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信用消费与储蓄消费 -- 晨枫

共:💬100 🌺2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妖道此言差矣

中国的经济30%有个人消费驱动,不等于说另外70%就是有基建驱动,那里面有一大块(到底多大还存在争论)是外贸,也就是有外国的个人消费驱动。现在这一块消失了,带给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直接就去掉了那一块;二是去掉了相关的生产能力和随之而来的个人消费能力。

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在经济发展前期是十分有用的,这也是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经验。但基础建设本身是不能产生消费的,还是要通过“最终消费”才能产生价值循环。大量造路的目的是促进货物流通,货物流通的目的是促进销售(包括国内和国外)。要是没有了销售这一环,造路最终是没有货物可以流通,所以也是徒劳的。

储蓄消费和信用消费的差别确实就在于这时间差,但这个时间差使得消费物化了,保证了产品的出路,降低了生产者的焦虑和灾难预期,促进了经济的循环。试想,如果生产者被产品的销路所困扰,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减产,是裁员,因为他不能指望到时候产品能卖出去。这是生产者的灾难预期。这加剧了消费者对于工作岗位和未来的灾难预期。两者互相叠加,恶性循环就来了。

储蓄消费和信用消费都可以是健康的模式,也都可以成为恶性循环的开始。储蓄消费导致恶性循环是自我实现的心理因素,信用消费导致恶性循环则是对未来增长的错误高估。就现在来看,前者对中国现状的危害更大。靠基建扩张增加就业是有限度的,基建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最终还是要靠增长的消费来拉高经济总量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