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旧文新发,秦始皇三部曲 -- 王小七

共:💬29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万里长城建造时(十二)通天塔计划

从西伯利亚奔来的刺骨寒风挟着冰雪,在河南地广袤的草原上肆虐了足足三天时间方停。在这场罕见的暴风雪面前,一切人类的活动都被迫停滞下来。无论是秦军还是匈奴,在这几天里都只能收拢牲畜,困守在房屋和帐篷之中,听着外面的狂风怒号。不论穿得多厚实,在这暴风雪中呆上不到两分钟,就会感到手脚发僵,如果呆得更久,就有冻伤甚至冻毙的危险。因此除了穿得极其臃肿笨重的哨兵之外,没有人会愿意在这样的天气里走到露天里去——事实上,哨兵们也是极不情愿的出去值勤的。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双方军队中都产生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这是自公元215年冬天匈奴人卷土重来之后,三年中第一次有大量的兵员因为非战斗因素而脱离战场。

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有福气在这种时候躲在营地里。当暴风雪终于停歇时,由国尉刘皮杂带领的一支精锐秦军,为了执行蒙恬指派的秘密拦截任务,已经在毫无遮蔽物的空旷草原上驻扎了三天之久。他们在暴风雪中暴露的时间之长,足以使任何普通人变成冻尸一千次以上,但这支总数多达一万的部队竟全都安然无恙。这自然是因为这些人自刘皮杂以下,全都从小接受严格的中国武术训练的缘故。此刻,刚从雪堆中钻出来的刘皮杂凝视着暴风雪后茫茫无际的原野,想起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经历,心中百味杂陈。自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刘皮杂所部便作为蒙恬手中的王牌之一,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他们又再一次肩负着蒙恬亲自交付的重托,在草原上等待着另一次战斗。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一直被部下看成战神和杀戮狂的刘皮杂,其实是个内心纤细、胆小懦弱和善的胖子。他厌恶杀戮,但又不得不投身于战场之中。每一次战斗对他来说,都是在良心与天职之间的苦苦挣扎。追求完美的天性使他每次都将任务完成得无懈可击,这又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战斗任务,最终竟然使他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但在他心里,仍然牢牢的记得当初参军时老父叮嘱的话:习武是为了保卫世界和平,而不是杀人,更不是借和平之名进行杀戮。

在复杂情绪的驱使下,刘皮杂四十五度仰望着逐渐放晴的黄昏天空,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忧伤。

按照蒙将军的指示,这一次或许不会再发生战斗了吧。

对于匈奴这一方面来说,公元前212年也是令人忧伤的一年。在此之前,这些家伙已经连续与秦军进行了三年的拉锯战、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阵地战、地道战,使用了从古到今——当然是指到故事发生那时候——他们所能使用的几乎一切战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仍无法迟滞长城的修建。事实证明,只要解决了内部的工人骚动,匈奴人的袭击对于秦军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大问题,甚至连问题都算不上。蒙恬将外围兵力做了极为周密的部署,无论匈奴采用什么战术,在严阵以待的秦军面前都只能铩羽而归。眼看长城即将于当年秋季完工,匈奴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失败情绪当中。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匈奴一直将秦朝当作自己的藏宝箱,想要了就拿眼馋了就抢。长城的建成无疑将会剥夺他们的这种便利,使得整个匈奴部族都感到相当的失落。当时有一个匈奴文人写了一篇文章,集中体现了这种情绪,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哀叹:“ADE,秦朝美丽的女人们;ADE,秦朝富有的土地……”

正当匈奴上下束手无策之时,有个谋士向头曼大单于献上了一条计谋,足以使古往今来包括长城在内的一切城墙失去作用。头曼大单于听了之后大声叫好,立即派人着手准备。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匈奴人以难得的高效完成了实施该计划的一切准备工作,并于前212年冬季向长城派出了施工队。

且慢,为什么是施工队?

答案是:谋士献上的计谋,乃是修一座比长城高得多的塔……按照该谋士的设想,只要将塔修到足够高,并派出大力士携带强弓硬弩驻守其上,从塔顶射出的箭矢就可以飞越长城,射程远达整个河南地。届时,无论秦军修建多长的长城,匈奴弓箭手都可以轻松的用箭雨解决掉守军,其他步兵只需要轻松的越过长城即可。为了使该塔的作战半径覆盖整个河南地,必须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塔修得高入云霄,如与天接——因此这个计划就被叫做“通天塔计划”。

现在我们说,这个计划必然要失败。首先,蒙恬决不可能面对堆积如山的密告文书而按兵不动,坐视对方修建通天塔。事实上,在收到第一份报告后,他便拟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随着匈奴联合部队的迫近,蒙恬在派出刘皮杂率领精锐部队对敌人进行拦截的同时,也加紧了长城的修建。其次,匈奴人的建筑技术水平实在值得怀疑,要想把塔修那么高而不倒,几乎不可能。最后,即使蒙恬毫无反应,匈奴人也发明了超越现代水平的建筑技术,他们仍必须再获得两个关键性盟友的援助才能胜利——不幸的是,他们根本无法与这两方面势力结盟,甚至连协商与游说都不可能。因为这两方面关键势力,一是非常看重自己住所隐私权的上帝,一是物理定律。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匈奴人并不信仰还要过几百年才会诞生的上帝,而且他们的物理水平也极低,既没有测定重力加速度也没有发现空气阻力,因此他们匆忙的开始执行通天塔计划时,根本没想到要征求这两方面意见——实际上也没必要。让人好奇的不是他们的信仰和物理水平,而是这个计划本来就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就能看出是个纯粹的大玩笑,但在头曼大单于叫了一声好之后,其他的匈奴人甚至不用常识加以判断,就草率的开始准备——现在想把这个问题完全弄清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匈奴是松散的部落,不会盲从于某个领袖,无法用普通的权力学说来解释。但如果不是这样,又更没法说明这个计划怎么会得到通过。因此最后我只好想,就象人在垂死的时候会产生幻觉一样,姑且认为匈奴人在绝境之中发了群体性癔症,以为不同寻常的塔上的东西也会变得不同寻常吧……

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匈奴不仅动员了自己全部的人员与物资,还大量招募了东胡、丁零、坚昆、乌孙、戎、羌、氐、俨狁、狄、鲜卑及楼烦等草原民族与部落的工人,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施工队。这支人员庞杂的施工队出发后一路向南,沿途惊动了大量的居民、秦朝间谍与野生动物,留下了无数生活垃圾与排泄物。在匈奴最后的前哨站那里为了躲避暴风雪停留了三天后,终于在前212年12月接近了长城中段。

在他们面前,出现了等候已久的秦军拦截部队——刘皮杂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