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相约多瑙河(图文展示稿,非定稿) -- 生命之歌

共:💬38 🌺7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4乌尔姆——第三帝国、爱因斯坦及其他

§1.4乌尔姆——第三帝国、爱因斯坦及其他

从很早以前其我就听说过乌尔姆这个城市,不论是在德国的历史上还是世界的历史上它都能有一席之地,它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给人们一种瞠目结舌的感觉,当然这次我的多瑙河之旅也不会错过它的。这不,顺着铁路我们来到了这座城市。一下火车到了站台上,我发现这里好像很清静,完全没有那种我想象的大城市的感觉。不过同行的朋友告诉我,出了车站才是真情实感。除了车站我才知道,原来车站外面就是乌尔姆的商业街,人来人往、喧闹异常,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穿着各异的人;也可以听到操着不同语言的人正在聊天。在我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朋友就拉着我的手带我穿过街道,步行去我们投宿的地方。我问他为什么不打一辆出租,他告诉我这个地方打出租很贵,而且也不远,还不如直接走着去呢。我们投宿在一个德国大娘的家里,其实这家的女主人是我的一个朋友的远房亲戚,会说一点简单的中国话,当然我们就可以自便了。休息了一会以后,她看着现在还刚上午就建议我们去多瑙河边逛逛,等回来以后正好能吃午饭。

其实门口就有公车,1欧即可到达多瑙河岸,可是在朋友的央求下,我们还是继续开始了徒步之旅。实际上我们离多瑙河南岸的直线距离只有500米而已,步行还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别看外面盛传德国人守规矩,但他们等车的时候实在是让我们汗颜:因为几乎没有一个排队的,后来的也照样自成一队,全都等着车一来一哄而上,各显其能。哈!乌尔姆无论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还是现代,都是一个充满了德国乡土风情的诗情画意的地方,无怪乎曾有很多中世纪诗人说它是“多瑙河上的第一城”。实际上乌尔姆远在公元前5000年就已经有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但后来一直是一座小乡村。不过在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成了皇帝直辖城市,工商业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后来的法兰克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继续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水准,让它从一个小城市已跃升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重要商业城市。

多瑙河横贯了整个乌尔姆,但这条河流其实在乌尔姆只有十几米宽,远远没有显现出下游的那种雄伟气势,不过它的这种缓缓地流动也衬托出了乌尔姆的小家碧玉的感觉。尽管乌尔姆人为了南北的通畅,在多瑙河上建造了三座大桥,意思是让“天堑变通途”。可是最后的结果确是,南北还是无法合为一个整体,几乎所有的游览胜地和中世纪的回忆都集中到了北边,南边则是时髦的现代化与娱乐的天堂。也许这个奇妙的结果应该归功于拿破仑(Napoleon,1769-1821),当初就是在他的意志下,以多瑙河为界,把这座城市硬生生的分给了两个州,让两岸的居民虽抬头不见低头见,但在骨子里却认为这是两座不同的城市。现在我们一直在乌尔姆新城中,感受着新时代的气息。我们的左边是居民区,右边就是高楼大厦。不过说句实话,我所说的这些高楼大厦也并不太高,并没有一座超过旧城区的大教堂的。据说在冷战时期,这里曾经是美国威利军团(Wiley)所在地,所以有些建筑有典型的美国特色。不过现在这里早已经不是军营了,原来的军事基地中心已经变成了名叫威利的俱乐部(Wiley Club),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在里面听着摇滚乐或者跳着迪斯科玩个痛快。它的旁边是以前作为美军训练场的音乐厅(Art & Crafts)。走了不远我们到达了多瑙河的岸边。

