之蔑矣。赞曰: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脩虽才子,渝我淳则。

正如《后汉书》本传评论的那样,弘农杨氏以清白家风闻名于世。以至于西晋皇室,与之联姻;大隋天子,自承其后。三惑四知,留给后人的,是无限遐思……

关键词(Tags): #弘农杨氏#四知#三不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