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翻译】我,驾驶日本潜水航空母舰去珍珠港 -- 萨苏

共:💬45 🌺2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任城王的话

既然潜水母舰使用的是水上飞机,而且飞机也是在水上完成回收。那么飞机完全可以在水上起飞,何必花那么大的麻烦搞个什么弹射器?

当时的潜水母舰受到技术限制,大多使用外挂浮筒式水上飞机,和巡洋舰,战列舰一样,弹射器也是这种水上飞机专用的(二战后战舰由于技术发展,改用直升飞机)。水上飞机,其实水上的功能主要用于回收,之所以不在水面直接起飞,主要原因在于水面起飞对于海况要求太高,只有风平浪静才可以起飞,大大限制了水上飞机的使用,而且如果挂弹起飞,起飞的溅浪对于外挂炸弹,油箱危险都很大,所以当时采用弹射起飞技术十分普遍。这样做,还可以节省飞机油料消耗,增大载弹量。

有没有直接起飞的例子呢?有,日军在太平洋各岛普遍使用零式水上战斗机,就是水面起飞,因为日占各岛多有环礁礁湖,风平浪静,适合水上起飞作战。中国海军的巡洋舰宁海号舰载两架水上飞机,也是吊到水面起飞,因为它主要活动区域为长江流域,内河没有海浪问题。至于战后发展的大型水上巡逻机,比如中国的水轰五,日本的PS-1,因为体型庞大,无法弹射起飞,也都是水面起飞的。

另外,这么一艘潜艇只携带三架鱼雷轰炸机是不是太少了一点?每次作战如果没有各十艘八艘恐怕也无法形成战斗力吧?

这个是受到当时技术限制造成的,一般水面舰艇,万吨级护航航空母舰的载机也不过十几架,而当时潜艇技术的限制,还造不出比伊400更大的潜艇,潜艇的机库必须密封,加上艇体构造的限制,载机少在情理之中,所谓欲胁泰山而超北海,非不欲也,实不能也。

第三,二战时期的潜艇大多数时间都是浮在水面上的。也就是说只有作战或是被敌人发现了才会潜到水里去。但是从航母的要求来看,作战的时候恰恰是要浮在水面上,因此对于潜水的要求并不高。而且航母作战,敌人都在视距之外,如果要靠潜艇潜行至敌人近侧再浮上来攻击,恐怕还没把飞机弹射出去就被敌人的舰炮打沉了。

伊400之前的日本潜艇舰载机,主要用于扩大潜艇的侦察范围,因为潜艇搜索范围有限,有了飞机,就可以控制更广阔的海面,这也和日军雷达不发达有所相关。至于伊400这样着重航空作战的潜艇,则主要实施“打了就跑”的战术,到达阵位置之前,通过潜航通过盟军掌握了制空权的海域,或者被发现后可以潜航逃避,如果是水面舰艇,就没有这个能耐了,毕竟潜艇的隐蔽性比水面舰艇好多了,潜艇母舰,利用的就是这个隐蔽性。伊400的航空作业速度很快,最快7分钟可以弹射一架飞机,三架飞机全部出击,潜艇只需要暴露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之间盟军发现它,确定其身份,再实施攻击的可能性很小。

二战后的巡航导弹潜艇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的,只不过正如您的忧虑,这种必须浮上水面发射的兵器发展不如直接在水下发射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那样受宠,因为它的攻击方式需要浮出水面,破坏了隐蔽性。

呵呵,小日本的东西就是古怪啊。其实如果真的要搞,完全可以不用潜水艇来运载飞机而改用造价低廉,可以大批生产的大号货船。也不需要飞行甲板,每艘都带上十来架水上飞机。作战时让其在水上起飞就是了。

这个主要是盟军已经全面控制了制空权,制海权,一条万吨货船带着飞机横渡太平洋去袭击美国就成了天方夜谭,而能够潜入水下的潜艇,就比较容易完成袭击的任务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