我们沿着河边行进,发现有一些人正懒散的在河边的草坪上休息或晒太阳,而另一些人则在幽静的小路上向前走或者正在跑步锻炼身体。河岸边满是低矮的平房和一排排的小树,让我意想回到了北京,正在“元大都遗址公园”里散步。真的,的确很像。这时朋友也在耳边给我灌风:怎么样,这里散步就像回到欧洲的中世纪了吧?提到中世纪不由得我想起了一件和这里有关的故事:在西班牙王位战争时期(1701-1714),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曾经与德国的巴伐利亚军队联合,想要进攻乌尔姆作为后面战争的桥头堡。不过因为城内居民的团结一致,巴伐利亚的杂牌军打了许久也没有完成任务。后来,在一些人的建议下,他们决定智取。巴伐利亚军队的中尉和小队长化妆成了农民和商人,偷偷的进入了乌尔姆城内,他们借着晚上看守比较稀松,悄悄地打开了城门,利用乌尔姆人民的纯朴一举攻破了这座要塞城市。但因为巴伐利亚军队还仍然保持着中世纪的、乡土的、骑士的风俗,所以他们进入城内并没有造成较大的破坏,从而保留了大量的中世纪的遗物。在岸边我们发现了一个学生正在对这岸边唯一与景色不协调的现代化大楼作画,他画的很细致,几乎描摹了所有应该有的色彩和气质,完美的勾勒出了乌尔姆的思想开放以及冒险精神。我知道,我和朋友已经走完了乌尔姆的现在,现在要走向乌尔姆的过去了。

不能不说乌尔姆是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当我们通过了大桥以后,却发现旧城这边根本就不是完全的老旧,而是一种新旧交融的感觉。刚刚过了桥,就有一座大的建筑映入眼帘,其实这就是刚才那个学生所画的东西,据说这里就是很现代化的克来森提姆旅馆。边上就是多瑙河,真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组合,据说在这里曾经出过一件世界闻名的事情。很早以前这个地方是乌尔姆的城墙所在地,在1811年,有一个叫贝伯林格(Berblinger)的乌尔姆裁缝可能是受到了希腊神话里的代达罗斯(Daedalus)用腊和羽毛制作翅膀的启发,自己曾经制作了一架悬挂式滑翔机,想要完成人类飞翔天空的壮举。不过他登上了乌尔姆城墙想要展示他的杰作时,却被众多持怀疑态度的群众给踢了下去,结果他没有飞跃多瑙河,而是一头扎进了水里立刻身亡了。不过他的敢为人先还是值得赞赏的,至少他的滑翔机的制作原理被现代人所继承,指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慰藉吧。而且他的原创作品的复制品现在正收藏在旧市政厅里,那位对机械装置有兴趣没事正好可以学习一下。说到城门,不由得我还想起一件事。据说中世纪时期乌尔姆的城门很狭窄,只能通过一辆马车。那时的乌尔姆人经常把长长的木料横放在马车上,进不了城门。因为这个原因就故意把木材锯短。这样过了很久,突然有一天乌尔姆人发现一只从城门上方小门洞里飞过的麻雀是竖着叼树枝的,他们才想到木料可以竖着进入城内。天呢!出了爱因斯坦的乌尔姆地方的人不会这么糊涂吧?连木材能竖着走都不知道,一定是以讹传讹。

爱因斯坦雕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街的左边不远就是门额上挂着一个铜铸的羊的“跃羊酒店”,看着它的招牌,不由得我想起了《魔戒》中的那个据说是矮人和法师会合的“跳马酒店”,难倒说这就是原形?其实它也是个标志,在这里左转就来到了著名的爱因斯坦纪念碑(Einstein bruennen)——其实爱因斯坦纪念碑有好几个,不过我就碰到了这一个。你能看到一个矮矮的螺旋式火箭,在火箭的边上有一个吐着舌头的爱因斯坦的头像,真是惟妙惟肖,可爱极了。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这里的车站街旁的一座普通房子里。他的父母其实以前住在布豪,刚刚迁居到这里。当爱因斯坦刚生下来时,他与其他婴儿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他的脑后有个明显的棱角。我们可以在乌尔姆档案馆查到他的出生:“乌尔姆,第224号,1879年3月15日,商人海尔曼爱因斯坦,现居乌尔姆车站街135号,信奉犹太教,人所共识,本日来签名登记人处声称,其妻波林爱因斯坦,原姓科赫,信奉犹太教,于1879年3月14日上午11点半在乌尔姆寓所里生下一名男婴,取名阿尔伯特。”不过这位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天才,只在乌尔姆待了2年,就因为起父亲生意亏本而搬到了慕尼黑,而且后来只回来过一回。不过乌尔姆人却永远记得他,给他竖了多个纪念碑,甚至还把他绘在彩绘玻璃上,与牛顿等人一起谈天说地。不过比较悲哀的是,他的故居已经因为二战末期的1944年英军不定向地毯式轰炸给铲平了,现在只能看到石碑告诉大家这里曾经是故居而已了。

