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厦门,解放日(一) -- 王外马甲

共:💬285 🌺1591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洪枫兄说得有道理

您这也是“正史”上比较普遍的说法。

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第55团最初的确是由苏中军区特务3团(也就是泰州独立团)组建的,首任团长是周建平(64年少将,也是“林彪团伙”成员),所以马甲我说警3师(起义后暂定为华中独立军第2师)是“编入”7纵55团的。

但周建平时期的7纵55团其实只有四百来个人,兵少、装备差、战斗力也不强。警3师加入后,除炮兵留给纵队(92炮9门、85炮9门、75炮16门),其余装备全部带进55团,计有重机枪30挺、轻机枪107挺、步枪1100支、掷弹筒117个、弹药近四十万发……想想看,这在46年初的新四军是个什么概念。所以55团一跃成为7纵乃至华中野战军的头号大团。

合编后,原华中独立军第2师师长(警3师9团团长)赵鸿学(起义后改名赵维纲)担任55团团长,周建平降为副职,原苏中军区特务团的干部大多改任了政工干部,可见这55团的军事主力是以警3师为主的。

一般军史材料只认253团的渊源是有红军底子的特务团,主要是为了强调其政治上的正宗性,这自然有其道理。但马甲我的说法则更多的是为了“补遗”——因为特务团的老人后来大多调走了,几乎没有谁留到253团时期,而来自警3师的基层官兵却一直在团里,并且基本上没有活下来的,一部分牺牲在“七战七捷”时期,大部分牺牲在金门,他们为253团的建设、为新中国的建立尽了力,咱们不应该忽略了他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