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儿时痛苦回忆将改变成年后的经济行为 -- 乐在其中

共:💬8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儿时痛苦回忆将改变成年后的经济行为

1929年的大萧条肯定影响了亲历那场萧条的人们的生活态度。过去,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傲慢,他们总是认为,老年人把钱藏在床垫下的行为简直是疯了,就因为他们不相信银行。现在人们明白了,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也许是因为有着痛苦的回忆,而非因为年纪太大。如果说大繁荣和大萧条时期的经历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那么宏观经济学家或许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世上有两种消费者行为方式,一种是“牛气哄哄型”,另一种是“居安思危型”,前者当形势大好时,人们会过于自信,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而当形势变得艰难时,人们就会缩进厌恶风险的壳里;后者在繁荣时期,人们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在衰退时期则会取出存款使用,以维持生活水平。前者会使衰退加剧;后者头脑冷静、富有远见,他们的行为方式有助于平滑繁荣与萧条的更迭。凯恩斯开始持“牛气哄哄型”理论,但后来抛弃了这一理论,认为它预示了经济会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剧烈动荡。1931年他转向“居安思危型”理论。远在信贷危机发生之前,一项围绕上述问题的较为正式的分析从2006年底就已展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经济学家研究在经济上的早期经历如何影响我们后期的行为,他们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轻的投资者热衷于投资股市,终生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年老的投资者比较谨慎。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则是年老的投资者比较看好股市。与年轻人不同,他们记得战后的繁荣时期。

关键词(Tags): #消费行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