跳羊酒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顺着街道我继续往西前行,两旁的房屋木梁在外面、砖石在里面的建造方式让我感到诧异,后来经过和朋友的交流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话说自从1164年以后,神圣罗马帝国就把乌尔姆当作了一个商业中心,设其为“帝国自由市”。这个城市不会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政策、法律等的约束,可以自由设置自己的一切。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座城市很快就成为了德国南部的商业中心,其亚麻和麻纱远近闻名,不久乌尔姆就发展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繁荣、财力雄厚的城市。可是也就是这个原因,引起了邻近的城市的贵族们的嫉妒,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刁难乌尔姆的人民:经常不供应乌尔姆人需要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甚至有的时候还兵戎相见。乌尔姆人为了抵御这些说话不算话的人,就自己修筑了高大的城墙、宽广的军火库、富足的粮仓以及成排的盐库,以抵御各种突如其来的进攻。也正因为他的商业枢纽作用,城市里的人很快就分化成有钱的贵族和大商人与没钱的平民百姓两个阶层。他们的房屋建筑都各有特色:有钱人居住的是用石头做基础的房屋,你在外面根本无法看出其内部结构;而穷人则用木梁作为支撑,在墙壁上糊上土和灰泥。那时的人们一看房屋的建造就可以知道其富足水平了。不过风水轮流转,14世纪时,人们突然都对木梁结构的房子赶上了兴趣,不论富人穷人都开始追捧木梁结构的房子。特别是13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围攻乌尔姆的时候,石头都被用来当作抵御敌人的武器了,所以大家都用木头建房子了,木头房子越来越成为身份、文化和财力的象征。即使是以前用石头建的房子,也要在外面做个木头柱子。而有木梁得呢,则故意把木梁露在外面,有的人唯恐别人看不见,还突发奇想的在木梁上漆上了黑色,与白色的墙壁以衬托乡的特别抢眼。不过这种不按规则盖的房子非常不结实,很容易倾斜,所以大家给它起名叫半梁房(Half Timber House),不过这些看起来若不经风的房子却千年不倒,这也是一个奇迹了。这个奇迹中的最大奇迹莫过于“倾斜旅馆”(Hotel Schiefes Haus)。它建于1443年,因为当时建房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多瑙河岸地基下陷的问题,所以在建造的过程中,边建造边倾斜,很快大梁的角度就变了。因此,为了保证该房屋不会倒塌,就边盖边调整角度,最后盖好的时候,在河岸的那头居然比平地这头低了近10米。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专门收集了它,作为“世界上最倾斜的旅馆”,成为了世界之最。不过不要担心住在这里会在夜晚睡觉时突然掉下床去,因为这里不论桌子、椅子还是床铺、柜子都经过了处理与房子相搭配,而且有一个水平仪可以非常准确的调整角度。不过这里的价格比其他旅馆也贵一倍到两倍,达到了100欧/天。这栋倾斜旅馆的旁边其实就是远近闻名的乌尔姆渔人区,每年的7月份这里都会有通宵达旦的歌舞表演庆祝,不过我们来得不巧,现在是春天,离7月份还有一些距离。我们沿着路途继续前行,在路边的一个小面包店暂时歇歇脚。我们点了点蛋糕,稍事休息后就继续开始了旅程。

