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列宁物质定义批判到西方本体论哲学的反思 -- 涉雪之狐

共:💬40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继续说明

首先,我给你一个结论:

现代哲学已经是拒斥本体论的论述了,为什么呢?

因为本体论的哲学已经被科学取代了。

本体论哲学要研究的问题,现在是科学研究的问题。

而本体论要研究的问题,目前最好的方法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

那么什么是科学方法思维?

用试验,来检验一个知识的陈述是否正确。

而试验是干什么?

是要以人的感知经验来判断导致这个试验的原因——某个问题的答案的陈述,是不是正确的。

比如:“什么(东西)是有的?”就是一个问题。

答案是有。

就需要用人的感知经验去验证这个答案。

之所以说本体论哲学无意义是因为:

本体论哲学与科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1、它们提相同的问题。

比如:世界是什么?这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本是建立在逻辑的一个假言肯定上:

如果这是有的....,如果“世界”是有的......

从前提上,本体论哲学和科学哲学都一致。

2、现在是他们不相同的地方

本体论哲学就给上面的问题,不经“经验感知”判断,而靠所谓的“洞察理性”就提出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超验的本体”。意味着“这”的本质,“世界”的本质。

而给出答案意味着:如果这是有的,或如果世界是有的。

变化为了:

这是有的。

世界是有的。

“如果”,这个逻辑常项(词)被去掉了。于是“这是有的”,“世界是有的”,成为了一个事实,而不是假设。

在这里本体论哲学省略掉的是:

“什么有”这一知识陈述的判断。

因为“什么有”也是一个知识组成的部分。而且是有关“什么”的“知识”的第一判断。(“什么”在这里,我指的是“存在”的名词用法)

这一知识的问题的答案为:判断为“有”的肯定 时,才有其他关于“什么”的其他知识。

如果"什么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无”

那“什么无”就是“什么”的唯一知识。

如果是“不能确定”,那么就继续找根据。而其他关于“什么”的知识的陈述,基本上都是扯淡了。可以存而不论。

而这个“知识”只能通过人的经验来判断。而不是绕过感知的理性。

理性给出的本体只会直接判定有,不会判定没有或模棱两可(判定没有或模棱两可的话,原来本体论哲学提出的各种“本体”不都成了笑话?一个“什么”本就没有,或不能判断,怎么会有“本质”呢?)

而以经验方法来判断“知识陈述”是现代科学的经验论立场。由这一方法,显然比本体论在超验本体时所用的“唯理论”思维更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知识。也节省时间与精力。

但“列宁的物质定义”显然是违背经验论立场的。而且与唯物主义在知识论范畴一贯的“经验论”立场相背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