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旧文新发,秦始皇三部曲 -- 王小七

共:💬29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万里长城建造时(十五)多年以后

后世的人说到调查蒙恬的专案组,免不了要用上残酷、狠毒、冷血一类的词,让人联想到国民党反动派之类的东西。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家伙确实心狠手辣,在调查的过程中打死了很多人,逼疯了另一些,并且冤枉了很多好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秦朝最后终于像我们知道的一样倒掉了。专案组狠毒是不假,但敢说这种话的人也不是傻子,不等到大秦朝倒掉,谁敢像上面那样说?我们知道汉朝刚建立时,在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揭露秦朝黑暗统治的运动,召开了很多会,有很多人发言,把大秦朝官吏干的一部分坏事揭了个底朝天。但就算大秦朝倒掉了,说话也不能什么都说,还是要注意分寸,把握重点,挑能说的说。比方说,如果领导上要批判调查蒙恬的专案组,发言的人就要抓住他们刑讯逼供,许多人屈打成招的问题,以表明大秦朝昏庸混乱不分忠奸,必然由英明公正的大汉朝取而代之。但是绝对不能说专案组维护皇权是不对的,假如这么说了,就是大逆不道——大汉朝也是有皇帝的。封建体制就是这样。当然,到了现在,你怎么说都可以,但是大多数人又都只顾着发财,不去理会这些陈年旧事了。假若不是有些三脚猫历史学家没事找事,居然引起了一场辩论,后来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这些家伙没事找事的原因不是无聊,而是因为他们想给后人留下一样有意义的东西,至于这东西好不好则另当别论——后人自然会判断,用不着前人多嘴。假如你和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就会觉得他们这种想法十足可笑。假如你和我一样,就会觉得前一种观点不止是可笑,简直是可悲。但是这世界上可悲的事情多如牛毛,也不多这么一件。我丧失创造力也是其中一桩,这个我会在后面谈到。

前面说到,刘皮杂检举了王七。当时他正坐在专案组的询问室里。这间房子很大,长宽各有五十步。房子里一开始很空,只有正面有一排台子供专案组的调查员们坐,后来就变得很挤,因为放满了各种刑具,种类之齐全,就连解放前反动派的拷打室也自叹弗如。这里面有用整棵小树做的驴鸡巴棍,因为专门拣生树瘤的木材,所以表面疙瘩不平,打起人来和狼牙棒一样疼,只是不会像狼牙棒一样把人打死,还可以打下一顿。还有老虎凳,但是垫的不是砖,而是工地上的馒头,效果上没什么差别,拷打完后馒头还能成为被拷打者的口粮。考虑到劳工们大多数都是大臭脚这一点,这种安排简直让人不能接受。辣椒水也有,但是因为没辣椒——辣椒要到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所以用的是沙石水,灌之前要搅浑。虽然不辣,但灌到肺里照样能让你咳出血来。还有一些希奇古怪的器具,不等用到自己身上,谁也猜不出来是干什么的。刘皮杂被审问的时候,受审的人是站着的,后来就变成了以各种姿势在各种器具上呆着。一开始人被审问后是自己站着走出去,回去还能躺下睡觉。后来就变成了横着被人抬出去,当然回去也是躺下,但是还能不能睡着就说不一定,睡着了能不能醒来也说不一定。到这时候,这间询问室也改了名字,变成了讯问室。但是当刘皮杂受审问的时候,房子还很空,所以他也没受什么拷打。

后人说到刘皮杂的时候,一定要说到他检举王七这件事,并且认为他做得很巧妙。既满足了专家组的需要,又没有得罪任何一个同僚,还可以算是帮蒙恬开脱了罪责。假如蒙恬被证明无罪的话,刘皮杂作为有功者一定会受到重用。但是蒙恬服毒死了,所以刘皮杂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当然,刘皮杂料不到这一点。他只以为即使蒙恬下狱,还有与蒙恬熟悉的太子扶苏在,不会置他们不管,可没想到扶苏也自身难保——人家的目的,本来就是来要他们一干人等的命的。等到听到太子扶苏也被关了起来,并且谣言说要被他弟弟杀掉的时候,刘皮杂就表现出了一个军人的气节,要求和蒙将军同赴杀场。这是因为他绝了活下去的指望。假如到了绝望的境地,人就会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刘皮杂做出的事情就是要求和蒙恬一起死。既然掉脑袋是一定的,至少要死得够份量。但是因为他级别够不上服毒,砍头又太便宜了他,等到使者来宣布判决的时候,他只得了一个“囚于地下,终老不得出,至死方可”的判决,也就是终身监禁。太子扶苏和蒙恬则是死。他们一死,我们的故事就完结了。至于他们吞药自杀的经过,史书里面都有记载,连蒙恬死之前还唠唠叨叨说的一大堆“绝地脉”之类的话都有,我们也不必赘述。

