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问题之反思 -- 席琳

共:💬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此马鹿非彼马鹿 - 看起来还真的要反思

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老兄坦诚地将问题指出来。余生也晚,引用的资料都是看书本或者在网上获得的,亲历的少。而且也不是靠干这个吃饭的,顺手拣来,难免以偏盖全,贻笑于溪溪河。

这里先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不通的地方呢,希望河里的朋友给补充补充,别看我的笑话。然后呢,我就再根据您和各位的意见做做修改。(顺便拍溪溪河铁大老板一句。我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允许你去改,是铁大老板最英明伟大的地方。铁大老板一高兴,说不定就给我的哪个帖子加个精!)

1. 陈炯明的材料主要来自陈炯明研究中心:http://www.chen-jiongming.com/。网页里汇集了有关陈炯明的生平事迹,历史文献,研究文集和能否翻案的理由。我不想在这里复述。只是想指出一点,既然孙中山和陈炯明谁对谁错都还没有定论,为什么就要认定陈炯明要对兵变的结果负责呢?况且根据当时的《南华早报》记载,是孙中山以海军大炮乱轰广州城,炸死百姓上百人。

人家老陈家等了都有快80多年了,真相何在呢?看来海峡两岸的有关部门是应该给个说法。

尤其是对面的国民党,丢了政权不可怕,失去了遗老遗少们的支持,可真的就要爬下啦。

2. 抗战的历史我不是特别的熟,对此也没有花功夫研究。但在以前读书时(中共党史是大学必修科)的总体印象是国民党政府不抗日,或者不是真心抗日。这和前辈的理解是一致的。只要是抗日的地方总是共产党在里面起作用。要么是地下党员在里面做工作(如宣侠父,潘汉年等),要么是爱国的国民党将领响应了共产党的号召(如蒋光鼐,吉鸿昌,张学良)。别忘记国民党一直是在正面战场,如果没有国民党高层的默许和支持,息峰口,813和台儿庄能够打的那么顽强?(十九路军淞泸抗战时,张治中等人是奉命支援并甘当无名英雄的,结果成就了蒋光鼐和蔡廷锴)。

至于究竟是谁在抗日战争中保存并发展了实力,看看彭德怀挨批时的罪状之一就一目了然了。要不老人家也不会感谢日本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吗。

发几个军功章或者烈属证也不假,但领导台儿庄战役的主官可也都是上了黑名单的著名战犯呀。

3. 潘汉年是我们老人家派的第一号大间谍,究竟是不是叛徒,他的朋友和熟人可能不应该会知道(否则怎么是间谍呢),但他的老领导刘少奇和周恩来应该很清楚。陈毅、陈云、和饶漱石也都曾是潘汉年的领导。这些人长年的领导白区工作,派出去的同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难道自己会不知道?哪里还用得着李克农去做调查(何况李克农本人也是个大特务呢!)。

别说潘汉年有和汪精卫见面的事(不见面怎么搞情报?)就是没有见过面,整天在敌人窝里混,想找你个岔还不容易?

从当特务到当内奸,固然从大环境上说,与高岗和饶漱石的倒台有关(潘汉年当上海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和上海市军管会秘书长都是小饶举荐的),但对潘汉年,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说白了还不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全国胜利了,用不着你去搞地下工作了。但是你知道那么多的内情怎么办?放到监狱里面,大刑伺候着,好好去交待吧。

再说了,我们在前线打仗或在监狱受刑时,你潘汉年拿着公款,在敌战区花天酒地,红白黑道上统吃,风光够了,也该去体验一下生活了。

可老潘这一去呀,就再也没有了回头路!

4. 陈昌浩和4万西路军将士的材料不是我杜撰的。材料来自二闲堂文库的一篇文章。http://www.edubridge.com/erxiantang/library/chenchanghao.htm。 而且网上查一下,到处都有。

首先,去河西走廊是谁的主张?不是要抗日吗,日本人在东面呀,那么为什么要去西面?

其次,为什么要张国焘的旧部去河西走廊?为什么不在领导层内搀一搀沙子,起码也换上一个能干点的领导(譬如邓小平)或不糊涂的干部(如叶剑英),而非要让徐向前和陈昌浩一起去送死?

第三,兵败河西走廊究竟是谁的原因?是他陈昌浩坚决的执行了中央的命令呢,还是因为他不能灵活善变呢?

诸如此类的疑问,都有答案吗?

5. 关于陈光,上面的那位大嘴先生已经有了一个帖子。你想当年抗战时共产党的军队统共也才四个整编师的力量(根据一个哥们最近的考证,新四军号称是军,但也只是相当于八路军的一个师)。一个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的115师的代理师长(打仗的本事,数前10名应当是沾边的吧),统领着数万人马,在鬼子眼皮底下,从西打到东,又从南打到北的,折腾了好几度春秋呀,怎么可能会没有名气?

(马加爵也不就才窜腾那么一下,结果是全世界的华人都知道。扯远了。)

问题是政治这个东西,让你出名呢,你就出名,不让你出名,你就出不了名。就看你运气不运气,跟没有跟对人。不信你就看看文革时,一夕之间可以造就多少名人吧。

但出名不出名是一回事,公平不公平是另外一回事呀!

总而言之,我们这个民族,不管由谁来写历史,都是有个尺度的,一应当就是一,二应该就是二。把鹿说成马,或把马说成鹿,终归会闹笑话的。

顺便声明一下,此马鹿,非彼马鹿耶,以免混淆。

谢谢大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