乌尔姆的公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之最——乌尔姆大教堂,它就在步行街的尽头。第一眼看到该教堂我就想起了以前见到过的科隆大教堂,两座教堂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座教堂被称为世界之最的原因是它拥有一个高达161.53米的塔尖,把哥特式建筑发挥到了极致,据说这个塔尖是第二个修建者家族乌尔里希恩辛格的作品(Ulrich Ensinger)。在大教堂的下面仰头观看,大教堂就是大力神阿特拉斯,让你无法望其项背。门前的三座攻门更是让人感到进入了无法名状的天国的大门前。其实这座大教堂开始建立于1377年,一直到1890年才最后完工。这座大教堂是由乌尔姆人集资建立的,直到现在,我们在大教堂的墙壁上仍然可以看到每块砖上所刻的捐赠者的名字。在斐迪南特兰(Ferdinand Thran)的《乌尔姆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Ulm》)书中就曾经讲过在大教堂的建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乌尔姆人都曾经捐助过,甚至有一位磨坊主还特意卖掉了自己的一条裤子,用得到的6先令2生丁捐给了乌尔姆大教堂的建造。在教堂门上雕刻着大概有将近20个圣经人物,因为太高所以我也没看清,就直接进入了教堂内部。该教堂极其宽敞,我估计至少可以供1万人一起祈祷。里面的穹顶是用两旁的各九根高达的柱子所支撑的,屋顶上侧开的窗户更让大教堂显出一种庄重的感觉,仿佛凝结了时间和一切。我径直走到了布道台前,布道台的正上方是受难的基督雕像,在布道台后面的墙上还挂着书面贵族或骑士的家族徽章,旁边则是大量的雕像,其中最引我注意的是一个乞丐雕像。我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乞丐是不允许进入教堂的,乌尔姆大教堂的这个雕塑不愧是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最佳体现。1543年,宗教改革引起了基督教新教的分立,乌尔姆大教堂成为了新教路德派教堂,为了纪念这件事在布道台后专门树立了马丁路德的半身像。沿着768级旋转台阶就可以到达143米高的观景平台,在这里可以一览施瓦本株罗山的全貌,让人看到眩晕似的瞠目结舌的美丽景色。观赏了一会以后,我们走出了教堂。快走出教堂我才发现,其实在我进来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以色列彩绘窗(Israelfenster),它是专门用以纪念在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的。

乌尔姆的大教堂远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乌尔姆的大教堂内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乌尔姆的大教堂雕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乌尔姆的大教堂马丁路德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起犹太人被屠杀,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希特勒建立的第三帝国及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们给全世界人们造成无尽的伤痛。乌尔姆虽然远离战场,但也受到了很多波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乌尔姆全城几乎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1944年12月17日的空袭,90%以上的房屋被炸平,2万5千人无家可归,不过令人庆幸的是乌尔姆大教堂并未受损,不过当时为了保存乌尔姆大教堂的古迹而移出的彩绘玻璃窗倒是反而被全部炸毁。在乌尔姆的记忆碎片中还有就是第三帝国著名元帅隆美尔(Rommel,1891-1944)的国葬。二战末期,几乎所有人都预见到了希特勒的末日即将来临,所以想尽办法想要尽快结束战争。1944年7月20日,由施陶芬贝格上校(Stauffenberg,1907-1944)所主谋的刺杀希特勒的事件没有成功,希特勒很生气地想要处死所有和此事有关的人。因为隆美尔与此事有所牵连,而且此时的隆美尔正在乌尔姆养病,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希特勒就派了两名特务,要求隆美尔自杀或者被审判,在权衡了利弊之后,隆美尔在写下了遗书后,吞毒药身亡了。希特勒为了掩盖这件事,所以庄重的给他在乌尔姆举行了国葬,并要全国一起哀悼隆美尔的身亡,这次国葬的主持者是隆美尔的同僚——另一位著名元帅伦德施泰德(Rundstedt,1875-1953)。在大教堂附近我们走完了全程,回到了德国大娘家享受丰富的食物。

元宝推荐:希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