在故事结束之前,可以说说为什么我们几乎没有提到太子扶苏。对这件事情的标准解释是:太子扶苏不是本故事的中心人物。他既不参与修长城,也不参与镇压劳工——后者是他心地善良,前者则是因为没人敢派他去做这种活,并且等到他来的时候,长城早已修好了。但是扶苏的存在也是很有意义的,他的遭遇说明了善良不一定能得到好报,至少是不一定能从领导上得到好报。此人第一次上表劝阻他老子不要杀劳工,挨了顿斥责,第二次上表劝阻秦始皇不要焚书坑儒,结果就被贬到了边境上戍边,并且在不久之后被弟弟伪诏毒死。那时候长城已经可以派上用场,扶苏死前的工作也就是勤加练兵,跟我们的故事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故事到了快完结的时候,按理应该交代每个人物的下场。但是这些人的下场在前面我们都已经提到过,再说下去就有敷衍篇幅之嫌。所以,我们只需要简单的说:他们都死掉了,只有长城留了下来。

后来,大秦朝就倒掉了。再后来,大汉朝,大唐朝,大宋朝都一个个的陆续倒掉了,只有长城一直留到现在。

我发现自己丧失了写小说的能力。在前面一章里我提到过,人生在世,总有许多可悲的事情,这件事毫无疑问也是其中之一。现在我在书房的写字台前正襟危坐,对着电脑,看上去很像是在写小说。但是一上午写不了几个字,并且还要绞尽脑汁。好不容易等到上午过完,我就如同获得大赦一样去吃午饭。以前可不是这样。以前我写小说是因为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灵感频发,在任何地方任何姿势都能写。并且还觉得想写的东西太多,根本来不及写下来。现在则是毫无头绪,根本写不出来,与写不下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差异却不可以道里计。

与丧失了写小说的能力相比,更可悲的事情还在后头,我发现自己还开始丧失起创造力来。而创造力乃是一切正面情绪,比如雄心壮志、开拓感、进取心之类的源泉,因为发现了这一点,我现在意志消沉,情绪不佳,并且觉得世界一片黑暗,失去了生活的热情。虽然我不能学海明威、川端康成的榜样,但也不能和某些人一样,把吃饭拉屎看作人生的全部。如果只能过这样的生活,还不如变成一头猪。这种时候,我看到长城,就会想起修长城的人们。不论是蒙恬、刘皮杂、范喜良、专案组还是形形色色的劳工,我都感到羡慕。这是因为他们都在做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创造力方面有所建树。蒙恬解决了各种问题,修好了长城;刘皮杂急中生智,吓退了匈奴兵;专案组用尽心机,逮捕了一大群人;劳工们用尽了一切方法,在修好长城的同时也捣了一场大乱。范喜良也用尽了一切方法和蒙恬斗争,获得了短暂的成功,然后就被捕死掉。但这不要紧,因为其他人也都死掉了,只是先后早晚的问题而已。好也罢坏也罢,他们都曾经活着过,面对过各种问题,并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最后这些人综合起来,给后人留下了一道长城。这就算是没有白活。我不羡慕的惟有逃到地下世界的疯人村的王七,虽然这家伙肯定不会死,但肯定也活在形形色色的无聊的黑暗之中,没给我们留下什么东西。不幸的是,恰恰是这个家伙和我同名。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要寻回自己的创造力,用了很多方法,却都不奏效。我决定关掉电脑,去外面的世界碰碰运气。或许我能在某个地方找回自己的创造力,或许找不到。至于长城后来怎么样了,就随他去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